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张家界 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 创新 影响因素 应用 一带一路 农产品 中小企业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背景下汽车外贸应对策略

2023-03-16 16:0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程源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摘要:上海自贸区发展的建立是东亚国家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新的里程碑,将显著优化所定义域内整体的营商环境,进而增强通过自贸协定所产生的贸易创新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背景下我国汽车外贸的应对策略,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对外贸易;国际市场;RCEP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ERCP)可以推动区域内部产业链体系、供应商与价值链体系的有效融合,推动地域内经济社会要素自由流转,促进地域内产业链体系供应商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在汽车行业领域将迎来重大机会,目前中国政府对约65%的汽车行业零部件予以零关税的待遇,约占国内贸易总量的约90%,但现在对这些零件的税负约为6%10%,在RCEP的执行后将全部实行零关税。

一、组建RCEP的背景与形势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是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所制定的计划,由东盟在2011年提案,并在2020年邀请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加入,通过降低关税及非关税障碍而建立的15国自由贸易协定,这也标志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的诞生。随着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的WTO协议谈判受阻,面临着经济国际化中的一系列影响,要想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屹立不败之地而有创新发展空间,就需要进一步加快地区经济整合,因此,在部分成员国间实行“零税目,并共同开辟新市场,以便逐步增加地区自由化交易的红利,各国均表现出了促进亚太地区经济整合的战略愿望,而RCEP的签署,象征着世界的区域经济贸易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是实现亚洲地区各国之间最重要的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甚至外交战略目标的关键步骤。

二、RCEP签署对中国汽车外贸行业的意义

RCEP是现阶段我国拓展对外开放的最关键的协定,将为构建开放性经济体制,建成国内外相互促进发展大格局提供有效帮助。我国与RCEP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度整体占对外贸易总额度的30%左右,签署RCEP能够更快更好的激发国内的汽车市场潜力,拓宽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之间的投资渠道,有利于我国多层次、全方位的优化汽车的对外开放贸易,实现赶超国际高标准贸易投资的目标。此外,RCEP还将引导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参与国际市场的良性竞争,以提升市场资源配置实力,有效推动汽车产业技术的创新发展,实现产业等级的提升,促进中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产业链、供应链的合作,带动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根据中汽中心报道的海关数据,2021年全年我国对RCEP的成员国出口汽车零配件共计超过200亿美元,而进口也超过了120亿美元,这意味着市场相互开放实现了区域经济的一体化。

三、RCEP背景下汽车外贸发展机遇

(一)零部件贸易或迎来机遇

相对于整车出口,世界各国的品牌汽车企业通常利用在国外设立汽车组装厂的模式,即将零部件或汽车半成品在海外工厂进行成品组装,而目前我国在车辆零配件行业的综合实力已经是举世瞩目的,其中日本、韩国、欧美等很多发达国家都有大量来自我国的车辆零配件供应订单(例如日本在去年的进口额度就超过了90亿美元)。当然,在汽油发动机、变速箱等重要零配件领域方面我国也要向全球采购。但一般来说,车辆零配件的关税都会少于整机,因此车辆零配件的国际竞争比较充足。在RCEP计划中,汽车零部件的关税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能够更好的推进汽车的进出口贸易发展,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车企的竞争力,为我国整合区域范围内汽车工业链提供保障,有效减少汽车成品的制作成本。在RCEP成员国之间能实现更低的出口关税,不仅让我国的车辆零配件在地区起到更重要作用,更是推动了地区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希望像万向这种具备相当规模和名牌国际影响的零配件公司,借助RCEP这么一块大市场,把自己的品牌做到最好,进而提高汽车零部件的国际市场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优化海外市场的成本结构。在车辆制造产业链领域方面的协作,恐怕会是RCEP协议对我国汽车行业所造成的主要负面影响。

(二)汽后市场带来利润空间

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从售后代报废之间的全部生命过程,它包括了汽车服务以及服务产生的一切费用。欧美约70%的“脱保车辆企业均采用单独的后市场途径进行车辆售后维修业务,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和波兰等发达国家,单独后市场途径股份均超过六成,而在我国,单独后市场途径股份却不足一半。也就是说,长期以来,车辆的后市场一直受控于主机厂的4S店。但由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渗透,再加上一些汽修企业、运输服务公司等的努力,车辆后市场的数据信息和内容不够透明化、服务水平参差不好、交易成本过高等问题正在逐步被一一克服,给人们带来了更为多元的车辆后市场服务,从而给汽修从业人员打开了更加广阔的上升空间。在如此的大历史背景下,汽车后市场仍每年维持着超过25%的高增长率,并且逐渐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中最显著的盈利增长点。其次,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延长了整体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值链。中国汽车行业产业的持续平稳增长也和中国汽车后市场发展密不可分。据了解,在中国海外成熟交易市场中,汽车后市场的收益将占据整体汽车产业链收益的60%有余,而随着交易开展,中国汽车后市场在整体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价值也将不限于60%,未来可能会更高。虽然汽车后市场利润空间相对较大,但是其与汽车制造业还相差较多。国内汽车后市场的规模虽然较大,但是其却很少形成有品牌效应的大型服务连锁,大部分还是由私人维修店铺或小型修理厂组成,没有形成一体化的汽车后服务流程,更不能与国际知名品牌相比较。因此,我国需要加快汽车产业的系统售后服务,扩展汽车后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

(三)汽车产业跨国合作加强

RCEP的签订,将总体上促进国家间充分发挥各方的竞争优势,透过设立欧洲自主贸易区,使各国家都可以完全地利用自身的各种资源优点,例如原材料来源、劳动力的成本以及信息技术等同其他RCEP国家进行技术合作,并推动地区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创新运行。随着中美国际贸易摩擦的持续加大,并且在逆全球化抬头等各种因素对我国造成了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签订了RCEP,将可以降低中国对美国的汽车行业零部件的过度依赖,在区域形成距离自身国家更近的汽车产业链、促进区域汽车贸易良好蓬勃发展,并促进区域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

汽车产业是中国制造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不断批准海外汽车进入国内市场,并积极鼓励跨国车企来华投资,这意味着汽车行业实现完全对外开放,市场格局也具有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在加快实现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中,为跨国车企实现自身科技转型和电动化战略提供了广袤的发展空间,使外资企业不断完善其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布局。汽车产业的跨国合作加强能够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例如锂电池、新能源汽车、氢能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但是对外开放也是一把“双刃剑”,在海外汽车企业入驻国内市场后,本土的汽车品牌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中国本土企业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汽车产业整体的高质量发展。

(四)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

就世界汽车行业领域的蓬勃发展情况来说,实施更高水平的标准是必然趋势,把握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更是重中之重。为了促进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我国本土品牌实现自主发展,以创新驱动为基本生产力,提高品牌的自主创新能力,招募高层次人才组建技术队伍,建立研发基地有效增加研发的投入力度,产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完成,对接国际知名品牌,实现高质量的转型升级。还要培养本土汽车品牌的国际化发展理念,积极学习海外先进方法,利用市场资本的优势多参与海外项目收购,并结合本土国情,积极探索RCEP的发展方向,实现汽车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型。节能减排和绿色创新发展是加快传统汽车产业的改进、实现产品转换升级、降低油耗、全面建成低碳环保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进行整机和零配件的再制造,提升资源的合理化利用和循环使用,能够有效构建清洁生产、战略生产和集群生产的汽车产业转换升级。将传统产业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有助于促进汽车产业向智能、联网方面发展,运用附加增值服务全面提高商业汽车模式也是提高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此外,最为重要的是全面开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推行去油存电的发展理念,有序进行油电混动、插电式混动和纯电汽车的推广,完善汽车的基础配件研发(重点是锂电池的研发工作),集中关键技术的突破,协同创新,实现传统汽车产业向商业化的转型升级。

中国的汽车行业产品要想进入欧美等任意一个发达国家市场,都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有关规范,在RCEP架构内也一样面临着类似的提问。中国车企要想进军澳洲、新西兰等国际市场,首先产品必须符合当地政府的标准,之后产品在标志、标识等方面都需要下功夫,提供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而随着中国汽车行业节能减排等标准的提高,我国的汽车行业将能够适应更多国际市场的标准需求,产业影响力将进一步增强。我国汽车行业将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以高质量水平迅速发展,在产品制造、技术标准等方面均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张建平认为,由于中国国内汽车水平的提升,中国国内标准体系在提高了国内汽车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国际上也开始有了一定影响力,尤其是中国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等领域,已经表现出了一定实力。在RCEP国家宣布降低汽车标准技术壁垒的情况下,中国也能够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以助力于区域汽车技术标准的形成,从而服务于区域汽车领域的快速发展。

在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心态,切不可盲目乐观或是执着保守,而是要脚踏实地、保持定力,坚决推行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深化关键技术的攻坚工作。还要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行业的长远发展,完善市场在汽车资源配置中的机制,和谐有序的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此外,还要在监管上加大力度,政府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车企,从根本上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

四、RCEP背景下汽车外贸应对策略

(一)中国车企必须提升竞争力

RCEP大背景下,中国汽车的出口市场份额加大,零部件的出口成本减少,但相应的海外汽车品牌也可以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对国内的本土汽车品牌造成影响。海外部分汽车成品或零部件或与国内的生产制造商形成竞争关系,对本土汽车制造业的冲击较大。面临着重要的历史性机会,企业如何把握取决于能够制造出适合销售对路的商品,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车辆,并适应各个交易合作伙伴国对产品质量的各种要求和喜好。此外,各个国际交易市场对各种科技产品的需求,也直接对中国汽车商品的出口产生影响,这必须要求中国车企作好功课。此外,从开放市场的角度考虑,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应该做好预案。而当前,由于中国已经汽车行业领域合资股比的逐渐放开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时间表,同时中国汽车业领域也已经迈出了全面放开的步伐。同时,RCEP的签署也表明了我国将逐渐放开市场的准入标准。在这个条件下,未来中国汽车产业领域也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动,毕竟在目前从中国的上百家公司中来看,也有些是受到了合资股比影响才得以生存的。当市场完全放开以后,跨地区的并购将开始出现。为了进一步适应开放的市场竞争,国内外生产公司必须加以融合,生产力要集中,产业集中度业需要提升。尤其可以预见的是,从目前的产业情况来看,未来将会出现部分生产制造公司,可以在科技、品质、人力资源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实力,缩短和发达国家生产企业的距离。促进中国汽车行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在更为开放的市场下具备更强的实力,我们应该要进行合并,不经过新一轮的兼并重组,是难以实现行业实力提高的。

(二)加强区域间产业链合作

RCEP的签订,也有利于加强地区整车产业链供应商协作。因为国际采购早已是中国汽车行业领域的普遍现象,而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区域以及欧日的整车产业链供应商也早已建立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伙伴关系。而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使中国整车供应商安全方面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世界大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和企业都在寻找更加安全的供应商体系。而各国汽车产业发展又不可能全部自主,离不开整个全球整车产业链。因此RCEP的签订,可以促进东亚地区对整车零部件的国际贸易与投资,从而推动产业链供应商协作,提高区域内整车零部件的本地生产技术水平和产业链供应商影响力。RCEP意在促进各国家间的汽车商业发展,并有效地推动成员国内部在汽车价值链的协作。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RCEP的签订,将增进成员国企业联合,促进提高地区内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能力,进而降低对欧洲、北美洲等地汽车价值链的依赖性,并保障地区内汽车企业安全。

在国内市场同样要加快区域汽车产业的共同发展,特殊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车企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汽车研发和试验、车路协同和智慧城市建设、零部件协作配套、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和自主供应链建设、出口基地建设、产业转移和承接、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布局和汽车拆解等方面加强合作与协同,从更高层面建立更加完善的协同发展规划和实施路径。同时,建议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建立健全保障机制,推动全面形成区域内汽车产业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联动效应,助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此外,还鼓励中西部地区扩大汽车消费,建议各地精准出台或延续新车购置补贴、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政策,鼓励进一步扩大汽车消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和广大乡村市场。建议国家在汽车产业重大项目安排、政策制定、资金分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联合地方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进一步扩大中西部地区汽车消费市场。建议进一步取消二手车限迁等政策,推动国内二手车市场健康快速发展,加快新车消费和换购。当然,区域间的产业链合作还是支持更多汽车企业扩大出口,建议进一步推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加强区域内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协同配合,支持更多汽车企业建立出口基地,扩大整车、二手车和汽车零部件出口,提升产能利用率,提高企业经营质效,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扩大上海港、宁波港等世界级港口辐射效应,进一步增强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与区域内其他港口功能互补、分工明确、互动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促进港口、产业、城市融合发展,使辐射范围内汽车企业出口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产品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三)加强技术创新

自主零部件企业必须提高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能力,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否则轻者导致汽后市场的重新洗牌,重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对于C端消费者而言,更低的汽车零部件关税拉低整车制造成本,带来整车价格以及维修、保养方面的费用下降,有可能拉高一波消费,为汽后市场带来利润空间。从出口方面而言,由于我国对其他东盟国家的汽车零部件关税保持原来的税率不变,短期内难有增长变化,而我国输出到日韩的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数量有望增长,降低的关税为输出国带去“甜头,日韩两国原本伸向欧美国家的订单可能会转移到我国,增加零部件企业的出口量,同时要求产品往高端化发展,促进技术创新,进而有效推动整个汽后市场往“量与“质双向发展。

目前我国汽车技术创新处在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突破提升的关键点。但产业核心共性技术、前沿技术等领域发展水平不高,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发展还程度不够。因此我国汽车产业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平台、拓展场景应用、鼓励跨界融合等方面来加快汽车产业融合发展。此外,还需要发挥顶层规划引领作用,跟踪分析汽车及相关产业科技创新趋势,定期评估产业创新发展愿景和战略定位,动态调整和优化产业技术路线图,以创新战略引领和加速产业技术融合创新。同时,从国家层面推动新材料、车规级芯片等基础性技术协同研发创新,强力推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燃料电池等前沿领域研发,加强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产业化应用研发。在建设创新平台方面,中国的汽车产业融合发展需要依托国家和地方创新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创新机构,推动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引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成果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以新型创新平台支撑车规级芯片、车用操作系统等跨产业、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围绕应用场景建设,开展燃料电池汽车与氢能“制、储、运、用”联合协同示范,共同构建清洁高效发展新模式。开展车网互动、光储充协同等协同示范,推动新能源汽车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开展智能共享出行等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商业化示范,推动高水平“车—路—云—网”协同。深化“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聪明的车、聪明的路、聪明的感知设备”三位一体的城市级智慧交通应用场景建设。

(四)选择新兴外贸市场

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虽然有条件地“走出去,但必须先选择经济次发达区域的新兴城市。鉴于轿车制造的特殊性,欧、美、日等国家的轿车企业只能大量制造中高档技术水平的产品,不能再特为满足落后发达国家需要,而制定中低端技术水平产品的技术标准。不过,在经济落后地区等发达国家的轿车领域上也的确有着对“低标准的要求,欧、美、日本等国家所制造的轿车产品,相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发达国家轿车而言,由于功能偏多,在售价上也变得相当高昂。这也表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公司的中低端科技,低价位,小排量,低能耗的汽车产品已经有了巨大市场空间。研究人员指出,这是欧、美、日本等先进国家汽车制造业的需求结构性的失衡所形成的发展空间。比较于外国轿车,我国的区区几千美元的比较便宜,使符合了许多发达国家市场需求的。而如果主攻于某些比较落后的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则能为中国自主名牌轿车公司提供了在全球市场发展壮大的良好机遇。所以,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公司开始进入国外市场必须十分小心,并尽可能选择一些轿车制造业落后的发达国家市场,在获得轿车国际贸易的成功经验之后,待时机成熟再稳步向欧美等成熟地区的市场发展。此外,中国车企还要加快实现由劳动密集型至资本密集型的变换,推进产业的结构化等级提升,优化产品的质量水平,使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更好地“走出去”。用心建设具有高精尖产业技术的汽车品牌,提高汽车产品质量,吸取吉利汽车等成功登陆海外市场的优秀品牌经验,保证汽车产品的可靠性,向新兴外贸市场出口高水平、高品质、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汽车产品。

五、结语

汽车后市场主要受到中国整车行业影响,而目前汽车行业也处在向东盟及其他世界中低收入经济体发力,并同时接受世界中高端产品的发展阶段,RCEP的生效将加速发展进程,在发展的过程中,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与日韩企业的竞争,意味着技术水平的提升,对整体汽后市场而言,也是向上的推动。整体而言,在疫情不断反复、世界经济持续低靡、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加剧的背景下,RCEP实施,即便只在局部产生立竿见影的推动效果,整体上仍能提振汽车产业链发展的信心,尤其对汽后行业出口型企业,提供了长远发展的布局机遇。

参考文献:

[1]雷江梅.经济转型语境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4):54-62.

[2]沈铭辉.巨型自由贸易协定:走向多边规则的垫脚石[J].新视野,2014(6):114-117+122.

[3]周睿.中国加入TPP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GTAP模型的模拟[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4(6):45-57.

[4]盛斌.透视中国的“新区域主义”——评《经济全球化新趋势下我国自由贸易区的战略定位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5,36(06):97.

[5]褚童.巨型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分析及中国应对方案[J].国际经贸索,2019,35(09):80-95.

[6]陈林,许莹盈. 如何进行合意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一次多维度的理论文献与经验归纳[C]//.市场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岭南经济论坛论文集.,2016:266-275.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