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发展路径 企业管理 构建 信息化 跨境电商 营销策略 财务管理 发展策略 内部控制 互联网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2023-07-27 17:5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刘融  卓安琪  南京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开放基金项目资助(项目编号:JGKC202001

摘要: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诞生与发展,实现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数字化转型,但由于产生时间较短,有关数字普惠金融的运行体制与金融监管机制尚不健全,其发展是否有助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仍待进一步实证检验。本文即以江苏省为例,基于2011-2021年北大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与江苏省相关经济数据,构建实证模型证实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向影响,并发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桎梏,据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经济增长

一、引言

2005年联合国正式提出“普惠金融”理念以来,普惠金融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帮扶中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谋求社会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传统普惠金融的发展往往受限于需要付出相对高昂的成本,使得金融机构面临普惠盈利的两难抉择。伴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应运而生,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突破传统物理网点的限制,运用创新的信贷管理和风控模式(贾娟琪,2019),能有效提高中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这类长尾客户的正规信贷可得性(傅秋子等,2018Ofeimun2020)。然而,我国数字普惠金融诞生时间尚短,相关的运行机制与监管体系尚未健全,其发展能否有效作用于经济增长仍未有定论。目前基于系统全面的视角探析数字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两者间联系的文献不丰,且现有观点间存在显著分歧,易忽略地域差异,研究缺乏区域针对性,因此本文以国内经济实力排名靠前、且一直积极致力于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江苏省为例,具体解析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旨在丰富充实相关领域研究的同时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二、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现状

本文通过北大发布的2011-2021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的排名前十省份数据以及江苏省各市级数据,横纵向比较反映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现状:

首先,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为迅速,2011年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62.08,在全国省级指数排名位列第五,2021年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则为412.92,跃居全国第四,是2011年的6.65倍,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横纵向对比来看,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且发展较为迅速;

其次,江苏省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存在显著区域差异但呈逐年递减趋势。如表1所示,江苏省各市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差别较为显著,尤其苏北县域地区发展水平明显低于苏南地区,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亟待提高。原因在于,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作为近年来的新兴概念,政府对其发展推动具有一定的区域侧重性,导致苏北县域地区的相关人才引进制度并不完善;相关金融人才的匮乏,导致苏北县域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工作覆盖广度与深度都落后于苏南地区。另一方面,由于苏北县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其区域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且配套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使得县域居民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认知度与使用度不高,从而无法甄别金融产品的风险水平致其容易遭受网络诈骗等问题。但从各市指数发展趋势来看,省内各市总体差距一直呈缩减态势。以2011年为例,位列第一的南京指数为79.76,宿迁垫底为50.35,南京是宿迁的1.58倍;直至2021年二者排名不变,但差距缩小为1.13倍。这说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意义正逐渐得以体现。

1  2011-2021年江苏省各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表1  2011-2021年江苏省各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数据来源:《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报告》

此外,从江苏省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来看,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联系紧密。具体而言,位于苏南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势头迅猛,与之相对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较高;而位于苏北地区的城市经济发展较苏南地区有较大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相对较弱。以无锡为例,无锡人均GDP总值排名位居全省前列,2021年人均GDP达到了18万元以上,远高于同期国内平均值,对应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为328.04;而宿迁2021年人均GDP仅为74476元,对应同期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省内排名垫底。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省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除上述提及的,具体还包括:(1)金融监管力度不足,非法集资与信息安全问题频发。数字普惠金融相关配套法律法规与监管体系尚未健全,不乏有不法分子利用金融消费者的知识盲区,借以数字普惠金融的名义开展非法集资、金融欺诈活动,或非法截取或篡改金融平台的客户信息,侵害金融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资金安全;(2)征信体系不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有赖于完备的征信体系,目前江苏省与上海、广东等地相比,仍存在某些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表现为信息归集不够完整,交换共享效率亟待提高,信用监管不够到位,联合惩戒措施亟待加强,以及投诉维权渠道不畅通,严重失信名单认定和信用修复等制度亟待完善等,因此亟需构建适应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社会信用体系,满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需要;(3)省内数字普惠金融金融产品与服务仍有不足,尤其是偏远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还不够精准有效,部分老年人面临数字鸿沟的问题,低收入群体较难获得信贷服务。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可以解析为降低门槛效应和减贫增收效应:

(一)降低门槛效应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帮助低收入群体摆脱贫困境遇,对于农村低收入群体而言,其自身经济实力不足,同时金融资本有限,面对传统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往往因为无法支付金融服务所需的相应手续费用而被排斥在门槛之外,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线下与线上结合的方式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大幅度降低了金融服务的交易成本,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王刚贞等,2020),显著降低了低收入群体获取金融产品与服务的门槛,使得低收入群体可借助数字金融渠道使用闲置资金购买金融产品,进行投资理财。以阿里旗下的余额宝为例,截至2021年底余额宝规模为7491.17亿元,持有户数约7.33亿户,其中农村地区客户占1亿以上;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小微企业而言,其资产等级与信用级别较难满足信贷服务的准入要求,从而引发资金周转问题。而依托于互联网的数字普惠金融可高效解决传统金融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致的信贷约束、金融排斥和门槛效应等桎梏,以蚂蚁金服及网商银行为例,截至2021年底累计为逾4500万户小微企业与个体经营者提供金融服务,其中累计服务超2000万县域小微经营者和农户,县域及西部地区业务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和东部地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金融创新产品大大降低了客户的准入门槛,为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提供了可触及的金融服务,使得他们能够充分参与经济活动,实现客户和地域的广覆盖,体现了普惠金融的服务宗旨。

(二)减贫增收效应

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金融扶贫的精准性,表现为: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对受众群体的各项信息数据进行多方位分析整合,针对不同客户刻画出精准画像,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帮扶,高效管理;另一方面,大数据可对服务群体的风险状况进行实时追踪评估,提高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的提高,使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得到缓解,那么贫困群体与具有融资问题的小微企业获得资金的机会自然增加,金融扶贫工作就能够更好开展;其次,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增加小微企业与贫困群体收入。一方面,小微企业通过可获得的信贷和保险服务获取资金,从而得到更多生产投资的机会,如原材料、机械设备、厂房等,实现小微企业的正常运营与扩大生产,促进农村减贫进程;同时低收入与弱势群体也可将这笔资金用于自身或家庭教育投资,提升自身或家庭的知识水平与薪酬收入,获得具有较长周期的高回报。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融资服务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一定程度上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与机会,从而促进贫困减缓,贫困群体收入增加。

综上所述,鉴于上述数字普惠金融的降低门槛效应与减贫增收效应分析,本文提出合理假设: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后即以江苏省为例,验证上述假设。

四、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设计

本文选取2011-2021江苏省经济面板数据与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来来研究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基于此数据构建模型如下:

计量模型设计

2 变量定义

变量

符号

具体指标计算

经济增长指标

LnPGDp

人均GDP的对数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LnDIFI

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对数

产业结构

Is

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之和/GDP

政府财政支出比

Gov

各地政府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城镇化水平

URBAN

城镇人口/总人口

(三)实证结果分析

采用EVIEWS7.0计量软件,固定回归模型结果如表3所示:

3  模型回归结果

LNPGDP

模型(1

模型(2

模型(3

LNDIFI

0.5884***

32.1334

0.5682***

31.5114

0.5373***

20.0646

IS

4.2233***

4.6052

2.7786***

2.9573

2.7737***

2.9689

GOV

——

0.1354***

(3.9864)

0.0998***

(2.4443)

URBAN

——

——

0.5389

(1.5542)

Cons

4.3197***

5.5090

5.5821***

(6.9255)

5.4407***

(6.7452)

样本量

140

140

140

拟合优度

0.9852

0.9869

0.9871

: ***、**、* 分别代表在 1% 5% 10% 的统计水平上显著,括号中的数值为系数的 t 统计量,Cons表示常数量。

从表3模型(1)回归结果分析中可得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正向促进江苏省地区的经济增长,验证本文的核心假设;与此同时,模型(2)中产业结构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江苏省经济增长,这是由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为更多人群提供就业机会,为失业群体带来多元化的就业渠道,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此外,财政支出率同样显著为正,原因在于财政支出率上升有利于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地区产业发展,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故政府应重视并加大各地区尤其是苏北地区的财政支出;模型(3)中显示,城镇化水平系数为正值,是由于推动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缩小城乡差距。目前,江苏省正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融合,从而推动全省经济增长。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证实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正向促进经济增长。但目前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居民金融素养须提升、金融监管力度不足、征信体系有待健全、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亟需完善等问题,就如何更好地促进江苏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一)政府政策引导,完善金融监管机制

数字普惠金融出现的时间较短,为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我国政府对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直保持着宽容、理性的态度,可以说它近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但在数据化的新环境下,金融风险变得更加隐蔽与不可控。为此,政府和有关金融监管机构应制定具体的、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大对金融交易过程中尤其是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做好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测工作,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础金融权益;对金融参与者的监管方面,相关监管部门要从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进行立体式监管,在监管过程中要做到多部门协同工作,落实监管职责,既要制定合理的政策推动其发展,也要不断完善监管体制,加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监督管理以及不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严防发生触及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行为。

(二)各地区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

江苏省内各地区应持续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并健全其服务体系以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深度与广度,提升其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降低门槛效应(李黎明,2020)。目前虽然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推出了许多金融创新品,如中国银行创新搭建“中银普惠e站通”在线融资对接平台、中国建设银行推行“个体工商户经营快贷”产品为个体工商户授信等。但因为其出现的时间不长,推出的产品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尤其对农村及偏远地区居民而言,可选金融产品较为匮乏,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拉大。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应当进一步针对不同层次的群体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多元化的金融产品,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为弱势群体以及小微企业提供多种触手可及的金融交易方式,使其能够充分参与到数字普惠金融活动中来,推进数字普惠朝着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

(三)苏北地区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普惠金融业务的有效开展依托于完善的网络基础设施,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是实现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高速发展的必要前提。通过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有效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广度与深度。现阶段江苏省内市域发展状况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其中苏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良好,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支持相对完备,故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而苏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与技术支持水平都相对落后。为此,苏北地区应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配置网络基础设施资源,加强对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当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

(四)提高苏北县域居民自身数字金融素养

相较于苏南地区城镇居民而言,苏北农村居民自身的数字金融素养亟待提升。一方面,政府应重视苏北县域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加大对苏北县域地区基础文化教育建设力度,引进高质量尤其是年轻的高学历人才给县域地区的金融知识教育队伍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县域居民对新生事物的认知度与接受度,进一步提升当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互联网与金融知识普及力度。政府可通过举办数字普惠金融讲座、举行乡镇级有奖知识竞赛、播放宣传教育片等方式来丰富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的传播渠道,以群众可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度与接受度,消除居民对新生事物的恐惧;针对农村居民对金融风险与陷阱的低辨识度问题,金融机构可定期在村镇举办防范金融骗局指导的讲座,引述诈骗等真实案例加强农村居民的风险防控意识,避免其金融资产遭受不法侵害,保障自身权益。加深居民对数字普惠金融的了解,进而提升居民自身的金融文化素养,有助于为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推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贾娟琪.“数字红利”还是“数字鸿沟”?——兼论数字普惠金融如何缩小收入差距[J].区域金融研究,2019(12):28-33.

[2]傅秋子,黄益平.数字金融对农村金融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8(11):68-84.

[3]Ofeimun G O. Effect of Microfinance BanksFinancial Inclusion Strategies on Economic Growth ofNigeria (2009-2018) [J]. Nobl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Economics and Financial Research, 2020, 5(1): 14-23.

[4]王刚贞,谢露露.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的作用机理与实证检验——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01):1-10.

[5]李黎明.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山东大学,2020.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