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2015-11-18 17:15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祖令 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摘要:创新意识是文化产业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基础,也是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的源泉。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应结合文化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领域技术创新的特征,积极利用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推动效应,制定技术创新主导模式下的新型产业发展战略。

关键词:技术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创新在现代社会关乎国家兴衰,因为现代社会是科技社会,而创新作为科技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科技赖以发展的动力。小到日常生活,大到生物航天,从学习娱乐、到军事国防,创新渗透了社会的每一个方面,不仅仅创造了巨大的产值,也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的思想习惯,极力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一、技术创新与文化产业关系

技术生产力与文化产业息息相关,是文化产业的基础,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源泉,其表现手法和创造灵感无不是科学技术发展所产生的内在价值。历史上的文化产业发展对时代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如活字印刷。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历史轨迹足以表明,文化产业每一步跨越都是建立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所以不断的创新升级文化产业,才能给我们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促使文化产业向新业态、高层次发展,成为提高文化产业在产业内部及外部的重要保障。

二、文化产业创新的特征

当前文化产业创新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第一,创意性。在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个人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现实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与传播必须具有很强的创意性.这种创意性的最终来源来,往往是个人或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及其聪明才智的充分发挥,这是文化创意产业产生发展的基本动力.在发达国家,随工业化的发展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进步,教育和研发、文化、金融等众多领域的创意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正在增加.

第二,高附加性。创意产业是高附加价值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更强调有形产品的生产创意产业的核心生产要素是信息、知识特别是文化和技术等无形资产,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价值产业.创意在这里是技术、经济和文化等相互交融的产物,创意产品是新思想、新技术、新内容的物化形式,特别是数字技术和文化、艺术交融和升华,技术产业化和文化产业化交互发展的结果,可以渗透到许多产业部门.文化创意产业的范畴冲破了传统历年,赋予文化业应有的生产性和创造财富性,使之具有了生产有形产品的实际内容或行业,让无形的文化意识能够通过有形的文化创意产品充分体现出来;

第三,交融性。创意产品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创意产品有其相同的特性,即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运用知识和技术,产生出新的价值,是创意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电影、电视广播、录音带、音乐产业、出版业、视觉艺术产业等文化产品,是与新科技和传媒相结合的产品,达到大量生产并掀起全球性商品流动与竞争,而传统工艺或创意设计产品,可能为手工的、少量生产的产品,它们都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它们的价值并非局限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还在于它们所衍生的附加价值.如那些具有版权的产品,包括书、电影和音乐的出口能够比服装和汽车等制造业产品出口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技术创新对文化产业的效应

3.1文化资源整合效应

当前,文化资源主要分为四种形态:第一,符号化具有意义的文化资源;第二,以经验实践总结的文化资源;第三,固定形式的旅游文化资源;第四,创新类智能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都可以得到相互的整合,使得文化资源的类型得到扩散波及面就广泛了很多,使得这些资源具有了信息化的趋势。文化资源信息化有助与全国各地开始寻找这中固定存在的文化资源,使得那些不了解的经营者可以更好的利用这类资源,实现资源全球整合模式。

3.2经营模式转变效应

创新技术使得经营模式变得多样化,包括文化资源整合利用方式的转变;文化产品生产营销模式的转变;消费者需求与消费方式的转变。比如网络信息技术这种文化模式已经给了人们另一种消费理念,这种信息技术还是文化经营者一个便捷的道路,销售推广已经从单方面走向了扩散性的模式,消费者购买形式也已经从货比三家改变成了网络了解与“微信息”搜索模式,大众的经验分享代替了官方的消费语言。

3.3市场需求创造效应

创新型的文化供给人们的是精神与消费需求,而人们的这种需求很好的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挥空间也经济推动力。以电影事业为例吧,它们依托着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的文化产品来拉动市场需求,一些大片最后票房高达20多亿元。由此可见,高利润文化产品和服务改善了内需,促使经济的客观发展,拉动了市场的需求。

四、技术创新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4.1加强对文化产业支撑技术

中国要想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朝阳,就必须要来自国家政策的扶持,关键点是要加强文化产业支持技术的研究。从技术来说如今的文化产业网络化、媒体化已经成了文化产业核心的趋势,因此,我们应精益求精,找到重点研究对象。但从产业出发,确定好文化产业里的重点课题和优先领域根据实际出发,加强这些领域的自主创新,不能一味的模仿。

4.2提高文化生产主体的技术吸引能力

技术的吸收是提高能力的关键。融会贯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改进,让优秀的东西、合适的东西留下,成为自己的技术。文化生产主体技术吸收能力的意义就在于:其一,能够让我们缩短文化创新的时间和实践过程;其二,文化生产包括创意生产和基本生产,作为基础的创意生产很容易的就被模仿跟随,则新技术的基本生产模式有希望成为强力的竞争门槛。

4.3提高文化产业生产链条的科技化含量

文化产业链条首先分为特定的生产链条,其次是核心文化产业生产链条,最后就是文化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生产合作链条。产业链条包含的其中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的转化、文化产品的存储、传播等环节都需要相互的协调与管理,我国产业文化发展经验表明,文化生产的科技含量对文化产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对于现在我国文化产业科技水平较低的现状,应该加大文化产业科技的投入,全面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以创新的形式促进文化产业链条中核心技术延展,产业的生产能力和管理能力也加强科技化模式,加快文化产业链条快速提升。

4.4培养符合能力型人才科技化

人力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主导力,现代文化产业实行着高科技与文化相互结合的方式,然而对产业内人才的知识与能力有着不一样的要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仅仅要具备专业能力,还要有经营文化产业的能力,还需要具备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基于现在的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加强几个点,一培养人才数字艺术软件开发人才;二培养媒体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最后还需要完善文化产业人才激励机制,拓宽人才的选取途径,创造能够使得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发挥能力的平台。大学内开展此类文学培养,培训为可持续发展囤积人力资本。

五、结论

总之,文化产业需要高新的技术,从而共同构成我国未来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更好地利用技术创新,为文化产业服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的。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