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影响因素 发展路径 商业模式 企业管理 人力资源 管理会计 互联网金融 构建 市场营销 跨境电商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创新押品融资:金融服务新模式的机遇与挑战

2025-09-11 16:2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卞丽莉

(苏州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扬州分行,江苏 扬州 225000

摘要:在全球经济转型和金融科技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银行融资模式面临新兴企业多样化需求的挑战。创新押品融资通过引入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及数字资产等非传统押品,成为缓解融资困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全球经验与中国实践的分析,该模式展现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潜力。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及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为风险评估及管理提供了新工具。然而,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基础薄弱及市场认知不足仍是新模式创新与推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挑战。未来需完善政策框架、强化风险管理机制及加强多方协作,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向高效化、普惠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银行;押品融资;无形资产;服务模式创新

一、引言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市场环境日益复杂,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与风险挑战愈加严峻。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融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融资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创新押品融资逐渐成为银行提升竞争力、优化资产结构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应对新兴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需求时,创新押品融资具有重要意义。

二、银行创新质押品融资的必要性

银行创新押品融资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以及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有重要积极作用,对优化金融体系结构、提升银行服务能力以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在当前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传统的有形资产质押难以满足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传统押品融资主要依赖于不动产、现金和国债等的固定资产,而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资产是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等,这些资产虽然具有高价值,但由于其流动性较差和估值难度高,难以作为传统押品。通过创新押品融资,银行能够有效挖掘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这一创新模式不仅拓宽了融资渠道,还解决了许多科技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传统融资模式下因缺乏足够固定资产抵押而面临的融资难题。创新押品融资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选择,缓解了其“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此外,随着全球金融监管环境日益严格,银行对风险管理的要求也愈加严苛。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创新押品的评估和风险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使得银行能够更加高效地评估无形资产的价值,并精确地监测和评估押品的风险状况。这不仅提升了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还有效地降低了融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为银行创造了更稳健的运营模式。

通过引入创新押品融资,银行不仅能够扩展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还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这种模式有助于推动资金流向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支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当前银行创新押品融资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的数字化和多元化发展,银行的融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创新押品融资逐渐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和非传统押品(如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应用,正逐渐改变银行的融资模式和风险管理策略。

1.全球金融市场中创新押品融资的现状

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创新押品融资正逐步成为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技术进步的加速,无形资产在企业价值构成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推动了创新押品融资的广泛应用。在美国和欧盟国家等发达经济体,创新押品融资已经取得较为成熟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专利、商标和版权等无形资产被广泛用于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交易中。此外,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对创新押品的估值准确性与风险控制能力。欧盟则通过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使用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进行融资,并建立了相关的法律保障和评估机制。相比之下,发展中国家在创新押品融资领域起步较晚,但正快速追赶。中国近年来大力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专利、技术秘密和商标等无形资产引入金融市场,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2019年8月,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发〔2019〕34号),为资产评估行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有关评估业务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对资产评估行业加快完善知识产权评估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是资产评估业务延伸的重点方向2024年上半年,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4199亿元,同比增长57%;其中登记金额在2000万元以下的普惠型贷款占比八成以上,惠及中小微企业1.7万家,同比增长56%。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创新押品融资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使得资产的真实性、交易的透明度和风险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2.数字资产在押品融资中的新角色

数字资产在押品融资中的新角色正在逐渐显现,并成为全球金融体系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经济的扩展,数字资产逐渐从传统金融体系的边缘走向核心,展示出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

其一,数字资产为融资提供了新的押品类型,例如加密货币、代币化资产和非同质化代币(NFTs)。这些资产因其强大的流动性、高可编程性以及全球化交易的便捷性,日益受到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青睐。相比传统资产,数字资产不仅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快速交易,还能在数字平台中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融资的灵活性和效率。其二,数字资产为小型企业和个人提供了融资的新途径,尤其是在传统金融体系覆盖不足的领域。通过去中心化金融(DeFi)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质押加密货币获取贷款,无需传统信用评估体系的支持,从而大幅降低了融资的门槛和成本。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银行体系的局限,为未能接入传统金融服务的群体提供了新的融资机会。此外,数字资产的链上特性进一步提高了押品融资的透明度和效率。借助智能合约技术,贷款的发放、还款和押品的处置均可在链上自动执行,极大地减少了人为操作的误差与成本,也降低了违约风险。这不仅加速了融资流程,还增强了交易的透明度和安全性,为整个金融体系注入了更多的信任。

数字资产的引入不仅丰富了押品类型,也推动了融资模式的革新,为实现更高效、更普惠的金融服务提供了新的路径。这一变化有望为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更深层次的变革,推动金融服务的普及和创新。

3.非传统押品的应用

除了数字资产,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非传统押品在融资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企业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受到重视,银行开始意识到这些资产的潜在价值,特别是在科技公司中,知识产权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越来越被银行认可。2023年,中国农业银行苏州工业园区支行向专注于肿瘤、乙肝及衰老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生物医药科技公司成功发放全国首笔技术与知识产权对外许可(License-Out)收益权融资银团贷款,为我国银行业在探索生物医药领域的融资模式创新道路上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这种方式,银行不仅能够帮助企业获得资金,还能够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实现资产增值。

四、技术驱动的创新押品融资

技术驱动的创新押品融资策略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效率,还为实现更普惠、更灵活的金融服务模式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新型押品的价值与风险。

一方面,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使金融机构能够基于多维度的数据来源,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或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艺术品、碳排放配额)进行精准的估值和动态监控。这种精准估值和监控能够有效降低传统估值方法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提升融资过程中的风险管控能力。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特性为押品的权属确认和交易透明度提供了技术保障,尤其是在数字资产和代币化资产的融资场景中。通过智能合约,抵押物的自动管理和风险控制得以实现,从而减少人工干预,降低违约风险。此外,物联网技术在动态监测实物资产的状态与价值方面也展现出独特优势,使得动产和半流动资产的抵押融资成为可能。然而,技术驱动的创新押品融资策略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技术的普及性不足与系统性风险是当前的主要问题之一。尽管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采用,但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和跨行业协作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高度依赖技术的融资模式可能带来新的系统性风险。例如,算法模型的不透明性可能导致估值偏差,区块链智能合约中的漏洞则可能引发资金损失或数据泄露。

其次,标准化体系的缺失对创新押品融资的广泛应用构成了显著限制。无形资产和数字资产的价值评估标准在不同地区和行业中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使得资产估值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波动性,影响了融资的公平性和稳定性。同时,非传统押品的流动性较低,资产在违约情况下的处置与变现路径尚不清晰,进一步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第三,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是技术驱动的融资模式中不可忽视的挑战。在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进行资产价值评估和动态监控时,可能涉及大量敏感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如何在确保融资效率的同时,保护企业和个人的隐私权,并防范数据被非法获取或滥用,是金融机构和技术提供方面临的共同难题。此外,法律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也对创新押品融资的健康发展构成了约束。目前,许多国家的法律法规尚未覆盖数字资产、知识产权和其他新型押品的特性,权属认定、质押登记和违约处置等关键环节仍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引。同时,跨境融资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法律冲突,也进一步增加了金融机构在全球化业务中的合规难度。因此,金融机构和技术提供方需加强合作,推动技术与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同时监管部门需完善相关法律框架,以促进技术驱动的融资策略在全球范围内的规范化应用。

整体来看,虽然技术驱动的创新押品融资在提升融资效率、降低风险及扩展金融服务领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其广泛应用仍面临技术、标准化、隐私与安全、法律监管等多方面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密切合作、推动技术进步和政策创新,以确保这一新型融资模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五、案例分析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传统押品融资模式正逐渐向多元化、创新化发展。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无形资产逐渐成为银行及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1.苏州银行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实践

2023年,江苏金视传奇科技有限公司以其“智能影视App流量数据”作为质押物,通过江苏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完成登记备案,成功获得苏州银行提供的贷款。这是南京市首单成功落地的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标志着数据知识产权在金融服务领域的首次探索,为数字经济中的数据资产化应用开辟了新路径。金视传奇作为南京市“培育独角兽”榜单企业,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App使用数据进行深度分析,推动产品优化和市场拓展。本次融资不仅有效缓解了企业的资金压力,还凸显了数据资产的经济价值及金融机构对数据知识产权的认可。

此次业务的实现得益于江苏省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的政策支持和实践探索。作为首批数据知识产权试点地区之一,江苏自5月发放首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以来,南京市市场监管局积极推动数据资源与金融资源的融合,通过完善存证登记和质押融资协同机制,为科创中小企业拓展融资渠道提供了有效支撑。

2.商业秘密质押融资业务实践

湖北嘉齐扬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商业秘密为质押物,成功获得交通银行120万元贷款,成为武汉市首笔以商业秘密为质押的贷款案例。湖北省宜昌市利民管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武汉光谷知识产权研究院与公证处的支持,利用区块链技术确认商业秘密的独占性,获得三峡农商行100万元贷款,成为湖北省首笔商业秘密质押融资。此外,浙江锦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通过兴业银行温州分行,以商业秘密为质押获得1000万元授信,其中首笔贷款金额为650万元,为浙江省开创了相关先例。

商业秘密质押融资的实现依赖于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在商业秘密保护和评估机制上的政策创新与实践探索。尽管商业秘密具有非公开性和难以量化的特性,但商业银行在评估中以企业主体资质为基础,将商业秘密质押业务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相结合,建设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并引入区块链技术支持商业秘密的独占性认定,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融资途径。

3.案例启示

数据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质押融资的成功案例为银行创新押品融资提供了重要启示,特别是在如何通过扩展押品范围、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以及多方协作来推动融资模式的创新,为更多“轻资产”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路径。

首先,扩展押品范围是盘活无形资产的重要举措。无形资产因其独特的经济价值和创新潜力,逐渐成为支持“轻资产”企业融资的新突破口。数据、技术成果、专利等无形资产不仅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还能反映企业的技术实力和未来发展潜力。通过将这些新型押品纳入融资范畴,银行能够帮助企业激活沉睡资产,打破传统融资模式的局限,缓解融资难题,从而促进创新经济的繁荣和企业的快速发展。

其次,政策支持与机制保障是创新押品融资模式成功的关键。江苏省在数据知识产权领域实施的试点政策,为这种新型融资模式提供了示范效应,同时推动了相关法律和监管的完善。政策不仅提升了数据知识产权的法律效力,还为金融机构在进行创新融资时提供了法律框架和操作指南。此外,各地通过示范基地建设、区块链技术应用和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进一步为数据质押融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降低了融资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增强了市场参与者的信心。

第三,多方协作机制显著提升了质押融资的成功率。在数据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质押融资中,银行与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公证处、评估机构等的合作模式有效促进了各方专业优势的融合。在融资过程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帮助确权、评估机构提供专业估值、公证处确保法律效力,银行则提供融资支持。通过这一多方协作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无形资产质押过程中面临的复杂问题,还帮助实现质押流程标准化,减少了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六、创新押品融资的挑战与应对

当前,在银行服务科技企业、新质生产力企业融资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已相对成熟。相对而言,作为一种新型无形资产,商业秘密如何获得合理评估确实是一道难题。

1.面临的主要挑战

1)法律法规不完善

在创新押品融资的背景下,当前的法律体系仍存在显著不足,尤其是对无形资产,如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专门立法滞后。这一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的地区。尽管国际上对创新质押品融资的探索日渐增多,但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相关法律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导致金融机构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时,难以准确评估押品的价值,从而增加了银行的法律风险。金融机构在实施创新融资模式时,也往往因为缺乏法律依据而犹豫不决,特别是在跨国融资和国际化经营时,法律的不统一性使得银行面临更多合规性挑战。

2)风险评估与管理难度加大

与传统押品融资模式相比,创新押品融资在风险管理方面面临更多的挑战。尤其是对于科技型企业而言,企业依赖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秘密、软件等)作为核心竞争力,其价值通常与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及未来市场表现密切相关,难以精确评估。这种高度依赖未来发展的特性使得银行在评估这些资产时,除了需要考量当前的价值,还必须对企业未来的创新能力和市场前景做出合理预测,增加了评估的不确定性与难度。

此外,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密货币和其他数字资产开始逐步作为质押品被银行接受。尽管这些数字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但其价格波动性较大,且受政策、市场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当银行选择采用这类新型押品时,必须开发出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工具,以便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价值波动和市场不确定性。

3)技术基础设施的不足

创新押品融资模式的实施高度依赖于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支持。然而,许多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技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仍然存在短板,特别是在数据管理、风险监测、评估系统等方面,技术能力的不足直接影响到融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4)市场认知的不足

市场对创新押品融资模式的认知仍然较为薄弱,尤其是在无形资产的抵押价值及融资模式的理解上,许多企业和投资者对此并未形成足够的认知。金融机构在推广创新融资产品时,往往面临企业对无形资产抵押融资不够理解或不信任的局面。这不仅影响了融资产品的市场接受度,还制约了金融机构在这一领域的业务拓展。

2.应对策略和建议

1)完善法规体系

相关政府部门应完善创新押品融资的法律体系,尤其是无形资产相关法律的建设,要明确无形资产的认定、评估标准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以保障金融机构在开展创新融资业务时的法律安全。应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无形资产抵押融资的专门法律法规,明确界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法律地位、评估标准及保护措施。同时,应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机构和认证机制,通过制度化的安排确保抵押品的透明性和合法性,为金融机构开展创新融资业务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2)强化风险管理机制

银行等金融机构需要加强风险评估体系的建设。具体来说,应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更加科学和精准的评估模型,对无形资产进行定期动态评估,并运用区块链等技术手段确保押品信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此外,银行还应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加强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银行需要加大对技术基础设施的投入,构建高效的数据管理和风险监测系统。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透明、安全的押品交易平台,增强交易的可信度和安全性。同时,积极开发智能化评估工具,提高押品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为创新融资业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4)提高市场认知

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市场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专业研讨会、培训班、网络宣传等方式,系统性地向企业和投资者介绍无形资产融资的优势和潜力。同时,银行应加强与行业协会、技术机构等的合作,共同推动无形资产评估体系的完善,促进行业和市场对创新融资模式的理解和接受。

七、结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快速进步,银行在创新押品融资领域逐步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引入知识产权、商业秘密和数字资产等新型质押品,银行不仅有效拓宽了融资渠道,还能够满足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日益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创新融资模式,突破了传统融资方式的局限,提升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并推动了金融服务的转型升级。尽管创新押品融资为银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在实践中,银行必须充分认识到法律法规的不完善、风险评估的复杂性、技术基础设施的缺乏及市场认知度的不足等带来的挑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从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到技术支持与市场教育,银行需要在多个维度进行布局,以保障创新融资模式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在风险管理和无形资产评估方面,银行应积极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融资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更加清晰和统一的无形资产评估标准,将为银行在开展创新融资业务时提供更强的法律保障。

展望未来,创新押品融资将进一步推动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推动金融行业的深层次变革。银行在拥抱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加强对新型押品的理解与掌握,持续完善评估与风险管理机制。随着更多创新型企业的崛起,银行创新押品融资的市场需求将愈加旺盛,这不仅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更为灵活的资金支持渠道,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注释:

千际投行(2023. 2023年资产评估行业研究报告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504/herald/d0dae890701d2478e254369adada55ae.html

21世纪经济(2024. 国家知识产权局答21记者:上半年全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4199亿元,同比增长57%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40910/herald/2c89132c051e8f961577c630bebca3b5.html

苏州工业园区信用办(2023. 全国首单生物医药管线质押贷款落地园区https://credit.suzhou.gov.cn/news/show/383096.html

 

参考文献

[1]张艳芬,刘筱攸.银行加速创新押品融资“商业秘密”贷款不再是秘密[N].证券时报,2024-11-26(A05).  

[2]辛树人.探索数据资产融资新路径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J].清华金融评论,2024(8):93-96.

[3]林建华.动产担保融资的湖北探索[J].中国金融,2023(1):37-39.

[4]王宝会.银行为企业融资构筑新桥[N].经济日报,2022-10-11(009).

[5]杨居庄,马明,林琳.全国首笔“碳资产”押品管理的成功探索——工行天津分行“碳资产”押品管理的成功探索[J].现代商业银行,2022(12):42-43.

上一篇:国有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