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产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产业研究 >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特点及规律研究

2018-01-21 22:2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王志平  吴水丹  余慧婷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一般课题“效率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政策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6YJ04)

摘要: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特点及规律进行总结,有利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本文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二次创新、突破性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之不同模式特征展开案例研究,总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考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特质以及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相互作用,进而提出培育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一、引言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与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低碳绿色经济发展潮流,目前尚处于成长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是在世界科技革命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的重要历史时刻进行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特点及规律进行总结,才可能使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占领产业链的优势端,形成特有的国际竞争优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我国虽然拥有广阔的市场,但科研能力、创新体系、市场环境等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总体上还处于赶超阶段,二次创新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形式。在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产业的技术范式与市场范式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尤其是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的发展,为我国部分产业上实现突破性创新提供了可能。这些创新都将与商业模式创新相互交融,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二次创新、突破性创新及商业模式创新之不同模式特征展开案例研究,总结不同情形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特点与规律,为政策路径的完善提供依据。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模式的选择

(一) 二次创新模式与中航惠腾风电叶片开发

二次创新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实选择,反映了逆向的技术能力积累,是原有技术体系在技术引进基础上向新技术体系“学习”,通过消化吸收打破原有技术平衡到形成新的技术平衡的过程,我国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技术引进基础上二次创新以求发展。因为有技术母体的示范,相对于一次创新而言,二次创新在技术与市场上的风险都大为下降,其研发经费花费也较低,有利于节约自主研发所需时间与经费,缩小与发达地区差异,是后发地区常采用的创新模式,二次创新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实现向一次创新的跨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二次创新包括模仿创新、创造性模仿、改进型创新、再创新动态演进四个阶段。初始的模仿创新,通过引进的设备与工艺重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及开拓新市场,实现知识积累;创造性模仿是指通过工艺创新实现对原材料、部件的自主生产,生产出国际同类技术产品进行市场竞争;改进型创新,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与工艺的改进,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与技术输出;再创新是指产品已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能够与技术母体进行R&D合作,进行自主研发的早期参与,跟踪技术前沿,切入国际新兴技术甚至对实验室技术的引进消化。

中航惠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惠腾),是我国风电产业风电叶片生产领衔企业。其前身保定惠阳航空螺旋桨制造厂,1996年参加了科技部“九五攻关计划”,负责研制600千瓦19米长的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由于当时国内没有掌握600千瓦及以上的叶片技术,没有相关技术积累,研究几年进展不大。在模仿创新阶段,中航惠腾通过“测绘仿制”的方法对进口叶片进行逆向仿制,初步掌握了600千瓦叶片研发技术,并利用飞机螺旋桨设计技术对叶片叶尖与叶根进行改进,国际规定每副叶片(共三片)质量差在100千克内,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叶片公司LM质量差在七八十千克,而中航惠腾的叶片质量差在1千克左右;国际规定叶片重心偏差在120毫米内,而中航惠腾的叶片重心差在12毫米左右,因此其叶片的启动风速只需2.5/秒,远低于国际规定的3.5/秒。通过测绘仿制方法研制的600千瓦及750千瓦的叶片并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也使其获得了足够的发展资金。但测绘仿制方法耗时长、投入大,在兆瓦级叶片市场需求紧迫的情况下,中航惠腾转变创新策略,通过直接购买荷兰CTC公司图纸节省测绘仿制的时间,获取精确数据,风电叶片的研制进入创造性模仿阶段。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的同时,中航惠腾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与跨国公司合作,开拓国际市场,2004年与德国Nordex公司在“1.3MW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研制”项目进行合作,成为其在国内的唯一一家大功率风电叶片供应商。购买外国公司技术图纸能够较快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但受合约限制,只能在国内销售按照图纸生产的叶片,且每片销售收入中都必须有提成交于国外公司,而且从长期看无法有效提高研发水平,这促使企业研发进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为目的的改进型创新阶段,进口叶片能适应的最低温度在-30°C-25°C,而我国很多地区最低温度要更低,低温造成叶片刚度增加,旋转时产生的震动会缩短使用寿命,降低发电效率,R&D人员对叶片进行改进,与北航专家合作,通过确定震动源,在叶片中添加阻尼器的办法加以克服,并以此技术申请专利。其风轮叶片出口南非,成为首家出口国产大型风电叶片的公司。2010年中航惠腾筹划上市募集资金进行叶片的规模化生产,其产品出口日本,产品质量高、数量多、功率大,标志着中航惠腾叶片获得国际认可,公司国际化战略进入新阶段。中航惠腾在设计咨询、风电软件等方面加强了与欧洲知名风电公司的合作,通过加强与国际一流企业与科研机构在先进技术方面的合作,中航惠腾在风电技术领域更加专业和完善,拉开了企业后二次创新乃至一次创新的序幕。

(二)突破性创新模式与华大基因生物测序创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生往往来源于新兴技术,而新兴技术的本质是一种突破性创新,因此突破性创新经常成为新兴产业产生的重要标志。突破性创新是指在原有技术发展路径上另辟蹊径实现对原有技术的跨越,创造出全新的特色产品,或者一项产品、工艺、服务在原有基础上其成本或性能有非常大的改进,满足潜在用户市场需求,从而颠覆及创造新的市场,不仅强调技术的突破(技术变轨),也强调原有市场的颠覆并创造新的市场(市场变轨)。资本与技术积累导致的较高的转换成本使得拥有主流技术的企业偏好于在现有技术轨道上的改良创新而具有路径依赖特征,而突破性创新技术在产品性能及产品成本上更具潜力与优势,使得突破性技术超越改良技术成为技术主导实现技术变轨;市场变轨指从新市场建立到形成的演化积累路径,市场形成早期,针对模糊不确定的市场需求,企业创造的新产品能够满足初始的需求及偏好属性,随着市场的分化、新兴市场需求的形成、缝隙市场的出现,新市场得到延伸发展并逐步跨越发展障碍,构建强大的竞争力。对市场经济相对不成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技术与市场范式的转变容易出现大量的市场失灵情况,面临现有创新体系与运行体制的障碍,需要政府的干预与调节。

华大基因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1999年,随着“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1%项目”的正式启动,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07年南下深圳,成立了致力于公益研究的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作为一家前沿生物科技企业,华大基因成功实现了技术变轨,但在市场变轨过程中步履维艰。华大基因源于中科院研究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展开扎实的基础研究以及广泛的国际协同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如《自然》、《科学》上发表论文七十余篇,其执行院长王俊成被《自然》杂志评选为2012年科学界年度十大人物;在国际合作领域与包括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科研组织和企业致力于展开知识产权密集型的人类健康、重要经济动植物基因组研究与应用,奠定了我国基因组科学研究在国际的领先地位。通过 “以任务带学科、带产业、带人才”的办法,华大基因在科研领域实现由参与到接轨、由同步到引领的蜕变与升华。华大基因依靠以高通量测序为代表的生物技术和以高性能计算为主体的技术平台,针对现有复杂、昂贵、不准确的产品服务,提供全新顾客价值导向的简单、方便的技术服务解决方案。例如,采用传统的唐氏羊膜穿刺方法对怀孕妇女筛查唐氏综合征来获取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数目观察具有流产、手术感染的风险,而且诊断准确度只有90%95%。华大基因提供的基因测序服务只需对母亲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就可检查唐氏综合征,无需任何手术,实现无创诊断,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提高了诊断精度,极大地减轻了孕妇及其家属的心理压力,实现了技术变轨。但技术变轨的成功并不能保证市场变轨的顺利进行,我国创新生态环境及政策制度上的滞后导致市场范式的颠覆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障碍,华大基因创新技术的更新、发展非常迅速,其基因测试技术分很多种类,并呈指数级扩展,在我国现有体制下,药监局对创新产品的审批许可耗时达23年,若每一个基因测试种类都按照程序进行认证,23年后技术就已经落后,临床就不会再有竞争力,就可能全面落后于竞争对手。唐氏综合征基因测序技术虽然先进,但我国很多基因检测的政策却空白,这就导致基因检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国家政策的限制,这对一家生物科技创新企业而言,完全不能利用自身比较优势,会及大地削弱其国际竞争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受到极大的政策束缚。

三、商业模式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及技术环境的变化情况对生产要素进行整合或者调整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顾客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达到价值重构、维系企业主体价值优势地位的目的。商业模式用于阐明某类特定产业或某产业利润链的商业逻辑,这类商业模式一旦产生,便会在某些特定阶段具有很强的推广力而推生新的产业,这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商业模式创新包括战略层面、获利层面、营运层面。战略层面强调企业总的市场定位、竞争优势与可持续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中,领先企业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从战略层面确定商业模式的主要方向,引领一些既有技术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产生符合市场需求的新技术;获利层面关注企业盈利问题,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尽管不尽全面,却是未来发展的方向,获利层面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了技术与经济价值的中间构件角色,帮助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价值,使创新主体保持盈亏平衡,避免创新中断;营运层面关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内部流程与基本框架设计,体现为企业组织的深层变革,包括产品与服务的交付方式、管理资源、资源流、知识管理和物流等,推进技术创新与应用更贴近市场,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在技术-经济范式形成的最后阶段向主流市场的渗透。

(一)腾讯战略层面创新的引领作用:微信智能手机服务

移动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构成内容,如何开发合适产品,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占领产业链高地,是全球互联网企业需要应对的战略问题。腾讯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通过对既有通讯技术集成创新,在个人电脑上实现即时通讯而成为中国互联网企业的领头企业。为能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腾讯在战略层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推出微信智能手机服务,创造移动互联平台的即时通讯模式,充分利用了既有技术基础,对原有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使其与市场需求不断趋于匹配。微信是腾讯在试验了50多个App后才做出来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上的QQ,是一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讯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腾讯微信以人性化功能、便捷的操作和低廉的费用赢得市场,仅推出两年,微信用户就突破3亿。微信技术的开发与创新,不仅使腾讯企业在移动互联网服务中拥有显著的优势地位,也迅速推进了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商业模式创新。比如,基于LBS位置定位,微信为移动端的粉丝、朋友圈互动提供了一对一交互的方便,更能精准地将产品信息向有需要的用户推送,众多创新型小型企业通过微信的推送功能,开创出低成本的一对多的营销服务,特别是创新旅游服务企业,创新文化创意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微信推送服务聚拢大量针对性强的客户群体,丰富了企业的营销模式,也利于推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商业模式创新。

(二)普天获利层面创新的补充作用:电动公交“车电分离”模式

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与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但新能源汽车即电动汽车技术成熟度有限,续驶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能源网络覆盖率低、生产成本高,与传统能源汽车相比存在着价格偏高、充电网点少、标准法规不健全、便捷性差、消费者接受度不高等问题,说明单纯靠技术创新实现电动汽车产业化并不容易,需要商业模式创新的补充作用帮助其度过困难的低成熟期。纯电动汽车价格高出其他汽车许多,电池造价昂贵是主要原因,普天采取“车电分离模式”应用于电动公交车领域,实行“车电分离、融资租赁、实时监控”:由普天整体买下电动公交车,把电池以外的车身销售给公交公司,而电池则以租赁形式分8年付款,这大大缓解了公交公司的资金压力,降低了价格门槛。电池由专业的电池营运商对电池进行维护和管理,重构电池市场。普天对租赁的汽车提供实时监控的衍生服务,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电动公交车的行驶状况、充电状况、电池状况,保证电动公交车的安全运营,给客户提供一种全新的服务与体验。获利层面商业模式创新充分发挥了技术与经济价值的中间构件角色,帮助技术创新转化为经济价值,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三)小米营运层面创新的支撑作用:客户互动与“众包”模式

自苹果手机推出以来,智能手机便作为一种通用商品走向市场。面对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小米公司凭借“专注、极致、口碑、快速”的创业理念,坚持“为发烧而生”的思想,开发智能手机市场。通过运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构建客户互动平台,即时收集用户反馈,甚至采用其建议升级完善产品,给用户以强大的参与感与成就感。在沟通互动过程中,小米建立了完善的客户数据库,并以此信息采用“Online-Offline”模式,在各地建立与线上平台对接的线下服务站“小米之家”,完善服务体系;小米技术创新正是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延伸:借助互联网平台,充分整合用户需求信息与用户研发能力,采用互联网上众包研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依托深度定制的安卓系统MIUI,建立了完善的问题发布、跟踪机制,并快速采纳有效、创新的用户反馈,功能建议与问题汇总,保证深度定制系统的快速迭代与健康发展,提高用户满意度。其开源社区模式、高效的开发、质量管理,以及由用户主导和监督的互动式驱动,构成难以复制的营运模式创新,小米已成为国内智能手机品牌领衔企业,基于安卓深度定制,在国际上也备受追捧,曾被23种语言翻译,并提名为当时安卓年度产品。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规律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技术创新的路径。由于相关科学基础、关键技术、配套产业的底子相对薄弱,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整体上处于追赶状态,在加大对相应基础科学研究的同时,直接从国外引进、吸收、消化前沿技术是重要的创新途径。但简单的进行技术引进,而不通过消化吸收积累技术能力与资源时,企业就可能掉入“引进落后再引进”的“能力型陷阱”,缺乏技术监测与战略把握能力时,企业就可能掉入技术“范式转变”导致的“投资型陷阱”;有利于产业成长的二次创新成为我国大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需要政府搭建良好的技术引进消化平台,对引进技术进行相关的监测与把关。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技术对全球而言都是最前沿的,各国不仅起点相近,基础也相差无几,这种情形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走突破性创新路径,但在创新生态环境与政策制度上的滞后,可能出现企业实现了技术变轨,但市场变轨存在很大障碍的情形。产业规制越位和缺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的阻碍,需要制度的学习、改进与完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商业模式创新特质。移动互联网及其大数据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数据产品及大数据技术为中心的产业链,其数据与信息租售以及硬件及软件、服务租售模式具有商业模式创新特质。互联网及大数据的实时个性化以及多来源、多格式数据的快速综合对比分析能力使数据的获取分析反馈响应可在瞬间完成,使企业能精准圈定用户群并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利用实时数据提供精准的商品推介,以及为消费者进行“量身定做”的价值主张,“大规模定制”的生产方式使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与经营模式发生变化,实现关键业务和关键流程创新;而大数据对使用过程、频率、强度的实时监控和记录,为实现收益模式创新提供了可能,比如以往的以呈现时间或者频次为计费标准的广告收费模式难以在广告费用与效果之间直接关联,以大数据为工具的CPC,CPM,CPS等模式,能够逐步实现广告成本与广告价值的对等。

(三)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规律。由于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商品,对能使技术成果商业化的商业模式具有刚性需求,技术创新既强调技术研发产生新产品、新工艺,也强调通过商业化获取经济利益,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就是将技术潜力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的过程,因此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相互作用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新技术导致新产品的出现会颠覆传统产品,促成新的市场需求、新的生产流程及新的销售渠道,直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如移动手机的技术成熟导致传呼机在通讯领域的迅速陨落,网络技术的成熟使得线上销售冲击传统线下零售模式等,对商业模式创新产生影响;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改变技术创新的报酬体系、调整收益分配,为技术创新提供激励机制与动力源。在技术推动而产生的技术创新离市场还有距离时,战略层面的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引到技术创新向符合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在市场拉动型技术创新中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获利层面商业模式创新有利于促进创新主体保持盈亏平衡;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技术与市场成熟度不断提升时,可通过营运层面商业模式创新,塑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

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政策路径

(一)政策的优化与完善。市场机制是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力量,政府扶持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的重要保障,比如搭建良好的技术引进消化平台,对引进技术进行相关的监测与把关等。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政策规制的完善有时比解决技术相对落后问题更为重要,这主要缘于制度创新对启动和增强企业技术创新与市场创新的关键作用,新兴市场国家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重大的结构转型问题。面对政府权力过大、多头管理、审批范围和程序繁杂、干预越位与监管缺位等问题,通过简政放权、简化审批程序和强化监管等方式,弱化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功能,在遵循产业发展和资源配置规律的基础上,依据市场规则与市场竞争,发挥财税及法律规章作用,创造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效率的良好市场环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二)策略性利基管理。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绿色创新特征,在初期发展阶段,其创新产品无论是技术创新还是价格优势的塑造上,都需要强大的资本基础予以支撑,而传统的政策目标(无论是环境政策还是创新政策)过多关注技术短期效率, 而忽视其长期效率。策略性利基管理有助于克服新兴产业(如绿色能源技术)在发展初期面临诸多障碍, 如成本高、无法获得互补技术、与外部环境不适应等,打破面临的生产规模小、成本高和市场需求小之封闭循环,协调不同政策的价值取向,促进不同政策的标准融合,加快绿色创新技术的推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成长。

   (三)产业模块化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实现新能源技术和传统关键技术智能与集成化和功能模块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并通过技术与市场匹配促进产业技术模块化的形成和产业技术的创新。产业价值模块化方式有利于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的高附加值,价值链长导致的复杂价值创造和实现问题;产业技术和产品模块化的演进有利于产业组织模块化,包括企业内部围绕某功能模块而实现的企业部门和企业模块化,或者在领先企业协调下以产业链为纽带的网络生产组织所形成模块化产业集群,在强化市场协调的基础上形成产业竞合关系的柔性产业组织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产业利益联盟。

参考文献:

[[1]]朱瑞博,刘芸.战略性新兴产业机制培育条件下的政府定位寻找[J].改革,2011(6)84-92.

[2]刘志阳,施祖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自主创新问题与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2010(8)10-16.

[3]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2016[M].科学出版社,2015

[4]李文莲,夏健明.基于“大数据”的商业模式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13(5)83-95.

[5]李晓东.经济新常态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培育机制探索[J].改革与战略,2015(2)133-137.

[6]王敏,银路.技术推动型与市场拉动型新兴技术演化模式对比研究基于动态战略管理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8(26)24-29.

[7]阳双梅,孙锐.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J].科学学研究,2013(10)1572-1580.

[8]李志强,赵卫军.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0)117-124.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