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小微企业 发展现状 影响因素 发展路径 上市公司 创新 商业银行 应用

全国流通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流通经济 >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2025-06-30 17:2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全国流通经济 阅读:

刘仪1,2   陈柳林1

1.伊犁师范大学霍尔果斯商学院,新疆 伊宁 8350002.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口岸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新疆 伊宁 83500

摘要为深入了解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及互补性情况,从贸易规模、结构和互补性方面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农产品贸易提出对策建议。利用2013-2024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数据分析双方的贸易规模、结构,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测算双方贸易互补情况。研究发现: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呈现波动增长趋势,贸易逆差逐步明显,贸易产品主要集中在植物产品。两地农产品互补性指数逐年增长,植物产品(T2类)的互补性最强;基于以上分析,对扩大双边农产品贸易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明确提出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战略部署,将农业国际合作置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2023年中亚-西安峰会形成的《西安宣言》更是具体规划了"建设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中心"等17项农业合作举措,标志着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业合作进入机制化建设新阶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联系,以及长期的经济贸易关系。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深化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合作对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业贸易方面具有显著的互补性特征。新疆地区拥有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其中耕地面积达764万公顷,主要生产小麦、棉花、特色林果等农产品;哈萨克斯坦作为全球第九大国土面积国家,拥有广阔的天然草场,畜牧业发达,主要出口牛肉、羊肉、奶制品等畜产品。这种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双方农产品贸易提供了巨大的合作空间。

基于此,本研究运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定量分析方法,对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现状、结构及其互补性进行深入分析摸清双方农产品贸易的合作现状及互补性情况,将为优化区域农产品贸易结构、深化农业产业链合作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推进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农业国际合作提供实践参考。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经贸合作日益密切,农产品贸易作为双边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部分学者从宏观层面分析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整体情况。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汪晶晶等[1]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指出,中哈农产品贸易额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年均增长8.2%,其中新疆贡献了双边贸易总额的60%以上。郝瑞锋[2]进一步预测,随着中亚市场需求的释放,中哈农产品贸易潜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对哈出口以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如果蔬制品、茶叶和深加工食品[3],而进口则以小麦、油料、畜产品等大宗原料为主[4]。徐超静[5]认为,这种垂直分工模式源于两国资源禀赋差异:哈萨克斯坦土地资源丰富,适合规模化种植;中国则依托农业技术优势发展精细化加工。

新疆毗邻哈萨克斯坦,拥有17个陆路口岸,是中哈贸易的核心通道。钟鸣[6]指出,新疆通过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建设跨境物流园区,显著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朱永彪[7]强调,“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推进进一步强化了新疆的枢纽功能。新疆的农产品贸易占中哈双边贸易的六成以上,其中林果产品(红枣、核桃)和番茄制品是主要出口品类[1]。颜璐等[3]的实证研究表明,新疆对哈出口的农产品质量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凸显其技术密集型优势。

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哈萨克斯坦耕地面积广阔,小麦、大麦产量占中亚地区的40%以上,但深加工能力薄弱[8]中国新疆依托绿洲农业和节水技术,在特色林果、设施蔬菜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具有比较优势[9]。汪晶晶等[1]基于贸易引力模型测算显示,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效率为0.72,未开发潜力占比28%,主要受限于物流成本和非关税壁垒。

现有文献深入研究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新疆在双边贸易中的角色及贸易互补性,为本文提供了参考。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对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深入分析不足。本文将基于最新数据,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旨在为加强双边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

1.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规模分析

2013-2024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额呈现出波动性增长的趋势,2013年1.57亿美元增至2015年2.63亿美元,年均增长29.6%2016年双方正式实施对接合作规划,进一步加深了贸易合作[1],随后三年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至2019年达到4.3亿美元。然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对双方贸易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2021年贸易额降至近年的最低点。后疫情时代,随着国家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贸易额逐渐回升并趋于平稳2024年达到5.05亿美元

同期出口额经历了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2013年的1.07亿美元增至2017年的2.64亿美元,达到峰值,随后逐年下降,2024下降至1.18亿美元。进口额从2013年的0.5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3.87亿美元,其变化趋势与贸易总额一致。可以得出,2018年及之前处于顺差状态,2019年起转为逆差,且逆差额逐年增大。可能原因是:近年来,国际市场粮价持续上涨,新疆在确保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减少了农产品出口。此外,新疆农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限制了市场的灵活性,这可能是导致贸易逆差的原因。

图 1 2013-2024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额

1 2013-2024年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额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及作者整理所得

总体而言,考察期内双方贸易处于波动增长趋势这归因于政治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以及贸易便利化政策的推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有效地加强了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业产品的双边经济贸易往来[10],中欧班列和六大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及连接两地农产品贸易的关键工具,显著促进了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经济贸易合作。中欧班列(乌鲁木齐枢纽)开行频次从2016年每周3列增至2023年每日2列,冷链运输成本下降40%,运输时效缩短60%霍尔果斯口岸实行农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平均通关时间压缩至1.8小时,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75%

2023年中国-中亚峰会达成的《中国-中亚农业合作行动计划》框架下,方确立了以质量标准互认、数字供应链升级和跨境产能协同为核心的突破方向:通过构建涵盖212项指标的农产品质量互认体系,系统性破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依托覆盖种植、加工、流通全产业链的区块链溯源平台建设,实现供应链透明化与风险可控化重点推进在哈萨克斯坦布局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技术输出和产能协作,预计每年将创造更大规模的农产品出口增量,这标志着中哈农业合作正从传统贸易向标准共建、数字融通、产业链深度整合的高阶形态演进。

2.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1)中国新疆进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结构分析

根据对中国新疆从哈萨克斯坦进口农产品的结构分析,我们可以观察到,主要进口产品类型为植物产品(T2类),在考察的时间范围内,这类产品的进口额呈现出一种波动性的增长趋势。详细来看,从2013年的0.45亿美元开始,进口额逐步增长,直至2024年达到了2.06亿美元,这一期间内,植物产品的平均出口份额达到62.72%。紧随其后的是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T3类),平均占比为21.86%。第三大类是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T4类),平均占比为12.79%。然而,活动物;动物产品(T1类)的占比相对较低,仅为2.64%。通过图2我们可以看到进口贸易结构正逐渐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其中植物产品(T2类)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其他类别的农产品,例如T3类和T4类的进口规模也在波动中呈现出增长态势。这种多样化的进口结构不仅有助于增强两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稳定性和互补性,而且为进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这也反映了双方在农业资源、市场需求以及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特点。

图 2 2013-2024年中国新疆进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结构

2 2013-2024年中国新疆进口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及作者整理得出。

2)中国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出口结构分析

根据图3所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主要产品类别及其变化趋势。首先,植物产品(T2类)是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2013年的0.70亿美元开始,类产品的出口额持续增长,直至2017年达到了2.24亿美元的峰值。然而,此后这一数字开始逐年下降,到了2024年,出口额已经减少至0.36亿美元。另一方面,食品、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饮料、酒及醋(T4类)的出口额则呈现出一种缓慢但稳定的增长态势。从2013年的0.36亿美元起步,类产品在2024年达到了0.82亿美元的出口额。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T4类产品的出口额首次超过了植物产品(T2类),成为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出口的第一大类产品。T1和T3这两大类产品的占比非常低,增长速度也相对缓慢。综合来看,新疆对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T2和T4两大类产品上,这两类产品不仅占据了出口的主导地位,而且表现出了相当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然而,从2017年开始,整体的出口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未来的贸易中,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空间还有待进一步的挖掘和拓展。

图3 2013-2023年中国新疆对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贸易结构

3 2013-2023年中国新疆哈萨克斯坦出口农产品贸易结构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及作者整理得出。

三、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分析

1.测算方法

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是一种经常被用来评估和衡量不同贸易伙伴之间互补性的经济指标,能够揭示出在经济贸易活动中,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在产品和服务上的互补程度,以及潜在的经济贸易合作空间的深度。本文采用于津平[11]所提出的经济产业贸易互补性深度和综合经济贸易互补性深度的概念,以此来具体衡量和分析两地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互补性。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反映两地在农产品贸易合作方面的潜力和发展前景。其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测算方法

2.贸易互补性分析

1展示了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贸易方面的互补性情况。从整体趋势来看,互补性指数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说明两地之间的合作正在不断深化。具体分析各个类别,可以发现植物产品(T2类)的互补性指数最高,从2018年开始该指数已超过了1的阈值,这可能是因为新疆的自然资源优势与哈萨克斯坦在生产方面的不足形成了结构性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供需之间的互补关系;其次是活动物及动物产品(T1类),这一类别的互补性指数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波动,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以及政策上的调整所引起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动物产品的需求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将直接影响到双方的贸易互补性;第三是食品、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饮料、酒及醋(T4类),虽然其互补性指数的数值普遍低于1,显示出相对弱的互补性,但是从2018年开始,这一类别的互补性指数呈现出波动性的增长趋势,互补性有所增强,这可能与消费习惯的改变以及产业的转型有关。随着未来经济的增长和经贸合作的加强,预计这一类产品的互补性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最后,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T3类)的互补性指数多年来一直维持在0的水平,这表明双方在这一类产品上几乎不存在互补性。为了改善这一状况,双方需要通过技术协同和产业优化来探索新的合作机会。

1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1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UN Comtrade数据库及作者计算整理得出。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1.结论

综上所述2013-2024年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贸易规模呈现出波动增长趋势从贸易状态来看,2018年及之前双方处于贸易顺差状态,之后转为逆差,且差额逐年增从双方贸易结构来看,新疆主要进口哈萨克斯坦T2、T3、T4类农产品,出口以T2和T4类为主从贸易互补性情况来看,整体贸易互补性指数逐年增长,表明两地合作日益加深。具体而言,植物产品T2类的互补性最强。活动物及动物产品T1类的互补性次之;食品;烟草及烟草代用品的制品;饮料、酒及醋(T4类)的贸易互补性指数现波动上升趋势,两地在该类农产品的贸易合作日益加深。然而,对于精制的食用油脂、动、植物蜡、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T3类)而言,多年来互补性指数一直为0,显示出双方在这一领域的贸易合作潜力相对较小。

2.对策建议

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在农产品贸易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和潜力双方应充分利用各自优势资源,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对策建议:一是优化贸易结构:T2类植物产品互补性强,应扩大其贸易规模,提升效益。T4类农产品互补性波动大,需加强市场调研,共同开发新产品,稳定贸易规模二是深化贸易合作:加强政策沟通,制定有利农产品贸易的措施,降低贸易壁垒,提升便利化。建设贸易平台,促进农产品展示、交流和交易。推动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三是拓展市场渠道:积极寻找新贸易伙伴,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加强品牌建设与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最后,加强人才培养与交流:提高农产品贸易人才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晶晶,朱光辉,邓羽佳,张庆萍.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潜力评价——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1):72-84.

[2]郝瑞锋.“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潜力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24):151-154.

[3]颜璐,曹冲,赵向豪.中国对中亚五国的农产品出口规模、结构和质量研究——基于“一带一路”背景[J].价格月刊,2021(8):48-59.

[4]房悦,李先德.中国从中亚进口农产品的贸易边际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71-81.

[5]徐超静.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实然与应然[J].农业经济,2021(8):122-124.

[6]钟鸣.新疆边境口岸农产品国际贸易便利化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22,43(3):128-133.

[7]朱永彪.“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的建设现状与前景[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4):1-12.

[8]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克热木,阿斯耶姆·尤力瓦斯,布娲鹣·阿布拉.中国与中亚国家农产品贸易格局及效率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5,46(1):126-139.

[9]杨习铭,黄钦,汤婉钰.中国与哈萨克斯坦贸易现状及竞争力研究——基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背景[J].价格月刊,2024(4):70-79.

[10]王晨,姬亚岚,张玫.“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主要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5(9):37-40.

[11]于津平.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J].世界经济,2003(5):33-40+80.

 

金项目:伊犁师范大学新疆口岸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数字贸易合作及提升路径研究”2024XJPTYB008)

栏目设置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