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基于生物医药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发展研究

2020-11-08 19:5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贺兰雪  华中科技大学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生产方面和流通方面的主要问题,从生物医药企业和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分别研究了其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及特征,得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生产中存在财务风险、信息不对称问题和技术水平低的问题,在流通中存在上下游企业跨度大、药品安全性问题、融资工具转让问题等,之后引入区块链技术结合供应链金融模式来解决以上风险,根据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构建有效的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模式。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区块链

一、引言

在竞争日益激烈、药品毛利率逐年下降的市场背景下,中小生物医药企业因政策的改变,与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合作意愿增强,却面临融资难、生产资金压力大等问题。而生物医药流通企业旨在抢占医药流通市场份额,并希望借助自身优势,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盈利能力,以弥补政策对企业传统业务的影响,亟需与生物医药企业合作,因此双方都有强烈需求并愿意利用供应链金融解决融资难等问题,进而催生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市场。

在生物医药供应链的问题上,国内外学者分别主要从改革政策对医药供应链的影响和医药企业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绩效的角度探讨生物医药供应链成本和流通问题,但对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依然有一定空白。

二、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各主体的风险

生物医药供应链的主要主体包括生物医药企业、金融机构和生物医药流通企业。风险主要为信用风险,即因某种原因导致一方不可履约而给相关方造成损失的风险。结合生物医药企业的特性,按照风险的来源,信用风险又以可分为系统性风险与非系统性风险。其中系统性风险是指企业自身不可掌控的风险,生物医药企业主要存在的风险为经济运行放缓以及行业状况,流通企业主要的风险是法律政策所导致的。

(一)生物医药企业及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系统性风险

经济增长放缓而导致的市场需求减少的风险。对于外向型生物医药企业,宏观经济环境中经济周期性波动所产生的汇率和购买力风险可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成严重威胁。放缓的经济运行将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而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履约能力。

行业竞争所致的风险。我国生物医药企业众多,且生物医药产品同质性的水平较高,整体仍处于买方市场,生物医药企业的议价能力有限。激烈的行业竞争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偿债能力,进而影响生物医药企业的履约能力。

法律政策实施造成的风险。我国对生物医药企业的监管政策越来越密集,影响也更大。例如“两票制”的实施规范我国医药流通市场,降低药价,要求药品从生物医药企业到生物医药配送商开一次发票,生物医药配送商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生物医药流通企业无法通过多级代理的形式分担药品所需费用,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中小生物医药流通企业被进一步淘汰,而“4+7带量采购”也直接冲击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水平。国家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都会影响国内生物医药市场,影响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影响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履约能力。

(二)生物医药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

生物医药企业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有财务问题、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技术水平低。

财务问题是指生物医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因受诸多因素影响而使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以致无力偿还贷款,造成金融机构的损失。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中的生物医药企业多为企业规模较小的企业,存在规模小、分散、占市场份额小、资信评级低的问题。流动负债在报表上占据较大份额,处于买方或卖方的劣势地位,信用评级历史短或有空缺,相较具规模效应的大企业而言风险更大。

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指在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息的接受与传递具不对称的特征。生物医药企业为信息的主导方,金融机构很难全面掌握生物医药企业的信息,以致生物医药企业发生私自更改资金用途、拖欠贷款等行为,造成违约情况。

技术水平低问题是指因技术水平而造成研发失败,以致造成违约。在生物医药生产方面,我国生物医药自主研发产品薄弱,药品多为仿制药,创新药缺少,且关键技术仍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近来有大量原研药的专利到期,但国内同类产品仍未上市,如AstraZeneca生产的耐信(艾斯奥美拉挫肠溶片),该药在制剂研发过程中对研发设备要求高,需进口的流化床及压片机,此两台设备购入成本超500万元,而国内大多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无法承受,且制剂工艺难以突破,至今在国内仍未研发成功。除此之外,高端制剂如渗透泵、微球等的研发都需要高端制剂研发人才和设备,而国内中小生物医药企业的人员和设备配备很难达标。

(三)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非系统性风险

生物医药流通企业非系统性风险主要有上下游企业跨度问题、药品安全性问题、融资工具转让问题。

上下游企业跨度问题:随着生产的全球化和分工的深化,生物医药流通企业上下游企业类型众多并且跨度大,地理位置分散、医药经销商、医药生产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各自运行机制差别大,且仍存在供应链集中度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资源整合度不足等问题,以致整条供应链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难以集中管理,而信息流通的不及时、不通畅易造成信息不对称问题,最终导致信用风险。

药品安全性问题:在传统的生物医药供应链中,企业的流通过程缺少有关生物医药产品的价值信息、生产信息及数据,缺乏透明度;且生物医药产品种类繁多,各自具不同的仓储及物流要求,例如部分液体药剂需避光保存,产生存货周转以及质押物风险的问题,信息的缺乏会影响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又无法追溯出是供应链中哪个环节出现的问题。

融资工具转让问题:传统融资工具主要为商业汇票及银行汇票,但银行汇票到账时间难以把握,商业汇票受限于企业资信,导致这些工具在企业间流通转让的难度较大,造成融资企业得不到充分的融资,缩减生物医药产品的进货量和供应量,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利润。

三、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一)生物医药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针对行业竞争所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以及技术水平低造成的风险,生物医药企业可重视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实证分析表明生物医药企业创新能力的主成分系数1.055,对生物医药企业的信用风险可产生正向影响。因此,增加研发投入金额、研发人员数量可有效管理生物医药企业的风险,如药明康德采用股权激励增加其创新能力,激励额度向研发岗位倾斜。

此外,生物医药企业还可通过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校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的密度。例如:企业立项和高校联合开发新的生物医药产品,可保证产品的市场适销性及高科技水平,又解决了高校大多数专利、科技成果因不了解市场需求而难以实现产业化的问题。

针对信息不对称问题,可采用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介于区块链透明化、不可篡改的性质,数据往往具较高的可信度,可缓解中小型生物医药企业因缺乏信用评估体系所导致的融资难的问题,也可降低生物医药企业的融资成本,缓解因财务问题造成的风险。围绕整体生物医药供应链,生物医药企业得以灵活运用金融机构的融资工具,拓宽其融资渠道,改善经营现金流,并降低企业资产负债率。

(二)生物医药流通企业风险管理策略

引入供应链金融可减轻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的财务负担,加速企业资金周转,并促进其向“重服务,轻资本”的行业经营模式转变,也可缓解上下游企业跨度大而造成的风险。

1.对上游供应商(生物医药企业)

可采用应收账款融资、预付账款融资(保兑仓融资模式)、动产质押融资(通融仓融资)来生物医药企业提前回笼资金的要求,并增强供应商黏性,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

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生物医药企业将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给的赊账凭证(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给金融机构,进而融资以生产,应用最为广泛,若到期生物医药企业不可还款,金融机构可凭应收行款向生物医药流通企业收款。

预付款项融资模式:即保兑仓融资模式,指生物医药企业向金融机构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凭借生物医药流通企业承诺回购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所获货款用于向核心企业进货,生物医药企业按购赊合同将货物发往核心企业仓库,到达后作为抵押物由核心企业监管[24]

动产质押融资模式:即融通仓融资模式,指生物医药企业以存货为抵押申请贷款,货物存放于生物医药流通企业评估并监管,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借鉴生物医药流通企业给的评估结果发放贷款。

建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还可全面记录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实时掌握生物医药企业信息,解决因区域分散而导致的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等问题,缓解信息不对称和企业跨度大引起的风险。

2.对下游客户(医院和商业公司)

医院:实力较强,资信较高,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对他们的应收账款一般金额较大且优质,但回款周期普遍较长,现金回笼慢。对此,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可开展资产证券化(ABS)业务,以实现应收账款出表,加快经营资金回笼,降低资产负债率。如瑞康医药、天津天士力等利用ABS进行直接融资,舒缓资金压力。

对下游商业公司:资金通常较紧张,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对他们的账期较短,核心企业可另其在承担一定的资金成本的情况下允许他们用银行承兑汇票回款。因银行承兑汇票风险较小,到期由银行承诺兑付,且核心企业可提前办理贴现,取得现金。这种方式可有效缓解下游商业公司的资金压力,在市场宽松时,约定利率可能高于实际贴现利率,若在此时贴现,核心企业还可取得一定利差。

针对药品安全性问题,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数字化改造,实现数据追踪和精细化管理,对医疗器械、药品各产品线不同模式进行精细化,实时了解各业务线的发展进程和资金动向。记录生物医药产品各生产环节的价值、生产信息,可以供金融机构参考以判断该生物医药供应链是否是不良供应链,也可确保相同仓储要求且互无化学反应的生物医药产品置于同一仓库、统一物流,进而降低贷款风险和物流、仓储的边际成本,提高存货周转率。

针对融资工具转让问题,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发行一种在公开透明的条件下可转移或拆分的票据,进而形成可追溯、可传导的供应链信用体系,以降低融资成本,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信用风险。

四、结论

本文根据我国生物医药行业在生产方面和流通方面的主要问题,从生物医药企业和生物流通企业分别分析了其在传统融资模式下的信用风险及特征,后利用区块链对数据具有不可篡改和公开透明等特征,并根据生物医药行业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构建有效的生物医药供应链金融模式。

本文局限在于,供应链金融模式仍存在风险,如收益不对称风险,即生物医药企业、生物医药流通企业和金融机构在供应链金融中的收益分布有非对称性。

参考文献: 

[1]杨配玲.供应链金融下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2]邹达亮等.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制备工艺研究[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7,32(02):47-50.

[3]黄晓东.“两票制”下中小型医药企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价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9.

[4]卫迎春与孙焱林.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与高校定位之我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06):22-2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