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商业银行 上市公司 一带一路 新常态下 影响 国有企业 农产品 中小企业 应用 影响因素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路径与实证研究

2023-01-21 23:4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基于沪浙苏三省自贸区的面板数据

王瑞琦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技术创新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影响效应研究”(SK2020A0018);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摘要: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别选取长三角内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为处理组,运用双重差分法,从出口水平、进口水平、财政支出和人均生产总值四个路径分析了长三角自贸区协同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体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自贸区联动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顶层设计,制定针对自贸区沟通交流的体制机制,夯实自贸区联动的基础;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拓宽自贸区联动渠道,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打造长三角成为引领全国、影响全球的世界级开放型城市集团。

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自贸区联动;产业结构升级;双重差分法;自贸区效应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020 年以来,世界各国经历了巨大的负外部性冲击,新冠疫情在全球趋于常态化,逆全球化复苏,关税壁垒等贸易保护浪潮袭来,全球市场普遍陷入衰退,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威胁。因此,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推动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是时代要求。在此要求下,自贸区联动发展已是必然趋势。对于经济体量巨大的长三角地区来说,其自贸区联动发展有助于孕育巨大动能,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双循环总体战略布局,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2.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学者对自贸区成立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较多,对自贸区联动与产业机构升级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能对现有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

作用。在双循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下,本文选择研究自贸区联动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探究自贸区联动发展对新格局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试图在区域协同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研究方向上作有益探索。

3.研究方法

在双循环背景下,本文以沪、浙、苏三大自贸区为参照对象,采用2010—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三地联动发展后对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试图为长三角避免陷入创新依赖导致的动能转换缓慢与产业结构升级迟钝提供建议。

选取2010—2019年为样本区间原因在于上海市成立自贸区时间为2013年,江苏省为2019年,为更直观对比自贸区这一政策实施前后效果,将起始时间设为上海自贸区成立前三年,截止时间设为江苏自贸区成立当年年底且由于2020年开始,新冠疫情爆发,该事件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已被大量文献证实,为了更准确评估设立自贸区对改善产业结构的影响,以更好削减因新冠疫情而造成的估计误差,将样本区间截至2019年。因安徽省于2020年设立自贸区,时间较迟,数据较少,所以本文未将安徽省列入处理组。

(二)文献综述

1.自贸区经济效应研究

1)自贸区经济效应定性研究

关于自贸区经济效应研究,主要角度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从短期来看,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将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对区域投资、贸易和技术创新产生重大影响。自贸区通过降低企业税收和其他交易成本(杨向东,2014),促进了贸易的自由流通,进而激发经济市场活力。同时,通过提升政府治理水平完善区域金融创新和对外开放体系(李光辉,2017),建立支持系统,减少了金融风险对市场的影响(左思明,2018),为加快形成高水准贸易便利化体系和投资管理体系,从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②从长期来看,自贸区的建立将对区域经济的转型和现代化发展产生影响。赵亮(2016)通过对比出口驱动经济和自由贸易区驱动经济发现,自贸区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更直接的作用。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有助于区域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凝聚力和溢出效应,具有多重红利(王晓玲,2017)。

2)自贸区经济效应定量研究

学者们除对自贸区经济效应进行定性研究外,还使用数理、计量等多种方法对自贸区经济效应进行定量考察。

①反事实分析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自由贸易区建立前后经济变量的实际值和估计值差异,以此解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该方法适用于从宏观角度多方面验证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效果,包括发现自由贸易区的溢出效应极大(殷华等,2017),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长远作用(谭娜,2015)。

②双重差分法与合成控制法:两个方法经常一起使用,两者本质思想一致:均是找到一个对照组,对比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异同,后得出政策的效果评价。在分析地区自贸区对经济影响中,刘秉镰,吕程(2018)通过双重差分法测算出沪、津、粤、闽四大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均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正向作用。另外,在双重差分空间自回归模型的基础上,还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发现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初步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的U形趋势(张军等,2019)。本文拟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及影响。

2.产业结构升级影响因素研究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提效增质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正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钞小静、薛志欣,2018)。目前有关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和因素的文献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大因素。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创新(洪银兴,2017),其主要通过革新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实现生产科技化和智能产业聚集,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Peneder M,2003)。

制度创新主要立足于城市建设和政策,通过提高城市创新质量、完善对外开放政策(张宽、黄凌云,2019),支撑金融业和创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转型升级。因此,坚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重点,以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奋斗目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日可待(任保平,2018)。

3.自贸区对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研究

在研究自由贸易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方面,国外学者首先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角度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梁双陆,刘林龙,崔庆波,2020),探析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升级上(Marc.D.&GregS,2015)。后来一部分学者分产业研究自贸区建成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其中,金融业建设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廖永泉,2016)。此外,还有学者就自贸区贸易自由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形成共识。陈月(2017)和叶文娅(2016)分别通过计量模型验证了建立自由贸易区可以通过自由贸易和开放投资两条路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因此,自贸区建设能通过吸引高级要素,支持企业创新创造,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冯锐,陈蕾,刘传明,2020),优化区域产业结构。

4.区域经济与自贸区联动效应研究

2018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要加快长江经济带等主要流域上下游经济区的发展,促进各经济区合作。因长三角各自贸区发展水平有异,迫切需要建立有效的人才、技术和信息交流机制,连接物流、信息流和人流,频繁区域间经济交流,拉动区域经济发展(韩剑,2019)。在体制改革基础上,自贸区共同进行“放管服”改革,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为区域经济发展释放活力(刘祺,马长俊,2020)。在生产要素集中和营商环境改善基础上,更多创新科技企业愿意设立在自贸区,通过产品创新,丰富产品质量和产品类别,促进产品生产效率提升,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加快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龙云安等,2019)。对于国家经济龙头的长三角地区,其自贸区联动发展是推动国家双循环格局形成的重要力量。通过强化长三角自贸区产业内引外联,发挥各区域比较优势,有利于形成高质量绿色经济发展道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发挥带头作用,联动其他自贸区发展(韩剑,2019),推动长三角成为国内经济重要增长极。

5.国内外文献评述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以往的文献主要集中在研究自由贸易区对宏观经济、贸易、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对于自由贸易区合作联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分析比较少见,有关长三角自由贸易区联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的研究与分析更少。

为此,相比以往文献,本文创新点如下:第一,研究层面新。本文立足长三角地区,采用2010年至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其自贸区联动发展影响。第二,研究指标新。借鉴产业结构升级指数IS测算方法,测度长三角内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三地产业结构升级指数。第三,研究路径新。从当下区域高质量发展主要路径:进口水平、出口水平、财政支出、人均GDP出发,探究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二、长三角自贸区发展及联动现状

(一)长三角自贸区发展现状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长三角内设立的各自贸区发挥着龙头示范作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各自贸区立足自身区位特色优势,合力推进国家战略,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上海自由贸易区集合了地理位置优越和第三产业发达两大优势。上海位于沿海地区,起到联结全国南北地区的桥梁作用;不仅有连接全国的高速铁路、沟通国际的港口,还有两大航空中心,沟通国内外,为贸易与投资便利化提供了基础。此外,自贸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吸引了众多新兴产业,上海自贸区保税区已形成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高新技术制造、特色金融等优势产业。从自贸区建立以来,2017年纳税额为28.16亿元,2018年为39.33亿元,2019年为42.3亿元,呈逐年增长趋势。事实证明,上海自贸区是促进上海整体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浙江自由贸易区定位于扩大传统油气产业优势、深化高新金融产业发展。作为中国唯一横跨陆海的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及其他国家合作的重要窗口。浙江自贸区以石油产业链为核心,以自由贸易区为窗口,推进与国内外地区产业合作,促进石油工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同时,浙江自由贸易区继续促进和深化金融业的开放和创新,建设以杭州地区为中心的金融试验区和技术创新试验区,完善企业服务配套设施,实现通关便利化和通畅化,为产业发展寻找新的可能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江苏自贸区注重实体经济创新与发展,旨在建设便捷、高水平、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区。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现高端产业集聚。自贸区成立以来,先后签约88个重点工业项目,总额1亿多元,总投资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通过完善金融服务安全建设,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吸引新增市场参与者超过2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占一定比例,对外开放成果显著。江苏自由贸易区作为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试验田,有效地促进了江苏经济的发展。

(二)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现状及问题

1.产业联动

产业发展是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核心,将自贸区产业链内的同类企业联合,有利于提高产业集中程度。以产业链整合发展为目标,整合上下游企业,实现产业垂直效益最大化。长三角通过建成产业链联盟,开展各项资源交流对接,联合研究与推广应用,吸引创造性人才加入,联合提升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2.要素联动 

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资源要素和功能定位。长三角自贸区内各省市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目前,上海和浙江自贸示范区着力打造油气交易综合交易平台,优势互补,携手合作,共同打造大宗产品多层次贸易市场,为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便利,为地区经济增长做贡献。

3.设施联动

基础设施建设是自贸区协调发展的基础。长三角各自由贸易区共建现代化基础设施,携手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联网,通过集群效应,将长三角交通设施打造成为世界领先地位。此外,还根据长三角联动发展需求,联合共建适应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打造便捷高速的信息传播渠道,实现各自贸区之间的信息畅通无阻,拓展“城市大脑”应用。

4.制度联动

制度联动为长三角自由贸易区联动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长三角各省市在全区建立了联合服务管理机构,并最终形成一系列促进联动发展的机制体系。该机制通过融合长三角地区的技术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助推了长三角地区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对发明创新原创性保护,加大产权保护意识宣传,实现长三角区域科技融合互补新格局。

三、长三角自贸区联动促进自贸区发展定性分析

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将成为推动各地区自贸区发展巨大动能。长三角自贸区在策略布局、地域划分、改革试验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通过生产要素凝聚、产业布局互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长三角自贸区通过体制整合创新,联动发展,加快形成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促进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更大动能迸发。

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促进长三角深度融合。除了促进交通、工业、生态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外,自贸区还将通过制度创新联动,进一步创新贸易投资、行政管理和监管体制,探索建立高水平开放环境和高活跃度的创新氛围,促进各自贸区要素配置的市场化、国际化,实现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同时,长三角通过发挥各自贸区优势,立足区域定位,实现更高质量的综合发展。上海自贸区作为金融中心,发展现代金融,通过利用资金、资本等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江苏自贸区高校众多,人力资源丰富,通过投入生产直接驱动经济增长;浙江自贸区数字经济发展迅速,通过数据化、科技化驱动经济增长。各贸易区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联合发展弥补不足,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发展促进地区开放水平提高。长三角地区省级自由贸易区全面覆盖,扩大了长三角作为全国中心区域高水准开放空间的范围,充分发挥了长三角地理位置中心和市场广阔的巨大优势,使长三角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同时顺应了国家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趋势,有利于巩固长三角作为国家经济发展“动脉”地位。

四、自贸区联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理及路径分析

(一)影响机理

以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基础的自贸区联动发展影响着自贸区经济发展,并通过自贸区经济发展实际推动了区域产业结构升级。长三角不同自贸区通过产业、要素、设施、制度四个子系统联动发展形成有机整体,并通过协调发展促进生产、分配、消费等环节的有效衔接,激发长三角内部发展动力,为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开辟了巨大的空间。具体来说,本文认为长三角通过建立自贸区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可以从出口水平,进口水平,财政支出,人均GDP四个方面分析。

(二)影响路径

1.出口水平

出口水平路径是指通过出口规模扩大,推动企业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获得更多的信息和学习效应。出口规模扩大有助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促进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应,以降低产品的平均成本,提高产量和研发能力,进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为出口市场扩大和企业发展提供了新时机,通过向沿线国家输出其必需品,可以转移过剩产能,同时加快企业资金链运转,将新获得的资金用于新技术的研发上,逐渐完成企业产业结构升级。由此可见,区域经济一体化大潮下,自贸区成立顺应趋势,可以通过为区内企业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扩大出口规模,提升出口总额,驱动企业融入全球市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2.进口水平

进口水平路径是指通过进口高新技术产品、直接购买先进技术及其配套设备等措施推广先进技术,以实现技术扩散效应,借此升级产业结构。各自贸区政府通过重视提高进口产品的复杂度,特别是中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口产品的复杂度,给国内企业带来压力,倒逼国内企业升级产品,升级产业结构。由于进口产品复杂度提高,人民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刺激企业改革,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

3.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路径是指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科技创新,有效配置资源,助推发挥二、 三产业的边际作用。同时,通过提高的财政科技支出比重和效率,营造优越的创新环境,实现区域创新资源聚集,吸引更多人才,筹集更多研发资金,提升技术水平,改善产业结构。

4.人均GDP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反映了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层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人均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推动了消费需求递增。自贸区建成后,通过形成更开放更广阔的市场,伴随人均GDP递增,刺激消费者的需求,进一步促进消费总量增长,使国民经济增长动力更加优化,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以上理论分析可见,出口水平、进口水平等路径在理论上确实存在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影响的可能,为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的可靠性,提出如下假说做进一步验证:

假说: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可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五、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定量分析

(一)模型设定

模型设定

(二)变量、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1.变量的选取。

本文围绕自贸区的设立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从自贸区设立的决策过程表面来看,是由国务院外生批准设立的,国务院在正式批准时,是经过充分调研,综合考虑了地方政府的经济、文化、地域等实际情况。所以自贸区的设立可能存在非随机性,从而可能避免导致处理组的内生性问题。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变量过多而导致的多重共线性,本文仅引入一些主要控制变量。变量的设置详见下表1。

1 主要变量及其计算方法

表1 主要变量及其计算方法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

为了解释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本文借鉴徐敏(2015)的方法,使用产业结构升级指数IS评估。该指数由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加权后,继而乘以其自身比重进行加权处理计算而得,所得结果用于衡量产业结构改善和升级情况。IS数值大,则产业结构升级程度高。计算公式如下:

图1 2010—2019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数变化

1 2010—2019年各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指数变化

2)解释变量。

解释变量(time*treated)由自贸区与时间交乘项组成,在本文研究的样本范围内,以2010年—2019年国务院宣布创建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为依据,确定创建自由贸易区时间和地区,用1代表10年内设立了自贸区的地区,用0代表未设立自贸区的地区。

3)控制变量

为了检验其他因素在地方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在模型中引入地区出口水平(ex)、进口水平(im)、财政支出水平(st)、人均GDP水平(pgdp)等。其具体计算方法见表1。

4)数据及描述性统计。

本文以 2010—2019 年为样本区间,选取上海、浙江、江苏3地作为初始样本,使用该样本所形成的面板数据来评估自贸区设立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数据来自于2010—2019年所选省份统计年鉴。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

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2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分析

本研究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来评估政策的效果,并对政策的结果进行可信度检验,以验证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确有助于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1.平行趋势检验

作为双重差分模型依据的平行趋势检验,只有平行趋势检验满足条件才可以进一步使用差分模型检验政策效果。检验效果由政策实施前后的趋势检验系数反应:政策实施前,趋势检验系数均不显著则说明处理组和对照组间无异,则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反之,则未通过。

本次实验的平行趋势检验结果由表3所示,在政策试点前几年,检验系数不显著,说明自贸区政策未实施前,处理组和对照组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符合模型前提条件。而由于政策实施几年后,趋势检验系数不仅满足显著性要求而且数值为正,说明政策是有效的。

从图2可以看出,当期之前系数有穿过0,说明对照组与实验组无区别,在这之后逐渐上升,说明冲击后对照组发生了显著变化。

3 平行趋势检验

表3 平行趋势检验
图2 平行趋势检验

2 平行趋势检验

2.基本结果分析

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改善的影响(见表4)。由于添加多个控制变量可能会导致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因此实验通过逐个添加控制变量,使研究结论更加准确,并通过分别回归分析剖析了自由贸易区设置对区域参与双循环的影响。

第(1)—(5)栏逐步增加了出口水平、进口水平、财政支出水平和人均GDP水平4个控制变量。在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由贸易区试点变量的系数在每个列中都显著;在表 4 的最后一行中,可以看到通过不断添加控制变量,拟合优度持续上升,这表明,建立自由贸易区对改善区域产业结构的影响的精确性在不断提高。从表3第5栏可以看出,与没有自由贸易区的省市相比,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产业结构升级指数上升了0.0291个单位。经过初步分析得出,自贸区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4 长三角自贸区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表4 长三角自贸区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四)稳健性检验

1.不同回归方法检验

为验证逐步回归法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将分别使用不同回归方法进行了检验,证明回归结果的不具有偶然性,即分别使用混合OLS模型、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其中,(1(3)(5)列为未增加控制变量的计量结果;(2)(4)(6)列是增加控制变量的计量结果。从表5所示检验结果可以看出,在没有添加控制变量的模型中,DID 可决系数仅为 0.376 和 0.110,明显可见,回归模型对观察值的拟合效果较差。第(2)和(6)列描述了带有控制变量的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其可决系数分别为0.581和0.656,表明回归模型与观测到的数值相符,拟合程度较高。

由此可见,无论在哪种方法下,DID系数至少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自贸区设立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

5 不同回归方法检验

表5 不同回归方法检验

2.安慰剂检验

根据 Abadie,etal.(2010)提出使用 “安慰剂检验”(placebotest)方法,本部分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慰剂检验,保留一期数据,随机抽取32个城市,将选定的样本赋值为1,其他样本赋值为0,将生成的虚拟变量进行回归,根据回归500次后得到的回归结果,绘制出图 3 ,其中纵轴代表虚拟变量系数的P值。由图3所示,大部分的点并不聚集在真实值附近,说明实验结果并没有随机性。且绝大部分p值大于水平虚线,进一步证实实验的可靠性,说明稳健性检验效果较好,自贸区的成立确实能够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图3 安慰剂检验

3 安慰剂检验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立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为代表的长三角自贸区联动,探究其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联系。结果表明,长三角自贸区通过出口水平、进口水平、财政支出、人均GDP四条路径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这些结论不论是经过不同回归方法检验还是经过安慰剂检验都依然稳健。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从以下三点为长三角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立足长三角一体化战略。

长三角各地政府应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 ”战略,制定针对自贸区沟通交流体制机制,夯实自贸区联动的基础。在联动初期,完善自贸区联动的基础设施,为人员、物资、信息交流提供便捷;联动步入正轨后,积极扩大各地区自身产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联动进入成熟期后,扩大科技、人才等要素流通渠道,实现区域优质要素集聚,服务于先进产业,更新产业结构,提高各产业生产效率。

(二)畅通联动渠道,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效应

长三角自贸区联动重点在于拓宽联动渠道,以助于提高进出口水平和优化财政结构。各自贸区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共同制定进出口优惠政策,提升出口份额,提高进口产品技术复杂度,推动企业积极融入国际市场,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高级化,提高长三角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并根据自身发展优势和自贸区联动需要,合理调整各区财政支出结构,协调各产业发展,迸发市场活力。通过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领域深度合作,互相借鉴和推广其他自贸区已有创新成果,提升财政科技支出效率。为进一步促进长三角产业结构升级,各地区有关部门可以设立专项科技创新支出栏目,有效发展二、三产业,各地区相辅相成,共助长三角地区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三)深化改革开放,促进长三角自贸区联动升级

长三角借助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构建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实现区域深度合作。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通过多途径、多层次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发挥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并通过加快区域商品、服务、资本和人才的自由流动,扩大产业规模,积极融入国际社会,提升长三角国际竞争力,助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梁双陆,刘林龙,崔庆波.自贸区的成立能否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基于国际数据的合成控制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0(08):36-46

[2] 胡雅蓓,陈群,徐锋.RCEP背景下江苏自贸区数字贸易发展机遇与推进策略 [J].对外经贸实务,2021(05):19-20.

[3] 孙英杰,林春,康宽.自贸区建设对经济“三驾马车”影响的实证检验 [J].统计观察,2020(23):70-72.

[4] 朱星舟.论双循环经济格局中的国际贸易[J].贸易投资,2021(05):91-93.

[5] 梁双陆,侯泽华,崔庆波.自贸区建立对于经济收敛的影响——基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 [J].经济问题,2020(09):109-117.

[6] 任保平,王思琛.新时代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升级版的构建 [J].经济与管理评论,2020(04):34-46.

[7] 叶霖莉.中国自贸区的经济增长效应评估——基于沪津闽粤自贸区的实证研究 [D]. 厦门:集美大学,2020(03):97-108.

[8] 王爱俭,方云龙,于博.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与区域经济增长:传导路径与动力机制比较 [J].财贸经济,2020(08):127-144.

[9] 宋丽颖,郭敏.自贸区政策对地方财力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法和合成控制法的分析 [J].经济问题探索,2019(11):14-24.

[10] 黎绍凯,李露一.自贸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效应研究——基于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准自然实验 [J].经济经纬,2019,36(05):79-86.

[11] 王伟龙,纪建悦.研发投入、风险投资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2018—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的中介效应分析 [J].宏观经济研究 2019(08):71-80.

[12] 左思明.自贸区建设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 [J].制度经济学研究,2018(02):215-22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