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临港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究

2018-05-08 23:04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高玲玲   河口区湖滨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

摘要:港口以其区位优势增强临港城市的经济辐射能力,不断吸引相关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临港城市的发展又将推进港口及临港产业的发展。全面分析河口区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基础,如何深化河口区与东营港的融合发展,全力推动临港产业融合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关键词:产业发展;定位;发展机制

一、发展临港产业的比较优势

河口区依托自身实际和特点,具备打造临港产业腹地的基础和底蕴,走出了特色的发展之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体规划,融合发展。区港一体发展规划是促进区港融合发展的根本之举。河口作为东营港的腹地支撑区和最强辐射区,统筹考虑与东营港的空间布局、产业协作、政策衔接、基础设施对接等重大问题,完善提升河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总体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及电力、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实现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二)临近港口,资源丰富。港口是港城发展的重要载体,东营港作为黄三角地区重要港口,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建成和在建泊位49个,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成为环渤海地区最大的油品及液体化工品特色港口。河口与东营港一衣带水,港口资源得天独厚,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港口屏障。同时,河口区还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海洋、滩涂、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后备土地资源最多、开发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在中国沿海地区已经没有后续土地可利用的情况下,河口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将为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产业集聚,优势明显。河口区始终把产业集聚放在发展首位考虑,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大力推进临港石化产业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盐及盐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等产业日益壮大,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利津滨海新区三大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全部环绕河口周边,对于发展临港产业形成重要支撑。同时,充分发挥仙河镇紧邻港口、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条件便利、服务功能齐全的优势,规划建设临港生活服务区,突出发展临港房地产、物流配送、餐饮、维修、电子商务等临港服务业和配套产业,打造服务港口发展的生产生活服务基地和物流商贸平台。

(四)地处要道,交通便捷。河口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重要结点城市,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融入重点区域发展格局。水上交通十分方便,东营港出渤海湾与国内外各港口相通。陆路交通发达,与天津、青岛等重要港口城市都有高等级公路连接。铁路正在建设,疏港铁路支线与德龙烟铁路同步开工。空中交通非常便利,东营机场已开通北京、上海航线,并将陆续开通至深圳、仁川等地的航线。总体看,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临港产业集群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五)政策优惠,环境优良。将城市建设、政务环境、优惠政策统筹考虑,营造进得来、留得住、能致富、无忧虑的投资环境。着力加强城市建设,实施城区主干道路综合改造和城区道路景观改造,全面提升城区绿化水平,积极开展水气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成为临港宜居宜业宝地。制定出台一系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从土地征用、资金扶持、手续办理、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全面加强招商项目的跟踪服务,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政务服务职能,创新推行网上审批、集中审批、模拟审批,开设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窗口,为企业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打造成为服务“高地”和环境“洼地”。

二、发展临港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石化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三次产业总体发展层次仍然不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和空间集中度较低,产业内具有跨国、跨地区经营特征的大企业、大集团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缺少特色鲜明、能真正带动区域经济各相关产业发展的企业。

(二)交通运输体系亟需完善。东营港货运能力总体不高,且泊位基本以装卸液体化工品为主,畜牧业、装备制造业等产品货物无法通过海运运输,运营上也侧重于内贸航线,国际贸易航线有限,港口运输仍有不便且物流成本较高。环渤海高等级铁路正在推进中,建成后河口的铁路交通网也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周边三大石化基地的需求。河口与东营港连通主要依靠公路,虽然兴港路建成通车,但两地的道路交通较为单一,运载能力有所局限且成本较高,整体交通框架需要完善提升。

(三)临港产业园区结构雷同。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利津滨海新区作为三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没有形成分工明确、特色鲜明、协同发展的职能体系,临港产业区发展没有统一的规划布局指导,定位较为模糊,新上项目落户标准门槛、落户区域没有明确界定,导致产业同质化、重复雷同发展现象普遍。

(四)插花地较多。由于历史原因,河口遗留了诸多行政区划问题,权属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插花地存在规划难、开发难、管理难、执法难等问题,土地利用效率低,综合管理难度大,制约了城市和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不利于产业项目落地和手续办理,在加快区港融合发展上有一定限制作用。

三、临港产业发展分析

(一)统一认识,明确临港产业定位。强化区港功能的互动互补,深化产城发展的整合融合,推动区港一体化发展,共同打造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蓝色海洋经济隆起带和区域性物流基地。利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港口平台优势和保税区政策优势,推动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发展,承接发展其上游和下游产业,积极引导精细化工、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项目落户,吸纳临港配套服务业集中布局。

(二)发挥优势,做大做强临港工业。紧紧抓住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机遇,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及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打造关联度大、集聚度高的产业链和产业基地。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蓝色经济产业园为依托,以港口物流为纽带,全力打造石化和机械制造两大龙头产业,构筑以先进制造、现代能源、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等产业为主导的环渤海经济高地,提升整体经济地位。

(三)提升品质,打造临港服务基地。以品质城区、商贸核心、服务中心、总部基地为总定位,不断提升集聚服务功能,增强城市对港口发展的支撑作用,打造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综合服务基地,加快老城镇居住、医疗、教育和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改造提升,建设成为东营港主要的生活服务基地。充分发挥临港优势,依托东营港、国家级中心渔港、东港高速、通港铁路等交通枢纽、产业集聚区,积极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完善存储、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物流功能,构建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抢占临港物流市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践行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全区旅游特色资源,突出东部旅游亮点,打造从东到西、从港口到河口的一条龙旅游线路,进一步提升临港服务基地的内涵和层次。

(四)完善交通,提升腹地支撑能力。河口区作为环渤海经济圈、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公路路网连通能力,依托东营港、东港高速、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等交通枢纽,加快推进东部城镇路网改造,提升河滨路、兴港路等道路通行能力。加快推进货运铁路建设,以东营港为起点,沿海岸向西经刁口、蓝色经济产业园、滨州市北海新区、无棣县,至德州市铁路货运站,全面提升石化、盐化等相关产业的物流效率。加快东营港输油管道建设,积极推进东营港输油管道建设,降低运输成本,促进临港产业转型升级。

(五)健全机制,筑牢融合发展保障。一是建立区港定期联系协调机制。建立集中高效的港区一体协调管理运行机制,加强对港区一体融合发展的组织领导,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合作机制、责任分工和工作运行机制、科学考核和评价机制、专家联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加大招商引资。以产业招商、以商招商为主要手段,加强与世界500强及行业领军企业的对接,重点引进石化升级改造、绿色精细化工、有色金属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三是重大项目“一事一议”。在对重大工业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和特大型农业项目的引进上,突破现有政策支持力度,实行“一事一议”,给予用地、融资、审批服务等多方面政策倾斜,以发挥重大项目对全区产业提升的关键性作用。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