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开放背景下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研究

2021-06-29 11:07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薛文平 北京高端服务业发展研究基地

摘要: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加大对外开放,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为代表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获准进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给年轻的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必须从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看待打造有公信力的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问题。公信力是软实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打磨和考验,除了信用评级机构自身努力之外,还需政府的必要帮助和扶持,政府顶层设计和严格监管也比不可少,大公资信的成长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

一、为什么要打造具有公信力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

(一)政策背景

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社会诚信制度,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1]

《纲要》指出,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各类信用服务机构。逐步建立公共信用服务机构和社会信用服务机构互为补充、信用信息基础服务和增值服务相辅相成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信用服务组织体系。

推进并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培育发展本土评级机构,增强我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规范发展信用评级市场,提高信用评级行业的整体公信力。探索创新双评级、再评级制度。鼓励我国评级机构参与国际竞争和制定国际标准,加强与其他国家信用评级机构的协调和合作。

《纲要》要求:完善信用服务市场监管体制。根据信用服务市场、机构业务的不同特点,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完善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切实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制定信用服务相关法律制度,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实现从业资格认定的公开透明,进一步完善信用服务业务规范,促进信用服务业健康发展。
  推动信用服务机构完善法人治理。强化信用服务机构内部控制,完善约束机制,提升信用服务质量。加强信用服务机构自身信用建设。信用服务机构要确立行为准则,加强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公正性和独立性,提升公信力。鼓励各类信用服务机构设立首席信用监督官,加强自身信用管理。
  加强信用服务行业自律。推动建立信用服务行业自律组织,在组织内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行为准则和业务规范,强化自律约束,全面提升信用服务机构诚信水平。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社会定位和现状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法律、法规、标准和契约为依据,以健全覆盖社会成员的信用记录和信用基础设施网络为基础,以信用信息合规应用和信用服务体系为支撑,以树立诚信文化理念、弘扬诚信传统美德为内在要求,以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为奖惩机制,目的是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信用评级机构是社会信用评价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中,起着支撑作用。包括信用评级机构在内的我国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匹配、不协调、不适应的矛盾仍然突出。信用评价服务市场不发达,服务体系不成熟,服务行为不规范,服务机构公信力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

(三)信用评级市场开放

    2017628日,发改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 目录取消了外资在服务业领域的“资信调查与评级服务”准入限制,为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提供了制度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7年第7号公告正式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内外评级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评级服务业务,我国债券信用评级市场从此将向境外评级机构逐步放开。惠誉国际、标准普尔、穆迪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在内的境外评级机构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评级机构从事评级业业务也有了明确的规范。

    债券市场的有效运作离不开信用评级行业的助力,政府主导了国内早期的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各政府部门明确要求债券的发行或投资必需要有信用评级。一直以来,债市违约事件在我国债券市场较少发生,因此债券信用评级报告的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检验,优胜劣汰机制也就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信用评级机构的有效约束机制不完善。债券等融资工具发行主体都希望获得较高信用评级,导致信用评级行业为迎合市场开展高级别评级竞赛,强制评级制度安排转化成了市场整体的非理性行为,造成评级虚高。在评级泡沫之下,本应以信用级别定价的融资市场失去了辨别依据[2]

国内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短板需要尽快补齐,为此,一是要引入更多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信用评级市场,二是要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纳入债券市场的全局予以考虑。通过适当引入境外信用评级机构进入市场,在国内信用评级市场产生“鲶鱼效应”,有助于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优胜劣汰,更好地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也能够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在中国的健康发展。通过开放市场,信用评级报告的可比性和参考性进一步增强,完善了信用评级行业管理机制。

国内信用评级行业伴随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进入,将面临更加激烈的行业竞争。虽然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短期内在中国债市的业务范围有限,国内信用评级业暂时不会出现大的洗牌,但从长期来看,国内外债券市场的互联互通必然伴随着信用评级行业的激烈竞争,倒逼国内评级机构抓紧提升自身评级技术和综合竞争力。

(四)评级话语权事关国家经济利益和金融安全

标准普尔、穆迪和惠誉是三家最具影响力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国际信用评级领域长期被这三家信用评级机构把持。中国的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和中资机构的信用评级经常被上述三大机构压低,导致中国大陆企业和政府在对外融资时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中国大陆企业和政府信用形象也因此受到严重不良影响。

随着一系列金融领域对外开放举措的实施,一个比以往更加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呈现在世人面前,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也更加临近,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其他机构投资者以及个人投资者将和国外评级机构一道比以往更加方便的进出中国金融市场。外资的进入不仅带来了增量资金、新的投资技术和投资理念,还可能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新挑战,这些新挑战是针对整个中国金融市场所有参与者的,包括市场管理者政府、内资投资机构,也包括评级机构。拿股票市场来说,外资自由进出前,尽管有外资可以通过QFFI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但其规模和话语权受限,市场的估值或者说涨跌,主要受内资大的机构投资者或者政府管理者影响;外资可以自由进出后,解除了后顾之忧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规模可能增大,影响力增大,话语权也会增大,对于市场走势的判断,很可能与内资机构以及政府管理者的判断不一致,对于以中小散户为主的中国股票市场来说,谁争取到了散户的认可和支持,谁就可能获益,尤其在极端市场条件下,大多数散户跟风造成的羊群效应,引领者往往短时间就能获得暴利,市场的大涨大跌受损害的是市场本身以及看错了方向的投资者。问题的关键在于谁能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谁就可能成为引领者,话语权的背后是公信力,无论对于内资和外资来说,还是对于机构投资者和市场管理者来说,市场对其所作所为都会有记忆,谁透支了公信力,谁就会在关键时刻失去话语权。

有了话语权,也就有了某种程度的定价权,这是金融市场的运行特点决定的。金融产品的定价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往往倾向于参考公信力强的投行机构意见,股票市场投资者是这样,债券市场投资者也是如此。因此有话语权的投行的股票投资评级以及债券的投资评级往往直接影响相关证券的定价以及价格走势,在特殊时期,评级机构的主权债务评级可能影响到相关国家国债是否能够发行以及发行利率,可见,在开放的市场里,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以及货币评级的话语权事关国家金融安全,对于逐渐开放的中国金融市场,国家金融安全呼唤有公信力进而掌握市场话语权的监管者、投资银行、评级机构。

(五)大公资信受罚事件让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受挫

1.曾被寄予厚望的大公资信

成立于1994年的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资信”)),是唯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信用评级资质,大公资信可以从事除国债以外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市场参与主体的信用评级。

大公资信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第一家身为非西方国家信用评级机构却能够凭借自创的一套新型国际信用评级标准,向全球提供国家信用风险评级的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它的身上背负着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的重任,为此,财政部推荐其作为信用评级机构参加亚洲债券市场建设,鼓励其积极参与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

大公资信独树一帜的信用评级方法让其在国际信用评级舞台上很快崭露头角。西方信用评级方法原理是以违约率为核心,不重预警、只重验证,大公资信构建自己信用评级方法的基础是大公信用评级原理,大公资信信用评级原理是以发行人偿债来源与其真实财富创造能力的偏离程度为衡量其偿债安全度标准,这种信用评级方法优点在于,内在逻辑比较严密、信用风险能力比较强,发行人的真实风险能得到较好揭示。

根据大公资信公布的数据,大公资信在全国拥有万余家企业客户,这些接受其信用评级服务的客户分布于30个省市自治区、70多个行业,涉及金额逾万亿元债券的信用评级。大公资信的信用评级范围涵盖银行间和证券业两大债券市场,拥有四个国家政府部门认定的中国全部债务工具类信用评级资质。

从被赋予的众多资质和承揽的业务量上可以看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和市场对大公资信寄予厚望。

2.被两机构处罚,大公资信受多方质疑

经过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2018年第8次自律处分会议初步审查和2018年第9次自律处分会议复审,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大公资信被责令限期整改、并被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2018817日,中国证监会决定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暂停大公资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

交易商协会查证,大公资信的问题集中在违规收费和虚假表述上,即在201711月至20183月期间,大公资信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时候,直接向受评企业违规提供咨询服务,收取过高费用;另外,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过程中,大公资信向相关协会提供的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3]

证监会认定大公资信的严重违规问题一共有四项:内部管理混乱问题、违规服务并高额收费问题、委员资格问题和项目底稿缺失问题。其中第二项,大公资信在为多家发行人提供发行服务时发生的违规开展咨询服务并收取过高费用问题尤其恶劣。

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自律规则要求,严禁信用评级机构直接为受评企业提供信用评级的咨询服务,信用评级机构应当严格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基本评级原则,发挥好资本市场看门狗的作用。大公资信的违规行为,违反了行业规范、业务规则,对信用融资市场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

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针对大公资信的处罚公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保险业资产管理协会为此专门给各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警示函,明确表示持续关注大公资信在评级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要以问题为导向,保险资金运用坚持稳健审慎与安全至上原则,不间断地优化外部信用评级机构评价方法,持续跟踪评估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质量。

3.大公资信受罚为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公信力建设敲响警钟

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国内很多机构对外号称公正、独立的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实际评级过程存在严重的人为干涉现象,几乎是客户要什么评级就给什么评级;大公资信一些分析师在评级过程中甚至出现先出评级结论、再调整评级模型的违规操作行为。评级机构靠信誉生存,不能出现因为经济利益而出卖信誉的问题,一些获得高等级评级的企业或债券不断爆雷,其背后就是信用评级机构出卖信誉的缘故。大公被罚事件暴露出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亟待提升。

二、大公资信受罚对中国信用评级机构健康成长的启示

(一)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要获取公信力,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还必须执业操守端正

大公资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打民族牌、敢于和老牌评级机构叫板,本无可厚非,但是要想获得大家的信任,光靠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过硬的专业能力是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获取公信力必备条件,除此之外,执业操守不端正对于信用评级机构来说是致命的,因为信用评级行业的业务就是给别人的信用评级的,投资者能够认可信用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评级是有基本前提的,那就是信用评级机构本身是诚实的,信用评级机构首先要有信用,投资者会对像大公资信这样有执业操守不端问题的信用评级机构一致说不,至于说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信用评级结果如何,信用评级机构只要能自圆其说,投资者也会见仁见智。大公资信因执业操守不端受罚对其他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有很强的警示作用,执业操守出问题,无论以往有多么辉煌的业绩,无论如何标榜自己有家国情怀,监管者和投资者都不会容忍、买账,将来都要从零开始甚至从负数开始。

(二)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良的执业环境

为信用评级机构营造优良执业环境,需要政府做的事,一是要扶持,二是要监管。

尽管大公资信违规受罚,辜负了政府的期望和扶持,但是,这不代表政府不应该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原因在于:首先,评级需要权威,离不开政府的背书,表现为各种认证,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权威也离不开美国联邦政府的认可,美国证券与交易委员会(SEC)1975年认可“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为“国家认定的统计评级组织”(NRSRO),并明确地将NRSRO评级结果纳入到美国证券交易法规体系;其次,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是伴随着中国的市场经济成长起来的,历史都不长,至今不过二十几年历史,自身从经营到管理都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市场参与各方尤其是政府的帮助和包容,包括对待像大公资信这样犯了严重错误的信用评级公司,不可一棍子打死,一方面,政府严格执法,对违规行为实施零容忍处罚,让大公资信接受教训,净化信用评级市场环境,另一方面,还是要从保护稀缺资源的角度,给大公资信“重新做人”的机会;第三,政府要站在国家金融安全的角度看待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角色定位,三大评级机构的进入,客观上给国家金融安全带来新挑战,唯有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使其尽快壮大,迎接挑战,以公信力赢得市场和话语权,才能在关键时刻捍卫国家利益。

    

(三)对于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强大要有警觉

穆迪、标普和惠誉是世所公认的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市场上其他信用评级机构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十分有限,而且这三大机构的信用评级,尤其对相对安全的债券的评级有高度的正相关性。而因为其权威性,三大机构在资本市场和经济界掌控了一定的话语权。

  三大机构都具有近百年的历史,他们主要业务所占市场份额都在95%以上,并通过在世界各地开设分支机构,对其他信用评级机构或控股、或收购。“百年基业”也使他们拥有了丰富的公司和各类债券产品的历史数据,包括债权人能从破产公司收回多少投资(回收率recovery rate),对投资者非常有价值。与此同时,投资者和市场对他们的信任是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最重要的“资产”。

面对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进入,国内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真正对手出现了,直面自身短板,国内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要自觉在公信力建设上下功夫,面对开放环境下的竞争压力,要加强执业操守和自身能力建设,着重在技术体系、人才资源等方面的累积上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全球市场。

(四)国内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必要的兼并重组

相比标准普尔、穆迪、惠誉等行业经验丰富的国外信用评级机构,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可能还处在婴儿阶段。国际信用评级机构三足鼎立的局面,与我国信用评级机构遍地开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比。[4]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较少的信用评级机构,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更好地招揽人才,更好地实施整体管理,并且有利于信用评级标准的制定。并且,在较少评级机构存在的市场环境下,评级机构不会为了公司的市场占有率而牺牲其独立性,避免评级机构迫于企业压力,彼此展开恶性竞争,将信用评级变成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他们可以真正地为评级而评级,而不是为了自身发展而评级。为了本土信用评级机构的健康成长,政府应该从顶层设计的角度推动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间市场化的兼并重组。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421.

[2]陈果静.外资评级机构获准“入境”—— 评级市场开放将倒逼行业变革[N].经济日报,

201775日第11.

[3]蔡越坤.交易商协会对大公评级严重警告处分 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经济观察网2018817.http://www.eeo.com.cn/2018/0817/334866.shtml.

[4]盘和林.大公国际被罚:信用评级机构为何丢了信用[N].新京报,201882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