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内部控制 信息化 财务管理 发展策略 目录 互联网 创新 商业银行 农产品 发展现状

财会研究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财会研究 >

央企特殊资金管理控制研究

2023-06-05 17:48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何静雅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摘要:对于企业的运营与发展而言,充沛的资金是其正常运营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央企管理过程当中,职工互助基金、职工持股管理资金、企业年金、企业慈善资金、住房公积金等均属于特殊资金,由于其性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谨慎使用该类资金,特别是对外投资。而在特殊资金管理与控制过程当中,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而导致资金管理出现相关风险问题,对此需要全面强化资金监管和控制,从而使央企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高。本文针对央企特殊资金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分析,介绍了央企特殊资金的概念,探讨了央企特殊资金的投资风险,分析了目前央企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央企;特殊资金;管理与控制动

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具有充足的资金,一旦在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出现问题,将会极大的影响企业正常运转,甚至导致企业面临破产危机。结合我国央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部分企业在资金管理过程当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使资金管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需要在对问题进行充分了解的同时,采取针对性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以此来全面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促进央企的健康发展。在资金管理过程当中,特殊资金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央企对特殊资金的管理工作加大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对策,使特殊资金得到合理使用,保障资金的畅通运行。

一、央企特殊资金概述

对于央企的特殊资金而言,其种类相对较多,而此类资金不仅与员工福利具有密切联系,而且还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保障这些资金的合理运用,以此来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从用途上来看,该类资金可以使职工的安全需求得到满足。现如今,我国对央企的特殊资金管理不断加大重视程度,并出台了相关管理文件,由此可以看出加强管理央企特殊资金具有必要性,需要相关企业对此加大关注力度。除此之外,央企在追求特殊资金增值的基础上,需要严格把控其投资方向与范围,避免产生投资风险。这要求央企应针对特殊资金的管理与控制进行强化,并规范特殊资金使用,以此来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1]

二、央企特殊资金投资风险

(一)资金管理不善

首先,特殊资金监控不够有效。部分央企在制定重大投资决策时,没有采用相应的决策约束机制,也未充分了解其子企业的相关重大资金活动,包括重大资金投资与收支等内容。而相关子企业在开展投资项目时,未充分考虑各项因素,这使得投资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无法保证资金的合理和有效使用,最终给企业造成了相应的损失。部分央企在发展过程当中未针对其子企业的运行安排专人开展监管工作,也未统一管理其运行资金,这导致在资金运转期间容易有失控情况出现[2]。其次,多数企业在开展建设项目工作时,由于相关项目涉及到的金额较大,进而导致在使用资金的过程当中,企业固有资金无法满足项目建设的相关需求,此时企业需要贷款,这也使企业自身的资金情况变得更为紧张。由于部分企业在项目投资前期未全面进行规划,导致资金实际需求超出预期,无法结合整体的融资需求对相关融资事项进行统筹安排,最终造成资金到位不够及时,使得相关投资项目出现搁浅与停滞等情况,这导致企业的违约风险以及建设成本有所增加。由于一些企业的资金集中程度相对较低,进而无法针对集团资金缺口进行集中和统一的筹资。相关子企业在向银行进行单独筹资时,如果集团以资产抵押或者担保等方式为子企业投资提供帮助,会使央企的整体投资风险有所增大。最后,由于企业特殊资金管理不当,进而引入经营性财务风险。对于央企的经营性财务风险而言,其主要与日常管理不当、财务决策不当、内部控制不够规范以及预算制度不够合理等有关。央企特殊资金虽然与日常经营性资金不同,但均由企业加以管理。目前,一些央企在使用和管理特殊资金时,由于没有制度科学的管理方法,没有严格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以及业务流程规范,进而导致在使用、配置以及管理特殊资金时出现相关风险问题。例如,由于没有对特殊资金进行收支管理,未有效执行贷款资金的收支预算管理以及运作分析制度,进而导致企业资金出现损失,使企业产生相关的经营性财务风险[3]

(二)金融投资缺乏保障

多数央企虽然十分重视金融投资与资金管理,但相关单位由于主营业务并非金融管理行业,而且其负责人在开展投资决策时,也未充分了解项目情况,在投资利益的驱动下,导致其所做出的决策与投资行为,和我国央企的三重一大决策程序不符,进而出现不合理和盲目的金融投资现象,使企业面临极大的投资风险,不利于企业自身的长期稳定发展。首先,从特殊资金的所有权角度进行分析,其并非属于企业,而是应该属于企业的集体员工所有。所以在管理特殊资金时,其不同于央企日常经营资金用途。而特殊资金管理是一种资金形式,在实际使用与管理过程当中,容易产生配置性、流动性、经营性以及投资性等风险。一旦央企管理人员在未得到资金所有权人同意的状况下,将特殊资金在高风险投资项目当中进行使用,则可能会使自身遭受巨大损失,最终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特殊资金归职工所有,当投资出现损失时,需要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弥补,具体包括对企业其他资产进行动用,以及少计收入、多分红利等方式,这会极大地影响到企业自身的日常经营,而且还会产生相关财务风险。除此之外,在特殊资金支出管理过程当中,需要确保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支出。央企需要动态化的监督与控制资金使用审核、用途监督以及权力分配等相关内容。一旦特殊资金收支不够合理,而且未动态监控则容易导致企业出现账面资金充足,但缺乏实际资金的情况,进而给企业造成流动性财务风险[4]

(三)盲目投资

目前,部分央企在投资过程当中往往对短期利益更为关注,而对其存在的风险问题与长期效益并未产生足够重视。在此情况下,企业容易产生跟风投资冲动,甚至对企业所不熟悉的非主营业务进行盲目涉足。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一些企业由于对自身的长远战略规划以及投资规划不够慎重,没有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展开分析,也未从企业战略发展角度对项目投资进行充分考虑,而是实施多元化的盲目扩张性投资,这使企业面临相应的潜在投资风险,容易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例如,过去煤炭行业以及钢铁行业曾出现的非正常发展状况,当时钢铁与煤炭行业在各地都有着良好发展,部分企业通过相关投资项目也使财富得到了快速积累。但也有一些企业在掌握少量资金的情况下便敢开展新的项目,未对融资与投资成本进行计算,也未充分了解行业影响因素、国家行业政策以及经济周期等因素,从高位制定收购或者投资价格,这给企业造成了巨额损失。

三、央企特殊资金管理控制

相关央企需要认识到特殊资金虽然具有增值和保值需求,但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殊性,因此在使用与管理过程当中容易产生潜在风险。因此,央企需要针对特殊资金加强管理与控制,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

(一)加强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

风险防范并非口号,而是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切实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进行有效落实,从而使企业的资金管理漏洞得到有效堵塞,

并严格监督与审查企业开展重大投资。在此过程当中,需要对央企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进行提升,并强化责任追究,使国有资产能够有效实现保值与增值。相关负责人需要切实担负起自身责任,对企业重大事项加以处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与程序开展集体决策,并健全联签制度。对于企业领导人而言,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通过议事程序来决定企业重大事项,同时领导还需要对相应的责任与风险进行承担,加强风险防范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投资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央企在管理特殊资金时需要以预防性需求和保证职工资产安全性作为目标,理顺特殊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关系,完善具体的管理制度,精密化开展设计工作,从而使特殊资金的安全性得到保证。虽然特殊资金与其他资金形式相类似,在保值和增值等方面具有相关要求。但在管理和控制特殊资金时,满足职工需求是其首要目标,因此需要对相关财务风险的发生加大控制力度,为资金安全提供全面保障[5]

(二)明确规划投资方向

央企管理人员需要对国家投资政策以及动向进行密切关注,当出台新的政策后将会给金融市场以及相关产业带来相应影响。相关特殊资金在投资方向上具有一定限制,这需要企业依据投资允许范围来有效开展相关投资项目。当未明确禁止投资方向时,企业应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对固定收益类的投资项目活动进行开展,使资金能够有效实现保值与增值。但在此过程当中应对投资规模进行严格控制,避免出现投资风险。与此同时,央企还应结合国资委所发布加强特殊资金管理的相关通知,初步规定特殊资金的实际投资范围,禁止在高风险业务或者无法预测投资风险的业务当中使用特殊资金。除此之外,还应禁止在质押、抵押或者担保、对外拆借等过程中对特殊资金进行使用。相关央企按照规定在投资项目当中使用特殊资金时,需要对决策审批程序进行严格落实,并要确保资金管理的规范化与运作专业化,从而使特殊资金的投资效果得到保证。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动态跟踪投资项目,对项目的风险变动情况及时进行掌握,完善投资项目的应急止损措施。在特殊资金投资风险的管理过程当中,还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对投资增值收益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在规定账户中纳入各类特殊资金的投资增值收益,有效开展核算与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将资金挪作他用的情况。

(三)完善投资监管机制

从特殊资金的本质角度进行分析,一些特殊资金在性质上属于企业职工共有或者所有的资金。因此在使用该部分资金时,需要确保企业职工具有话语权。例如,对于职工互助基金而言,这是职工在自愿情况下所交纳的互助金,并在此基础上所设立的群众性专项基金。在使用该基金时需要获得职工认可,并要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定期对基金运行情况进行公示。又例如企业年金,其是企业职工在自愿情况下所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按照相关规定可知,需要建立集体协商制度,并向职工大会提交企业的年金方案,在具体讨论通过后方可执行此方案。所以,只有对特殊资金的权责关系进行理顺,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机制,才能更为有效的控制与管理企业特殊资金投资风险,避免在投资过程当中出现相关风险问题。一旦企业无法有效管控内部活动,将会导致企业运行出现相关的失控现象。所以央企需要加强内部管控,并通过检查工作的开展来有效控制相关投资活动,及时发现投资情况中存在的明显问题,使相关问题的发生得到避免。除此之外,央企需要严格监督与管理子公司投资,预防其有较大投资失误情况出现,避免给企业造成相应的损失。央企还应一次性全面清查特殊资金的对外投资情况,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在投资中使用的特殊资金。而当特殊资金的投资方向有着相关限制性规定时,企业应在投资的允许范围内开展投资活动。当特殊资金无明确规定时,在充分确保资金安全的基础上,企业可开展固定收益类的投资活动,使资金实现保值与增值目标,但需要对投资规模加大控制,避免出现投资风险。而且在使用特殊资金开展投资项目时,需要严格落实收支管理,对资金加强监控,从而预防出现流动性财务风险。对于特殊资金的支出报销,需要确保具有完整的凭证和齐全手续,并做好审核工作。而且相关管理人员应对不同支出金额的实际审批权限进行明确,如果为大额资金支出,则应实行联签制度或者集体决策等。在开立特殊资金账户后,应在集团当中纳入并统一管理,以此来有效实现专款专用、专户存储以及独立核算,不得对特殊资金进行私存或挪用[6]

四、当前我国央企资金管理问题

(一)风险应对问题

在央企的实际运营过程当中,相关投资决策可能会引发各类风险问题。具体来说,除了项目自身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外,当央企采用外部力量对资金进行筹集时,此种投资行为也会给企业带来相应的汇率风险。一旦企业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在汇率变更后一方面会导致企业无法从投资项目中获利,另一方面还会导致企业面临负债危机。

(二)资金管理质量问题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央企资金管理质量还相对较低。在具体开展资金管理与控制工作时,部分央企存在约束机制缺失以及投资行为随意性较大等现象,这也使央企资金管理的风险性有所增大,容易导致央企在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出现相关问题。例如,央企总公司在管理子公司时,由于管理模式不够合理,进而降低了子公司的资金利用率。一旦某部门存在资金需求时,央企可能无法使该部门的资金需求得到满足。所以,在央企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应对资金浪费现象进行有效遏制,并采取相应的管理与控制措施,使资金管理质量得到提高。

(三)投资问题

结合投资问题进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资金来源。央企自身的资金相对有限,为了确保投资业务的有效开展,央企往往会采取向银行贷款、短期债券等方式对投资资金进行筹集。但其所采取的这种筹集模式,会显著增加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参数。在投资项目开展后,一旦项目的资金需求量达到预期以上,将会导致企业由于自身的资金投资总量有限而面临项目停滞危机。所以,从央企自身角度来看,对于此类状态的投资项目,其不仅无法使企业获得相应的经济利润,而且还可能会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其次,投资决策合理性。一般情况下,央企管理人员在制定投资决策前,会根据投资项目信息对其可行性加以判断。结合判断结果进行分析,如果该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水平时,则较容易对项目投资决策进行制定。在央企的相关投资项目开展过程当中,由于其政策缺失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进而影响到了投资决策合理性。与此同时,在对投资项目进行选择时,部分央企由于未对项目合作对象进行充分了解,进而增大了投资项目开展的风险性。例如,相关央企为通信行业,但其对煤炭行业的项目进行投资。这也导致企业在实施项目时,由于自身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最终对自身管理效能发挥产生了极大影响。由于对投资领域不够熟悉,所以所制定的投资决策合理性也相对较低,容易造成项目投资失败。结合央企资金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由于投资决策的随意性,进而导致决策面临的风险有所增加。最后,投资保障力度问题。对于央企而言,其投资项目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需要确保资金安全,其次应从项目投资过程中获利。针对我国央企的投资项目特点进行分析,其中金融投资项目具有较高的占比,但结合相关项目的实际实施情况,可以发现在金融投资项目中央企获益的数量还相对较低,这与其自身的高额利润套利投机行为有关。

五、解决措施

(一)强化预算管理

在央企的资金管理与控制过程当中,预算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相关企业在实际运营期间需要采取有效的管理方式,从而使预算管理水平得到提高。首先,优化投资预算管理。在央企制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后,财务部门人员需要根据投资项目的实际内容以及投资规划合理编制项目投资预算。在此过程当中,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对投资预算进行严格审核,确保预算编制内容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在持续开展投资项目时,相关央企财务人员应对投资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有效落实预算控制,防止项目资金出现相关的超预算现象。其次,协调性预算管理方式。在央企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时,往往需要涉及到许多部门。一旦某两个或者多个部门在协调与沟通时出现问题,将会极大地影响预算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为了使此局面得到明显改善,央企需要合理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开展,并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在对央企年度以及月度投资预算进行编制时,需要有效落实考察和监管工作,以此来确保项目执行结果能够和投资预算基本保持相同。在监管过程当中,一旦发现某部门存在资金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展开调查,并对引发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资金使用环节得到有效控制。

(二)优化资金管理制度

针对央企资金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在实际优化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资产负债率方面。当央企向银行贷款或者对短期债券进行购买时,会导致其自身的资产负债率有所增加。对此,央企在资金管理过程当中,应对统一管理的方式进行采用使财务成本得到降低,为资金的畅通运行提供保障。其次,货币结算回笼时间差方面。在参考央企的实际运营经验后可以发现,由于相关央企的子公司数量相对较多,在对货币结算问题进行处理时容易出现结算回笼时间长的问题,这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效率产生了直接影响。为了有效预防此种情况,央企需要对子公司的资金管理和货币结算进行统一化处理。而为了有效控制央企的投资行为,还应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控制制度,避免由于相关投资项目而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在完善风险管控制度时,央企需要合理增设相关制度条例,具体如下。第一,信息化管理条例。央企应对可扩展性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构建,使资金管理具有的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为了维持信息管理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在管理系统当中有效应用加密传输以及密码等技术。一旦资金数据出现异常,可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弹窗提示,及时有效地向员工发出相应警告,从而使资金安全得到保障。第二,风险预防及应对方案编制条例。对于央企的资金管理工作而言,相关风险往往无法消除。在此情况下,为了使资金安全得到保证,央企需要根据历史经营记录,对具有针对性的风险预防和应对方案进行编制。在央企的日常运营期间,可通过此方案识别出风险使用与管理时的潜在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对风险加以规避。

(三)设置监管主体

和其他企业相比,央企存在更为明显的福利滥发、资金使用不合理等现象。根据我国对央企员工福利情况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在17家被调查的央企当中,存在福利滥发和资金使用不合理行为的企业数量达到7家。从此层面展开分析,央企可以通过对监管主体进行设置的方式,有效优化资金管理与控制。现如今,主要由国资委来对央企资金使用开展监管工作,当二者间具有的关联性特征,对资金的监管结果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确保资金监管工作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可将政协、媒体和审计部门等相关外部机构设定为该工作的监管主体。对于央企而言,除了需要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工作进行完善,而且还应将自身资金使用情况向外界公示,以此来使资金使用和管控的透明度得到有效提升。

六、总结

综上所述,结合我国央企目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央企当中还存在随意制定投资决策、风险应对不够合理以及投资约束不足等相关问题。在受到这些问题的影响后,极大地提高了央企的资金管理失控概率,也增加了企业自身的资产负债率,使企业在投资项目当中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容易给企业造成相应的经济损失。对此,央企需要对监管主体合理设置,并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控制度,合理优化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工作,以此来使央企资金流通的顺畅性得到保证,确保能够顺利落实各项投资项目,使央企自身的经济效益得到有效提升,全面推动央企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龙颜.基于财务风险的央企特殊资金管理与控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71426):146-147.

[2]孙惠.基于财务风险的央企特殊资金管理与控制研究[J].财政监督,2019178):7-8.

[3]赵全.央企特殊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学习,20194426):207.

[4]全蓉.试论央企特殊资金投资风险的管理与控制[J].财政监督,2019328):13-14.

[5]薛媛.财务共享理论在央企特殊资金管理与控制的应用分析[J].财政监督,2019118):9-10.

[6]唐入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有权益管理法律制度的思考及重构[J].产权导刊,20214212):33-37.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