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经济发展视角下的中部民族地区扶贫核心问题研究

2016-05-10 21:19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向昊昱  杨婷  易宗革 湖北民族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武陵山片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与扶贫问题研究》(编号:13CMZ060

摘要:20162月,农业部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在湖北恩施召开,会议决定继续帮助恩施州定向扶贫10年。这一举动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部民族地区扶贫问题成为国家扶贫的重点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视角下,深入研究中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重要困境,找到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对策措施,对于促进恩施州扶贫工作开展乃至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与参考意义,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展开了相关研究,使得研究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经济发展 中部民族地区 扶贫 恩施州 要素禀赋

一、理论之源:经济发展的核心内涵及其诉求分析

我们在研究经济发展之前,有必要先理清经济增长的概念与内涵,并对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常常用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来衡量。经济增长是一个兼具强烈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问题,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增长情况与整个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及社会的变化发展都密切相关。

经济发展较之于经济增长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人们对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的诉求都有着相应的共同诉求,如都追求物质财富的增加。但是就增长而言,更多的仅仅是单向度的停留在物质丰盈及其数量增长层面,但是经济发展还关注数量增长背后的质量问题,增长的结构、层次、区域、标准及其相关内容的系统性协调性整合。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一种更高层面的增长。就扶贫工作而言,如果放在一个系统性宏观性的国家视野层面而言,应以相应标准化为基本管理纲领,但是也务必不能机械教条主义,每个区域每个阶段的发展和扶贫使命面临不同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往往面临着环境及其相关约束条件瞬息万变,而我们的发展的制度、标准以及逻辑大多是依靠过去经验和路径制定的,可以提供指导,但不能机械照搬。这也是要求我们不能单单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来研究扶贫问题,还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视野来对扶贫问题进行深入的审视与研究,从而促进扶贫问题在经济发展的视角下深入发展。

    扶贫工作的根本问题是经济发展,贫困问题尤其是中部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乃是由于特定的历史、地缘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长期因素交织从而形成的,甚至是基于国家的战略发展导致的暂时性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经济落后。恩施州下辖的八个县市都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虽然近年来,恩施州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济发展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经济发展的增速甚至高于湖北省的平均经济增速,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交通不便,工业产业落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仍然非常低下,仍然面临着较大的扶贫压力,贫困问题仍然是恩施州发展的重要问题,深入研究恩施州的扶贫问题不仅仅能有效促进恩施州的扶贫工作开展,更能够以点带面,以恩施州为样本,探索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问题。

二、现实困境:中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存在的关键困难

全面完成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攻坚任务,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应该放在经济发展的视角下进行深入分析,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从根本上而言是发展中的问题,需要用发展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实现经济发展最为根本的是需要有相应的要素禀赋支撑,对于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而言,在资本支持、产业技术以及人才培育等方面的困境尤为显著,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中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面临的资本缺乏问题。中部民族地区扶贫所面临资本问题,不能单单依靠国家财政的扶贫基金,国家扶贫资金的投入虽然也较为巨大,就湖北省而言,已经将扶贫专项资金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而且省级财政按照《湖北省农村扶贫条例》,按照国家投入资金的40%-50%进行配套。但是由于扶贫工作的根本性改造所需要的资金较为庞大,并非单纯的财政拨款所能解决问题,还需要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扶贫工作中来。但是社会资本并非公益性资金,资本具有追逐利润的本身诉求,但是中部民族地区如恩施州长期以来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产业发展也相对落后,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到恩施地区进行投资,使得恩施州的扶贫工作长期依靠财政资金的“输血”,难以利用社会资本进入实现“造血”,使得扶贫工作陷入资本缺乏的恶性循环之中。

二是中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所面临的技术瓶颈。20世纪80年代中期,技术增长的经济理论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有所区别的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将长期经济增长问题作为研究的重点,尤其是在Summers-Heston数据库建立之后,内生增长理论把技术进步看成是理性行为的结果(Sala-i-Martin2002)。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要实现突破,技术层面的创新与进步至关重要,尤其是产业技术的创新与改造,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但是受制于历史、地缘及社会经济原因,恩施州的产业技术相对而言还比较落后,如恩施州的主要农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茶叶等为主,但是这些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为的生产技术仍然十分落后,还是停留在以手工作业的纯粹农耕基础之上,且因为缺乏相应的深加工技术,很多作物是以初级产品在市场上交易流通,未能深挖附加值,导致了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因此,在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推进中,应当务必重视产业技术这一要素禀赋,在东部或者省内先进地区的产业梯度专业过程中,充分结合恩施州的具体实际情况,吸纳具有针对性的先进的产业技术,从而有效推动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中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所面临的人才短板。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在他那本被称为西方经济学的“圣经”的《国富论》(全称《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The Wealth of  Nations)中指出,工人技能的增强是经济福利增长与经济进步的基本动力。此后,诸多学者对于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及其贡献的方式和效能进行了更加深入系统的研究,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在1960年的美国经济协会年会上作了题为的《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开演讲,在这次演讲中他明确指出人力资本是当时代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众所周知,人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教育,由于经济条件较为落后,教学资源匮乏,使得恩施州的教育水平乃至于教育覆盖面与先进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时至今日,还有很多山里孩子由于家庭贫困难以上学,不得不面对过早辍学外出打工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虽然恩施州近年来通过不断努力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水平,也有不少从这里进入到优秀高校的学生,恩施州也拥有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高校,但是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够,这些走出去的优秀大学毕业生以及本地高校培养的学生并不愿意回来或者说留在恩施长期工作,对于人才的吸纳能力较低,一些偏远乡镇学校甚至难以招到教师,使得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发展瓶颈。这种人才短板往往与资本、技术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恩施州扶贫脱贫工作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三、路径分析: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扶贫路径选择

 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宏观引导职能。国家对于扶贫工作从整体来看是高度重视的,但由于中国地域广袤,各个区域之间发展本身存在不平衡,各个区域之间在扶贫攻坚问题上也面临着各自不同的要素需求与关键难题。国家对扶贫工作的调控往往有多个部门共同关注,但是责任主体的唯一性存在一定问题,很多部门往往多是控而不管,条线各自为战,政出多门,但缺乏横向协调。各个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责权利不对等,精力大多耗费在繁冗的程序和沟通上,真正创造价值、加速扶贫的工作反而被忽略。扶贫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的问题,经济发展的真正责任主体乃是政府,政府对于扶贫及经济发展的整体调控对于促进扶贫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尤其是政府从宏观政策、财税调控及产业刺激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是高度重视社会资本的引入。近日,恒大集团对接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的整体扶贫对口帮扶的模式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也为我们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到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中去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案例。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并参与到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本投资政策,尤其是在针对贫困地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基础性环节的投资领域,同时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到中部民族地区的产业技术升级以及教育培训发展等环节。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社会资本的同时,还需要加强中部民族地区的金融政策创新,要鼓励各类金融服务机构加大对中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力度,完善中部民族地区的金融服务水平,从而与社会资本引入形成良性互动,科学合理的促进中部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

三是持续进行产业技术创新。邓小平同志曾经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注意,技术选择及进步对经济增长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大,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所以在进行技术选择之时应以技术进步为首要依据。产业技术升级与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推进,一方面是中部民族地区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加工技术与工业农业生产技术;另一方面是通过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过程中,结合中部民族地区的特色引入相关技术,从而促进产业技术创新与升级。

四是加强人才教育培训与引进工作。对于诸如恩施州类似的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一个至关重要的工作就是“智力扶贫”,要高度重视中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覆盖面及教育质量与水平提升,鼓励各县市偏远乡镇科教文卫等等领域的人才到外面学习培训,同时对于那些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的人才给予政策、经费等多方面的鼓励,如每年可以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面向“三支一扶”的大学生、大学生村官等等。概况来说,对于中部民族地区的人才扶贫工作而言,培养人才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是要吸纳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让人才成为推动中部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重要驱动力量。

四、结语

    需要指出的是,中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具有整体性、结构性、逻辑性、层次性等方面的特征,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从经济发展的视角,从国家宏观引导地方实际推动落实,从资本、人才、技术等关键核心问题入手,推动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同时在扶贫过程中还应该因地制宜的结合地方实际,进行相应的工作创新,如恩施州可以充分结合鄂西生态旅游文化圈的打造,结合当地土家族苗族聚居的特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经济,实现特色创新,差异化推动扶贫工作深入落实。

参考文献

[1]朱乾宇,董学军.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户小额信贷扶贫绩效的实证研究 ——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1):56-60.

[2]李鵾.农村精准扶贫:理论意蕴、实践路径与经验探寻--以湖北恩施龙凤镇扶贫实践为例[J].理论导刊,2015(6):59-62.

[3]冉茂琼.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积极有效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J].民族大家庭,2015(3):25-26.

[4]熊芳,潘跃.民族地区微型金融机构社会扶贫功能的统计学分析--基于对湖北省恩施土家苗族自治州的调研数据[J].金融发展研究,2014(2):57-61.

[5]胡冬冬.基于全国扶贫改革试点的山地城镇化发展思路探索--以湖北恩施龙凤镇为例[C].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3:1-7.

[6]廖慧.农村扶贫开发的制度探讨——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D].中南民族大学,2010.

[7]张祥艾.对政策性金融支持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的思考[J].农业发展与金融,2013(6):25-28.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