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数字经济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
靳慧祎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6)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全球金融体系和经济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了2000年至2023年间数字经济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动态。研究发现,2000-2015年,学术界主要关注“电子商务”领域;而自2016年起,研究方向逐渐扩展至“CO2排放”和“信息技术”等新兴议题。通过关键词突现分析,本文揭示了数字经济对金融体系的影响,特别是在推动绿色金融、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的研究从早期的理论探讨转向实际应用和政策实施,重点关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为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并为政策制定与实践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数字经济;金融高质量发展;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经济发展 技术革命浪潮的持续演进叠加政策制度红利的不断释放,使得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加强,贡献度稳步提升,作为一种新型经济范式,数字经济已成为增强经济新动能、提升经济强韧性的重要支撑力量。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由要素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向集约型增长模式转变的关键转型阶段,高质量发展既是内在要求,也是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实体经济与金融部门的整体协同共进,而通过构建完整高效的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尤为关键。因而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金融强国战略目标下,如何以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等数字经济体系为着力点,驱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成为重要命题。 当前国内外学者从数字金融的体系发展、赋能机制等多重视角下就数字经济与金融行业的融合过程展开了研究,对其理解认识层次不断加深。但数字经济本身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动态演化的过程,伴随着创新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理论内涵的持续丰富扩充,实践场景的不断落地应用,数字经济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分析、路径探索等内容也在加速拓展。为全面洞察过去十几年以来有关数字经济驱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脉络、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本文以此领域为研究主线,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0至2023年间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核心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归类分析、完整呈现,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完整清晰的可视化知识图谱理论支撑。 一、研究文献基本概况 1.研究方法及样本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我们对“digital economy”“electronic commerce”“e-commerce”“online economy”“internet economy”“virtual economy”以及“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advancement”“monetary progress”“fiscal growth”“wealth evolution”“capital expansion”等相关领域的检索词进行了系统检索与分析,时间跨度为2000至2023年。为保证研究分析结果的精确性,进一步剔除会议、资讯、选题指南、投稿说明、目录总结等非学术论文以及网络首发重复和无作者文献。通过bibliometrix R包绘制科学知识图谱。Bibliometrix R包能够清晰反映出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学术演变过程,在经济管理、图书馆学等多领域已有广泛应用。通过对相关领域文献的分析,最终筛选出了1,656篇有效文献构成样本,进行动态、时序、以及多维度的信息可视化分析。 2.发文时间及发文量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经济逐步由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数字经济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与金融创新的重要引擎。特别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金融科技发展,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韧性。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对数字经济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关注度显著提升,相关研究数量快速增长。 研究文献各年度发文趋势如图1所示。从2000年至2023年,全球该领域的发文量呈现指数级增长趋势。2007年及以前,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球范围内年均发文量不足10篇,反映出学界对数字经济与金融发展的互动关系尚未形成系统性认识。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普及,数字经济逐渐成为金融体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学术界的研究热情随之升温。特别是在近三年(2021-2023年),年发文量已突破200篇,并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这一趋势不仅表明该领域的学术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反映了各国政府在数字经济和金融发展领域的政策导向对研究热度的影响。例如,中国提出“数字经济发展战略”,欧盟推出“数字金融战略”,美国强化金融科技监管框架等,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学术界对相关议题的深入探讨。 ![]() 图1 研究文献各年度发文趋势 3.国家与机构关系分布 对国家和机构合作关系的分析有助于揭示该领域的国际合作模式及研究力量的全球分布。根据2000至2023年间的相关文献,全球共涉及115个国家(图2A)。其中,中国、美国和西班牙分别位居发文量排名前三的国家,分别发表了2610篇、1396篇和1008篇论文。这三国在推动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尤为突出,表明该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主要集中在这些发达国家和经济大国之中。 在国际合作方面,中美的合作最为密切,合作频次达到了98次,其次是美国与西班牙和美国与英国之间的合作,合作频次均达到了72次(图2A)。这表明,尽管数字经济的影响已蔓延至全球,但中美之间在该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合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美国自2001年起进入该领域并保持领先地位,连续二十多年始终维持较高的发文频率,并在全球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则自2003年起逐渐进入该领域,并迅速增长,近两年中国的发文量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排名第一的国家(图2B)。而在国家合作网络中,MCP(Multi-Country Paper)指标表示每个国家/地区至少有一名来自其他国家/地区的合著作者的文献比例。根据分析,排名前三的国家中国、西班牙和美国的合著率分别为23.6%、48.9%和49.1%(图2C)。这表明这些国家在该领域的研究不仅依赖于本国学者的努力,还积极与其他国家的研究人员进行合作。 在机构方面,2000至2023年间,共有3278个机构参与了相关领域的研究。数据显示,10个机构的发文量均不低于40篇,其中排名前三的机构分别为宾夕法尼亚大学(PENN STATE UNIV)58篇、智利天主教大学(PONTIFICIA UNIV CATOLICA CHILE)54篇、新疆大学54篇(图2D)。值得注意的是,前十名的机构中,中国的唯一代表是新疆大学,这表明在中国,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领域的学术研究仍有较大的潜力与提升空间。整体来看,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不仅具有较强的国际合作特征,而且主要集中在少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重点机构中。未来,随着全球合作的深入以及研究力量的不断壮大,全球学术界将更加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图2 国家与机构关系分布 4.经典高被引文献分析 表1汇总了在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领域中引用量最高的前十篇文献。其中,JORDAN MI在2015年发表于《Science》上的《Machine learning: Trends, 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一文,是总引用量和年均引用量均最高的文章。这篇文章引领了机器学习的研究方向,同时也说明了机器学习在数字经济与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中,有3篇涉及区块链技术的文献综述。F Hawlitschek于2018年发表的《Trust in blockchain-based shared economy: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对区块链技术与共享经济中的信任问题进行了系统综述,深入阐述了无信任系统的局限性。S Wang于2019年发表的《A Survey of Blockchain-based Smart Contract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详细概述了区块链支持的智能合约,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六层架构的创新研究框架。B Esmaeilian于2020年发表的《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4.0: A Survey of Literature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概述了区块链技术与工业4.0的结合,强调区块链在推动供应链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文章还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对社会与环境可持续性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前研究中的差距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这些文章的高引用量表明,区块链在金融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表1 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领域相关文献引用量统计(前十) ![]() 注:文献均来自Web of Science 二、研究热点领域与趋势分析 1.关键词频分析 图3A显示了2000年-2023年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领域的趋势主题(Trend Topics)。我们发现2016年是该领域关键词出现的明显分界线。因此,通过将时间框架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时期——2000-2015年和2016-2023年,以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到该领域科学生产的增长趋势,并有效地描述文献中主题的演变(图3B)。从2000年到2015年,研究的主要主题词集中在“需求”(demand)、“设计”(design)、“生产”(fabrication)等领域。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应用的设计以及生产力提升的探索。相关文献关注的重点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经济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转型。然而,进入2016年后,研究的焦点发生了显著变化,关键词逐渐转向“影响”(impact)、“发展”(growth;development)以及“生产”(fabrication)。这表明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开始受到更广泛的关注,学术界不仅注重技术本身的研究,还开始深入探讨数字经济对社会、环境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长远影响,尤其是在促进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作用方面。 ![]() 图3 关键词演变及词云图 2.关键词聚类分析 通过在关键词网络上采用聚类算法,可以更加突出显示该领域中各个主题的内在联系。图4中,横轴表示中心性,反映了主题的相关性;纵轴则表示密度,揭示了主题的发展程度。每个气泡代表一个网络集群,气泡标题包含该集群中最常见的单词,气泡的大小对应于聚集单词的出现频率。通过分析图4,我们能够清晰地揭示当前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即“健康”(health)、“创新”(innovation)和“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这些主题表明,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学术界更加关注其在提升金融体系韧性、推动经济创新及可持续增长中的作用。 ![]() 图4 关键词聚类分析 3.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由关键词突现图谱可知,27个突现词大致可以以2016年为界分成两个部分(图5)。2016年以前,主要受到关注的研究热点集中在“电子商务”(e-business;electronic commerce)这一领域,学术界主要探讨了电子商务的基础理论、技术发展及其对商业模式的创新等问题。此时,电子商务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优化金融体系的核心议题之一。然而,从2016年至2023年,研究的关注点发生了显著转变。虽然“电子商务”(e-commerce)仍然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但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研究重点逐渐扩展到“CO2排放”(CO2 emission)、“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领域。这表明,学术界在关注数字经济对传统商业模式和金融结构影响的同时,开始关注数字经济对环境、能源消耗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深远影响。特别是“CO2排放”这一关键词的突现,反映出学术界对数字经济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转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视[4, 5]。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优化能源使用、降低碳排放并推动绿色金融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4]。此外,“信息技术”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其在提升产业效率、推动金融创新以及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从这些关键词的突现情况来看,数字经济的研究方向正逐步从初期的技术创新向更广泛的社会经济影响转变,尤其是在环境可持续性和资源效率等方面。这一趋势也与全球及国内推动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融合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未来关于“CO2排放”、“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研究将继续是该领域的重要议题。 ![]() 图5 关键词突现图谱分析 三、结论与趋势展望 1.研究结论 (1) 从发文特征来看,2000—2023年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发文量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尤其是2016年以后,相关领域的发文量持续增加,表明学术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预计2023年,核心论文成果仍将保持在200篇以上,进一步为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高产作者及研究机构的合作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在该领域的学者和研究机构贡献了大量的成果,但同时,机构间的合作程度较低,未来亟需加强跨机构、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可持续发展。 (2) 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研究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研究对象与内容的多样性和动态性,数字经济与金融领域的研究持续深化,尤其是对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研究逐步展开。二是从早期技术层面的研究逐渐转向金融与经济发展机制的深度剖析,关注点从单一的技术创新向多维度的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转移。三是与政策和实际应用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学术界逐步关注如何将数字经济理论与国家经济政策结合,为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实务指导。 (3) 从关键词共线分析来看,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字经济与金融、技术创新、经济转型等关键词的紧密结合,尤其是“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和“CO2排放”等主题的互动关系逐渐突出。从关键词聚类分析来看,研究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数字经济与金融体系优化、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等多个领域。此外,2016年以后,数字经济的可持续性、环境效应和资源配置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新热点,体现了学术界在技术与生态、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多维度思考。 2.研究趋势展望 随着数字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我国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未来研究应结合当前的研究成果,紧跟数字经济发展与金融体系改革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完善相关研究。以下四个方面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1)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估:目前,对于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测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现有的测量方法较为单一。未来应加强各国及地区在数据收集与指标构建方面的协作,发展更为精准、全面且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衡量标准,以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2)数字经济与传统金融体系的融合研究:在我国全面推进数字经济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将数字经济要素嵌入传统金融体系,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是当前研究亟待突破的关键问题。尽管已有研究集中在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但仍需深入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并促进普惠金融与可持续金融的发展。 (3)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中国正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数字经济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应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如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并评估其对经济增长、就业、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深远影响。 (4)数字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互动机制: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如何通过数字经济推动绿色转型、实现碳中和目标成为学术界和政策领域的重要议题。未来的研究应更加关注数字技术如何在能源、资源管理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探索数字经济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互动机制。 未来,随着国家政策、技术发展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数字经济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将在多方面深入展开。学术界应进一步关注该领域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推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深度融合,以促进数字经济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郭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对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基于新质生产力的中介效应[J].企业经济,2025(2):140-9. [2]徐映梅,李坤.我国数字经济融合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分析[J].统计研究,2025,42(1):61-74. [3]习近平经济思想开启中国经济新篇章[J].经济,2018(Z1):92-6. [4]张蕊,李根,李安林,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增长模式的统计考察[J].统计与决策,2018,34(17):141-145. [5]李姗,卢世容.数字经济:全面发力多方领跑[N].贵州日报,2025-02-07(002). [6]梁信雅.数字经济时代的金融数据共享及其法治应对[J].金融市场研究,2025(2):88-97. [7]秦伟娜,赵红丽.数字新质生产力、国内价值链循环与绿色高质量发展[J].企业经济,2025(2):130-9. [8]李昊,潘宇光,王磊. Bibliometrix:一款新的基于R语言的文献计量软件介绍与评价[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36(4):93-104. [9]王菊平,刘力,陈立镜,等.城市建设中儿童参与的研究进展与启示——基于Bibliometrix计量分析[J].城市建筑,2024,21(19):122-127. [10]郑应友,侯霞.基于Bibliometrix的西藏生态经济领域研究现状、热点探析与趋势展望(1984—2022)[J].西藏研究,2024(2):144-54+60. [11]靳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24. [12]张成龙.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23. [13]Wang S, Ouyang L, Yuan Y, et al. Blockchain-enabled smart contracts: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trends[J].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 2019, 49(11): 2266-77. [14]Dantas T E T, De-Souza E D, Destro I R, et al. How the combination of Circular Economy and Industry 4.0 can contribute towards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J].Sustainabl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2021, 26: 213-27. [15]任燕,沈苏杉.数字金融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基于供需两侧视角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4(6):149-154+226. [16]钟红,陆香怡.数字金融发展指标构建与国际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24(9):48-60. [17]王晓青.数字经济国际研究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3):77-86. [18]Jordan M I, Mitchell T M. Machine learning: Trends, perspectives, and prospects[J].Science (New York, NY), 2015, 349(6245):255-60. [19]Hawlitschek F, Notheisen B, Teubner T. The limits of trust-free systems: A literature review on blockchain technology and trust in the sharing economy[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2018,29:50-63. [20]Shahzad S J H, Kumar R R, Zakaria M, et al. Carbon emission, energy consumption, trade openness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Pakistan: a revisit[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7, 70: 185-92. [21]Li Y, Yang X, Ran Q, et al. Energy structure, digital economy, and carbon emissions: evidence from China[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Pollution Research, 2021,28:64606-29. [22]葛璇.金融支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途径、机理与策略[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5(1):19-22. [23]王红霞.中国式现代化视角下我国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分析[J].统计与咨询, 2024(6):28-31. [24]张静波.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交易中的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24(9):46-9+58.
基金项目:2024年度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双碳目标下转型金融助力碳密集行业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立项编号:SQ2024222)。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