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策与建议

2022-04-15 17:4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姜少涛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

1.课题名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平台两基地”2020年应用研究项目;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长三角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研究,课题编号:2020ZDF05

2.课题名称: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校级科研项目;共享金融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课题编号:2020KYR06

摘要:我国长三角地区汇聚全国30%的中小实体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区域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回归金融本质。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脱节,存在金融供给不充分、政策监管落后、金融资源配置不完善等问题,针对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如何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进行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供给;对策 

一、引言

众所周知,实体经济向来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国经济制度明确规定,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特别是广大中小民营实体经济,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直接反应社会生产力水平,在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方面发挥出无可替代的作用。与之相对的,广大中小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低成本、高效的金融服务来保证,这样才能促进广大中小实体经济取得长远发展。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实效,例如:2017 7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强调,“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1] 。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2]。鉴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金融资源应该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然而,当前我国以银行为首的金融机构出现脱离实体经济而转向虚拟经济的现象,这种“脱实向虚”现象随着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愈演愈烈,使得金融资源投向实体经济比例越发减少,另外,金融资源在不同地区分散也是极其不均,例如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集聚着丰富的金融资源,西北、西南等欠发达地区则受金融资源制约严重。以上这些现象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本质功能背道而驰,这着实让人担忧。

二、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广义上的金融,是指整个金融业发挥其多种功能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具体来说,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开展业务活动为客户提供包括融资投资、储蓄、信贷、结算、证券买卖、商业保险和金融信息咨询等多方面的服务;狭义上的金融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种货币资金的融通。由此可见,金融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血液。实体经济是国民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广大中小型企业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需要大量流动资金,无论企业的营运活动、为了发展进行的投资活动、为了特定项目进行的融资活动等,都需要在金融市场取得所需资金。因此,企业通过各种金融服务,实现日常生产经营和投资,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并取得利润,进而助力企业取得长远发展,企业发展好了,实体经济才会长久,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生产资料和物质基础。由此可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活跃的金融环境能有效激励金融市场上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实体经济起到良性刺激和发展助推作用,使实体经济在发展中实现收益与效率的双重提升,为实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反之,实体经济为金融的发展提供市场,是金融发展的基础,对促进金融创新和金融改革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金融和实体经济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国家应保证实体经济在金融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优先地位。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金融资源脱离实体经济,过分服务收益更高的虚拟经济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之本分。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中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失去长远发展的机遇,这已成为制约广大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第一因素,很多国有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信心不足、兴趣不大,更加吸引他们的则是虚拟经济。例如,各大银行金融机构更愿意跟商品房开发商合作,一个楼盘贷款数量少则几亿甚至更多,其中不乏炒房行为在其中,导致房价偏高,泡沫严重。究其原因是因为虚拟经济收益较高,特别是伴随着各种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金融机构这种追求短期效益的心理更加明显,其后果就是本就有限的实体经济金融资源将更加严峻。

(二)金融资源分布不均衡,中小企业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服务

我国受区域因素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东南沿海、江浙沪长三角地区金融资源相对充足,中小企业分布广泛。相对这些发达地区,西北、西南等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有限,且资金主要集中在国有大型企业、各种融资平台及金融机构之间循环,但少有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并没有真正注入到实体经济之中,服务对象多集中在国有企业或大型民营企业,广大中小企业金融供给严重不足。资金不足是制约我国广大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当他们遇到良好的投资项目或发展机遇时却得不到有效的金融支持,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借贷中产生较大阻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比例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下,也就是说,剩下的包分之五十左右的中小企业向银行的贷款申请均被拒绝。其原因主要是满足不了银行贷款要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受今年疫情影响,让很多本就困难的中小企业雪上加霜,资金供应严重不足,很多中小企业甚至因此而倒闭。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足,质量不高

随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中小企业的发展,对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日益旺盛,但现实情况是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金融产品种类等都无法满足中小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高效的金融服务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当前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系统性不足、水平不足、质量不高、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等情况,特别是对科技创新型领域的金融服务不足,如人工智能、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兴科技产业,前期研发投入较大,需要金融机构设计符合这类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传统形式的贷款服务对前期投入多的研究型企业来说,融资成本太高,财务风险太大,容易错失很多优质企业或项目,这需要金融机构主动分析研判各类企业金融需求特征,并区别对待。大力推进金融创新,提供适合他们需求的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四)金融环境不够优化,信用机制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后我国金融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这一点值得充分肯定。但过去由于不平衡、不科学的发展,伴随着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金融环境秩序混乱的问题,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的发展。比如金融资源偏离实体经济,趋向虚拟经济等问题。同时,信用机制的建设也稍显不足或不够科学,对企业或个人的征信评价机制不够完善、透明,对信用差的企业或个人惩罚力度不够,没有形成震慑作用。要在金融机构和广大中小实体经济之间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机制,形成诚信、互利的良性循环,促进金融更好服务中小实体经济。

四、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的原因

(一)金融追求高额回报率的本性

众所周知,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具有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运动过程中所增加的价值,其实质是有限的资金参与到经济活动中去,经过劳动者的创造才能增加价值,并不是单纯时间的积累自然而然的产生价值。金融具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符合客观市场经济规律,这本就无可厚非,任何金融机构都是以投资回报率为追求目标的,包括各类经营性银行、财务公司、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实体经济通常具有投资回收期长、贷款期限长、风险较大、投资利润率较低的特点。即使是投资回报率高的实体项目,通常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实现资金回收,开始盈利,金融机构的资金时间期限相对较长,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相对的金融资源在虚拟经济中流动性更强,投资回报率更高,周转速度更快,具有更强的获利能力,往往能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符合金融机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性。

(二)实体经济自身发展的不足

受今年疫情影响和国际国内贸易摩擦,使得当前生产经营人工成本不断增加、原材料价格也一度上涨,这一系列因素导致中小实体经济发展外围环境变得越来越艰难。同时,中小企业的主营业务跟大型企业相比没有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存在同质化现象,很难形成自己独特的核心优势,因此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市场上无法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或集中效应。特别是中小科技创新型企业前期面临诸多困难,比如技术的不稳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等,金融机构在给他们贷款时就存在巨大风险,因此金融机构通常会以较高的贷款利率作为风险回报,即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三) 金融监管和调控系统性不足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国金融业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我们也认识到,随着金融的创新和发展,金融监管和调控不够完善,有时存在多头管制,管制体系不健全,甚至相互矛盾,这体现了顶层设计不够全面,有待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制度配套跟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资源在金融市场上的配置效率和方向,进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此外,近年来新的金融业态和金融衍生工具快速发展,如P2P、众筹、区块链等快速发展,然而金融监管却没有及时跟上,这为金融资源一定程度上“脱实向虚”创造了条件。

五、金融高效服务实体经济的路径

(一)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活力

虽然我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国家必须对经济实施有效监管,即宏观调控。特别当金融市场资源流向虚拟经济,产生泡沫经济时,国家必须发挥政府监管作用,防止金融泡沫的扩大,以法规条例的强制方式从源头遏制金融盲目追逐高收益的虚拟经济,避免金融风险。一方面,制度法规的建立要以调节、控制、协调、约束等方式为主,必要时要把国有商业银行或大型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实体经济作为政治要求,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数量和质量作为考核内容之一,并建立长效考核机制,从制度上行保证中小企业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要完善金融宏观调控的制度保障,且政策之间要形成系统性,积极引导金融主动服务实体经济,增强内生动力,打通金融资源和中小实体经济之间的壁垒,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进而形成各类金融资源主动服务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同时促进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长远发展。

(二)深化金融创新和金融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资源服务实体经济效率

当前,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仍然以传统的贷款业务为主,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仍然来自各类商业银行、财务公司等金融机构,直接融资比例太低,增加中小企业财务风险。为破除这类现象,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行创新类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要主动对接不同类型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例如“高新贷”、“抵押贷”等金融产品比较适合制造业为主的中小企业,针对前期投入较多、以研发类科技创新为主的中小企业,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金融机构要研发创新类长期金融产品,政府对这类金融产品的发行给予一定激励措施或税费减免,增加金融机构积极性。金融机构以供给侧改革为视角,通过发行多品种、高质量的金融创新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选择,拓宽融资渠道。中小企业等经济实体也能在准确评估自身风险特征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投融资结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

(三)发展金融科技,利用金融大数据降低风险

金融机构不愿意向中小实体经济倾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投资风险大。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低,特别是去年和今年疫情的影响下,众多中小实体经济宣布破产。当然,风险存在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人文环境等外部环境因素。另外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水平、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属于企业内部环境因素。综上这些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客观存在,造成金融机构投资风险的存在。传统的银行金融机构也有自己内部的风险控制部门,简称风控部门。他们对企业贷款的风险控制或信用审核多利用人力深入企业实地调研,不断积累数据,形成对少数特定企业的信用政策和信用标准。这种传统的风险控制手段带有一定主管因素,通常不够客观和真实准确。为了避免这种缺陷,各大银行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展金融科技,利用第三方专业机构建立的金融大数据平台,客观评估中小企业信用等级、风险等级,根据不同评价结果采取不同贷款利率和贷款额度,对信用程度好的、经营成果好的企业实行较低贷款利率和较大贷款额度,对信用等级差的、经营成果差的企业实行高贷款利率和较低贷款额度。这样对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都比较公平合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中小企业诚信经营、用心经营,等同于社会个人根据个人信用等级确定贷款政策。

(四)加强信用管理,加快金融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

投资者和融资者是金融市场两大主体,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来较多的信用问题,网贷行业频繁出现“爆雷”等严重的信用问题,给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同时,一些中小企业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而产生财务风险容易出现无力偿还贷款或不愿偿还的情况。由此可见,不论是金融机构或是中小企业都会出现信用问题,因此,把网贷机构、中小企业、个人信息统一纳入征信系统显得尤为必要。要加快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强化企业与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另外,还可引入第三方信用评价机构,通过真实、客观的信用评级,将相关信息以明确的信用等级方式呈现在信息平台上,供金融机构和企业双向选择,最大程度降低信用风险。

六、结论

总之,金融与实体经济密切相关,相互促进,共存共荣。但是在金融迅速发展的时候却脱离实体经济,面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困境,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战略的实现。为促进金融和实体经济发展,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首先从政策角度来不断调整金融供需关系和配置关系,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通道;其次从金融创新和金融供给侧改革角度增加符合中小实体经济需求的金融工具,提高金融服务中小实体经济的有效性;最后从化解金融风险角度建立社会统一信用体系,有效约束各参与主体,最终实现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和谐共生、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7)[2019-05-10]http://www.gov.cn/zhuanti/201710/27/content_5234876.htm

[2]刘瑞娜.对新时期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6(05):26-29.

[3]黄健聪.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经济视野,2020,28(05):17-19.

[4]于静,莫瑞.浅议金融支持实体经济[J].青海金融,2019(06):55-57.

[5]权飞过,王晓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金融创新选择[J].财经问题研究,201701):48-5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