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从货币角度看比特币的未来

2015-07-20 22:2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亢以宁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摘要:比特币作为一种新型虚拟货币,曾因其去中心化、流通方便、限量发行、完全匿名等看似优良的性质一度受到热捧,甚至被期待作为一种可以防止通货膨胀发生的世界货币来取代现行的货币体系。然而无论从其本质特征还是发展状况来看,比特币不仅不能成为通货,仅作为投机产品和支付手段也不可能长期存在。最终比特币将退出流通领域并被淘汰。

关键词:比特币;货币;支付手段;经济发展;

    比特币的原型构想是由神秘网友中本聪在200811月的一篇文章《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中提出的。随后,20091月他又发布了支持比特币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的客户端,并在芬兰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第一批比特币。20102月,最早的比特币交易平台Bitcoin Market在美国成立,比特币正式开始交易流通。201311月,首台比特币自动提款机在温哥华启用,比特币开始拥有实物形态,可以与现实货币进行兑换。

比特币发行、交易和账户管理的操作系统是中本聪结合开源软件和密码学中块密码的工作模式,在P2P(点对点或人对人)对等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的平台上开发出来的。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比特币,一是通过在电脑上执行公开的复杂算法生成,俗称“做矿工挖矿”。二是通过Mtgoxcom等比特币专门交易平台用其他货币购买。

可以为投资人提供比特币买卖的就是遍布全球的50 家交易平台,其中交易量排名靠前的主要有MtGox(日本)Bitstamp(斯洛文尼亚)等,而中国国内有BTC ChinaOkCoin 和火币网等20 多家大小不同的交易网站。与证券交易有所不同,比特币可以24 小时不间断地交易,从而满足了投资者即时交易的需求。比特币由于算法本身的设计,每四年产生的比特币数值会减半,“挖矿”难度增大时,越来越多人加入比特币行列导致价格上涨,许多“矿工”直接改行炒比特币,等待升值后再抛出。最初的1 比特币的市场价是0. 03 美元,从2010 年到2013 年三年时间内币值飙涨以万倍计; 这也是最为动荡的投资标的。

一、比特币的特性

    比特别为何如此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具有信用货币所不具有的优良特性:

   (一) 去中心化

    比特币的发行过程只受算法的控制,其创造和转让基于对等(peer-to-peer)网络的加密协议,不依赖中央银行、政府、企业的支持或信用担保。比特币被创造的初衷就是逃离中央银行的控制,作为虚拟货币,每个人都可以挖掘比特币,从而每个人都是中央银行。

   (二) 限量发行

    比特币的总供应是有限而且产量递减的。根据比特币的算法设定,比特币的产量只是时间的函数,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最初四年每十分钟全网产生50个比特币,以后产生速率每四年递减一半。以此类推,最后一个比特币将于2140年产生,比特币总量达到2100万个的上限。前两个特性似乎可以解决信用货币体系中中央银行货币超发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

   (三)方便流通

    比特币克服了法定货币流通的一些限制条件,可以在网上进行无国界交易,且交易成本低,只需占用电脑一点CPU 时间和宽带网络,同时不需为比特币的交易而纳税。而实际上大部分国家法定货币的跨国流动和使用均受到本国和他国的严厉管制。这一特点让许多人认为比特币有成为“世界货币”的潜质。

   (四) 匿名性

    比特币的操控需要私钥,可以被隔离保存在任何存储介质,用户可以在任意一台接入互联网的电脑上管理,他人无从获取。每一次比特币的交易,虽然都会向全网络广播,但外界所看到的只是交易双方的比特币钱包地址和一串随机的文字和数字等信息,除此之外没有任何能够辨认个人身份的信息可供追索。这让比特币的使用者从内心感觉到“安全”。

比特币的这些特性看似弥补了现行信用货币的不足,通货膨胀这样的“顽疾”似乎也有了应对之策。但仔细研究就会发现,比特币的固有缺陷使得它的长处难以发挥,甚至将长处也变成了短处。

二、比特币的缺陷

   (一)易损性

    比特币是存储在电脑中的虚拟货币,无实物形态,若存储比特币的电脑硬盘损坏而未进行数据备份或者电脑丢失等,都将无法找回损失的比特币,那些丢失的比特币也将成为死币。此外,比特币还成为一些网络黑客的袭击目标,黑客通过入侵用户计算机或交易平台服务器盗取比特币。

   (二)先发优势

    比特币最初出现时,挖矿人数较少,且可挖掘数量大,从而挖掘比特币较为容易,而后随着挖矿人员数量的增加,且挖矿数量每四年减少一半,使得挖矿逐渐变得困难。从另一角度看,部分专业人士凭自身的专业优势,在最初获得大量的比特币,而未挖矿或者不具有挖矿能力的人,他们只能在二级市场上高价进行兑换,这将导致先获得比特币的人成为富翁。这与福利经济学所要求的相矛盾。据计算,中本聪持有比特币数量最多,合为150 万个左右,以现市值计算,中本聪所持有的比特币价值上亿美元。

    (三)定价难

    比特币现在的价格完全是由充满投机氛围的市场交易者们决定,是一种心理价格。而其本身真实价值是多少,毫无参考标准。世界各国货币的价格均可以通过外汇反映出来,同为虚拟货币的Q 币或者游戏币等,它们在售卖之初就具有一个价格标准。

   (四)价格容易被操纵

    由于比特币的先发优势和价格波动,大量比特币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这些人的抛售和买进很容易引起比特币价格的大幅波动,市场很容易被操纵

   (五)容易为非法行为提供资金转移

    比特币之所以名声大噪是源于“丝绸之路”,作为毒品交易的支付工具。正因为比特币具有匿名性质,外部人员只能看到比特币钱包地址和一串随机的文字和数字等信息,而不清楚这背后交易者的身份,这就给一些毒品、枪支等非法买卖提供了支付工具,购买者可以先用货币兑换成比特币,然后在网络上以比特币完成交易,卖家则将获得的比特币可以兑换回货币,从而完成整个交易,而这一系列交易却能有效的逃避执法部门的监管,这也使得比特币成了非法交易的温床。

而这仅仅是比特币运行过程中最显性的弊端。易损性与限量发行共存的结果就是通货紧缩;先发优势的存在使得去中心化的优点无法体现,反而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匿名性为非法交易和资金转移提供了温床,跨国流通的无障碍也使得各国难以监管资金的进出。

如果说易损性可以通过备份,加强储存设备以及交易网站的安全性解决,匿名性导致的非法交易可以通过交易程序的完善得到监管,并且假设先发优势在一段时间以后得到化解,比特币仍旧不具备成为货币的必要条件。

三、比特币不能成为货币的原因

    比特币成为货币有两种可能:作为世界货币单独存在、与现行信用货币共存。第一种情况即比特币本位的货币体制,而这种货币体制根本经不起推敲:回顾金本位制崩溃的根本原因就是黄金储量和产量的有限性与商品生产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矛盾。布雷顿森立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货币价值由内在价值决定的金属货币体系发展为货币价值由国家信用支撑的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国家根据社会商品生产和交易的需要发行本位币,并以法律保证本位币的流通,纸币是其实现形式。比特币与黄金一样具有产量有限性,由算法产生的原理和不具备实物形态的特点又使其没有和黄金一样的内在价值,再加上没有政府对其进行担保,比特币无法实现价值尺度和储藏手段的货币职能。支付手段的职能也受其数量限制在实践中难以实行。有人提出比特币的虚拟货币属性使其具有可无限细分的优点,因此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然而,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和服务的增加是渐变的,而比特币的细分是突变的,两者无法统一。数量有限、无内在价值、无政府担保使得“比特币本位”成为一种空想。

那么比特币能否作为一种支付手段与信用货币共存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世界生产总值一定是持续上升的。在这种前提下若比特币选择不升值,必然无法满足流通的需求;若比特币选择通过不断升值来满足流通的需求,则对比特币的升值预期就变得不可避免。在持续的升值预期面前,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最终导致所有比特币被储藏从而退出流通领域。比特币无内在价值,它唯一的价值就是作为一种支付手段,退出流通领域的比特币显然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也许短期内还会有对比特币的投机行为,但最终比特币还是会被彻底淘汰。

比特币与信用货币共存也会对货币体系和货币政策的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比特币等虚拟货币的无序扩展会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机制,因为比特币发行量由系统设定算法自动调节,无法充分考虑货币政策的执行对现实金融体系的影响,也无法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下的各种复杂因素。会导致货币供应量不能准确反映流通中的货币需求,进而会影响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由于经济金融状况不断变化,为了保证其发展的相对稳定,货币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十分广泛,与物价、收入、就业、经济增长等宏观经济指标密切相关。可以说,货币政策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比特币作为一种虚拟货币,属于网络时代的金融创新,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比特别更多的被当做投机工具进行交易,这已经违背了其原本创造的初衷。经济历史已经证明,人们之所以愿意持有某种货币,是因为其背后有央行和国家进行信用担保,尤其是在其出现剧烈波动时,监管机构会进行强力干预,保证持有人的权益。比特币的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其没有信用担保,也难以取得大众的信任。

综上所述,比特币没有内在价值,没有信用担保,也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它将作为一种投机工具短暂地存在一段时间,最终退出流通领域。

参考文献

[1]盛松成,虚拟货币本质上不是货币——以比特币为例[J].中国金融,2014,(1

[2]毕夫,比特币:梦幻与狂赌[J].对外经贸实务,2014,(1

[3]张超,新型虚拟货币比特币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现实经济和金融影响的研究[J].时代金融, 2013,(5

[4]张春霞,满明俊,比特币的发展趋势探析[J].农村金融研究,2014,(1

[5]付子豪,从经济角度看比特币[J].现代经济信息,2014,(15

[6]霍腾博,比特币崛起视角下的中国金融监管问题研究[J].时代金融,2014,(1

[7]张春丽,比特币监管:风险防范与信用重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1)

[8]谭凇,比特币的现状与前景[J].资本市场,2014,(2

[9]黄丹华,比特币的警示[J].金融博览,2014,(2

[10]郑超,比特币:遥不可及的“理想主义”货币[J].现代物业·现代经济,2013,(12)

[11]罗强, 张睿等,比特币[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2]李钧, 长铗等,比特币:一个虚幻而真实的金融世界[M].中信出版社,201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