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7-21 22:0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杜鹏  湖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院

摘要:文化产业是一种朝阳产业,它具有资本循环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的突出特点,因而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产生较强的资本聚集效应和效益放大效应。本文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进行了相关研究,以期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文化是当今一个国家或地区推动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标准的重要“软实力”。自从1926年德国法兰克福社会学派代表人物本雅明首次提出“文化产业”这一概念以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作为有机连接经济与文化的“文化产业”,具有产业链长、辐射面广、民众参与性强、资本循环周期短、投资回报率高的特点,能够产生较强的资本聚集效应和效益放大效应。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因素,我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对滞后,而“民族文化是一种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种投入要素”,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产业,对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一、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我国东西结合部,历史上曾经是我国东西南北文化的交汇地带,现在也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地区之一。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神奇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民族文化。然而,就恩施州文化产业总体发展状况而言,各县市文化产业尚处于萌芽、培育的起步阶段。这具体体现在各县市文化企业整体规模小,数量少,实力弱;缺少优势行业、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缺乏具有规模效应的龙头企业和大型文化产业项目的带动;文化产品没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科技含量低;文化企业融资能力弱,商业化运作程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文化产业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各县市的中心地带;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对失衡,前者较快,后者较慢,与文化资源的分布不对称;在文化产业结构上,传统文化产业比重大。总之,恩施州目前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相当滞后,对经济的贡献小,绝大多数属于传统型,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尚未形成。但是,这也提示我们,恩施州文化产业尚有巨大的潜在发展空间。因此,如何充分挖掘并且有效利用这些潜在优势,是恩施州文化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关键。

二、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

    目前,恩施州各地方政府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严重不足,思想和认识上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恩施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地方政府没有认识到文化产业这种朝阳产业的重要性,他们仅仅简单地认为文化产业就是“吹拉弹唱”,是一种用来饭后娱乐的活动。地方官员往往口头上强调文化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为文化系统解决的具体问题少而又少。

(2)政策条文空洞执行力差,各单位部门各自为政协调性不足

从方针政策上来说,恩施州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方向,近几年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条文也有很多,但是细致可执行的条文却几乎没有,几乎都是口号。另外,各单位部门各自为政,政策贯彻执行起来就有很大的难度,与文化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文体局、旅游局、民宗局,往往为了自己本部门的利益而拒绝与其他部门合作。地域限制和部门限制,这些都是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因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涉及到很多地区、单位和部门,需要各个方面齐心协力来解决。

(3)缺少文化产业品牌,本土文化融入不足

    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创新,而创新的实现又在于对品牌的塑造。文化产业要实现大发展,就必须突出品牌效应。恩施州各个县市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自然山水风光,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都没有很好地突出当地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恩施州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本土文化,从最早的巴文化发源地,到羁縻制度和土司统治,乃至作为近代抗战的临时省会,这些资源都有待于我们去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恩施州急需塑造自己的文化名片,而且是具有国家级乃至世界级影响的大名片。

(4)文化遗产不断流失,传承和保护面临危机

恩施州作为新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特色文化,但是随着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流失和消亡。目前,恩施州引以为傲的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传承和保护的危机。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受到新兴市场的影响,对于传统的缺乏市场化运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兴趣,加之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年事已高,找不到合适的传承人,如果再不及时对这些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利用,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民族传统的民间技艺就会永远只存在于文化遗产名录之中。

三、对恩施州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提高政府思想认识,强化政府文化职能

    文化产业要得到发展繁荣,各级政府及领导首先要有一定的认识高度。各级领导要提高文化自觉,切实把发展文化产业视为能够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各级政府在发展目标考核上要真正过硬,严格目标责任考核,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将其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把责任制的完成落实情况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和提拔重用的基本条件。在政府的实际投资力度和政策落实方面,政府不应只有大政策、大口号,还应有具体可执行的量化指标,要把宏观政策一一量化落到实处。

(2)做好宏观规划,加强各县市各职能部门的协同合作

在宏观统筹协调方面,政府应创新联动机制,使各县市、各职能部门形成一股合力。各县市政府、文化企业不能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应由政府在宏观上统一协调。政府应起牵头作用,企业有困难时,政府要大力扶持。政府要树立“大旅游”、“大产业”观念,将全州当成一个“大景区”来建设。实际上州内个各旅游景点并不是很分散,可以以恩施市为中心向四周各县市辐射,形成一个系统的、有整体规划的“旅游带”、“旅游集群”。针对恩施州尤其是恩施市周边县市的旅游景点在品牌打造、包装和宣传力度上不足的问题,可以在恩施市内的火车站、飞机场、主要公路和街道以及各主要旅游景点针对外来游客加大对周边县市旅游点及其预先规划设计好的旅游线路的广告牌、宣传片的投放和宣传力度,形成州内“一条龙”、“站接站”、“串联”式的整体规划型旅游线路。

(3)加大对传统资源的开发,强化品牌塑造

目前,恩施州各旅游景点开发同质化现象严重,因此在对各旅游景点的旅游开发和打造时要注意文化产品的本真性。此外,针对对传统资源开发力度不够、打造包装力度不够,民族特色文化元素和现代高新科技元素融入不够,文化与经济融合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传统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打造包装,增强民族特色文化和现代高新科技元素的融入力度。

(4)加强对文化产业以及相关文化遗产的政策性立法保护

    “民族传统文化最为有效的保护是立法保护。”目前,恩施州境内并不缺乏堪称国家级乃至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自然或文化景观,只是缺乏文化打造以及相应的政策性立法保护。一方面,部分物质文化遗产由于自然风化以及人为破坏,加之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导致损毁现象十分严重;另一方面,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传承人年事已高或已作古、资金匮乏等因素而无力对其进行整理和传承,导致许多原本属于恩施州的文化资源流失或消亡。

为此,恩施州应当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制定行之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民族文化保护政策,鼓励民族民间艺术人才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可以在民族传统文化底蕴浓厚的地区设立“民族文化原生态之乡”,如设立利川柏杨为“民族山歌之乡”、巴东县野三关镇为“撒尔嗬之乡”、恩施三岔为“傩戏之乡”、来凤百福司镇为“摆手舞之乡”等;依据相关规定,定期对恩施州民族文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民间艺术大师给予政策性补偿、奖励和表彰,授予其相应的文化荣誉称号;此外,政府还应定期派遣专业考察队伍到文化产业发展成功的地区学习借鉴其文化产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文化遗产立法保护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四、结语

恩施州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其民族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加强对该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有利于切实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不仅关系到恩施州各民族的发展团结进步,也影响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繁荣,同时也能够对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专家聚焦恩施州:民族文化产业如何开发[J].民族大家庭,2006(6).

[2]段超.关于民族传统文化创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湖北民族地区民族传统文化创新调研报告[J].江汉论坛,2005(11).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