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大学生课外运动状况及其对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2018-10-13 21:0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以京津冀部分高校为例

朱丽叶  范沛磊  张程   杨宇光  黎婵易 天津商业大学

基金项目: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0610069081

摘要: 以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 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法,探究其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身体素质状况的因素。研究表明: 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 参与的主要动机是能保持身体健康、享受乐趣、提升能力;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多样,时间充足,但频度有待加强; 项目分布存在男女差异; 体育社团和课外体育竞赛需要进一步完善; 升学压力和场地设备问题是制约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影响因素 

引言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在体育课程以外,运用形式多样的身体练习,以增强体质,身心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高校体育只有实现课内和课外的有机结合,才能与社会体育顺利接轨。但从近年来大学生体质调研的结果看,课外体育活动尚未引起足够重视,高分数低能已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京、津、冀地区高校林立,因此对京津冀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对研究全国大学生课外运动状况和身体素质状况有一定代表度。在探究影响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因素的基础上,寻求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新思路, 最终实现大学终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

一、大学生课外运动现状

(一)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时间

1 数据显示,男女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有区别。其中,超过30 分钟的男生占85. 67%,女生占68.92%。超过25% 的女生课外运动时间少于半小时。因此在课外运动时长方面性别差异明显。

1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表1大学生每次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

(二)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项目分布

2 为被调查大学生运动的项目分布。男生选择参与运动项目前三位依次是篮球、跑步和羽毛球,女生依次是羽毛球、跑步和健美操。分析发现,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选择跑步项目的比例均较高,这主要是由于跑步简单有效,条件较易实现。篮球是男生的首选(68. 62%),而羽毛球项目在女生的选择中居首位,比例高达40. 81%。从选择项目的自身特点来看,篮球的运动强度比较大、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而羽毛球、健美操不存在身体接触、对抗,运动中产生的运动损伤风险较少,往往受女生的喜爱。近年网球受欢迎的程度在增加,但由于受场地、器材和其他经济因素的限制,参与比例还不够高。可见,该项目分布特点符合不同性别人群的身心需要和个人条件。其他参与度低的项

目,也提醒我们在项目教学、推广、课外组织引导等方面存在不足。

2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分布

表2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项目分布

(三)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

体育动机是推动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影响大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动机调查对分析大学生课外锻炼状况有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由表3可见,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的动机主要是锻炼体质,这个动机在男女生中分别占 46. 37%35. 68%。这说明“健康第一”的观念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有比较深的基础。第二是减肥塑形,在女生中尤为明显。再次是缓解压力,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表3  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二、大学生课外锻炼及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一)课外运动存在的问题

研究调查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走访、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 对目标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在校大学生的课外运动积极性偏低且体育意识不强,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场地缺乏、没有时间、缺乏资金等因素居于主导地位 ( 见表 4)

4 影响大学生课外运动的因素调查表

表4 影响大学生课外运动的因素调查表

调查过程中学生们普遍反映场地器材不足, 体育场、馆建设是滞后的。这与其它学者在类似研究中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在我们的调查中,除了场地缺乏,最重要的是设备的缺失。在我们走访过程中,北京农学院等高校体育馆缺失,室外锻炼场所也比较破旧,其他高校的情况相似。

没时间也是制约大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因素,高校学生以学习为主,但是由于对身体素质的不重视,许多高校在大学生大三之后就不再设有体育课,且没有集体课外锻炼时间。

大学生缺乏锻炼资金支持,主要是因为羽毛球、网球、游泳馆等室内设施稀缺,且维护费较高,因此对学生的收费会造成其负担。然而其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是体育馆没有完整合理的收费体系,导致学生压力较大。

  (二)身体素质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体能测试达到标准的人数偏低。

在京、津、冀地区高校中面向2000名大学生进行体能测试结果调查,其中男、女生各1000位。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比对,再根据校方老师的评测等级划分,得到体能测试不达标的同学中女生占到总人数的34%,而体能测试达到优秀的同学中男生占到男生总数的20%、女生只有6%。在图中显示的数据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体能测试存在很大的问题,即达到优秀的学生占比非常少。此外通过对不同项目的分析发现:通过分析田径类考核成绩发现,大学生跑步爆发力耐力在下降,与此同时,被调查学生大多不了解自己的肺活量、50米短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项目的具体情况。且通过采访发现许多大学生在 50 米测试、800 米、1000米测试的过程耐力不足和体力不支,此外在测试态度的调查中发现,高达87%的目标大学生对于8001000米的长跑测试持排斥、反感态度。

大学生课外运动状况及其对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三、促进大学生课外运动的建议

(一)校方主动完善体育设施以及降低成本

高校应为大学生满足多样的课外运动设施与场所。高校应增设种类多样的运动场所,为大学生提供多个课外运动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兴趣,可丰富大学生课外运动的生活。高校应整合本校土地资源,增设多样的运动场所。

定期检查完善本校的现有的运动设施。崭新、完善的运动设施是促使大学生参与课外运动的因素之一,高校应定期维修运动器械、更新运动设施,排查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升级供学生使用的运动设施;完善运动场所的人性化基础设备,增加运动场所功能区,如完善照明设备,增设休息区域、观看区域等。营造一个舒适的课外运动环境,增加大学生在运动时的舒适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运动。

提供一定程度业余或专业的健身器材。健身、塑形在一些大学生中已渐渐成为其一个爱好和习惯。学校可以在生活区合理的添置社区业余的健身设施,通过整合学校资源添设专业的健身场所及设备器械。社区业余的健身设施能够促使大学生利用闲散时间进行小规模的锻炼,营造一个“处处可运动,处处可健身”的积极氛围;而专业的健身场所可以使健身爱好者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健身的活动,接着可以起到带动作用,加大大学生对课外运动、健身活动的热情。

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与适当的开放时间。对一些体育运动场所进行收费,会让学生们减少课外运动次数。降低价格或取消收费,有利于降低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的门槛,让学生参加课外运动更无虑。同时,一些高校的体育运动场所只有在有体育课程时开放,其他时间常关闭,这样限制了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学校应在课余时间开放运动场所,合理延长运动场所的开放时间,增加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的机会。

(二) 强制与鼓励措施并行营造运动氛围

定期开展相关思想教育课程、班团活动。高校应重视大学生课外运动情况,推动大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开展相关思想教育课程,促进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态度的改变,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运动,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开展相关班团活动,为大学生营造小集体的健康运动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运动氛围。

多多开展趣味运动比赛等课外运动活动。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减轻大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达到促进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增强大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的兴趣的效果,开展这样的活动有利于让学校形成一种良好的运动健康文化,保持一种积极的运动氛围。

帮扶、鼓励发展相关体育运动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来源,学校应多多鼓励有关体育运动的社团的成立及活动开展,可安排相应的辅导老师,督促、规范相关运动;学校也可对这些社团进行管理,规范它们的活动,推动它们发展更好的体育运动活动。帮扶、鼓励发展相关体育运动的学生社团,有利于学校优秀运动文化的形成,有利于营造一个热爱课外运动的氛围。

总之,学校应重视本校运动场所与设施等硬件设备的建设,形成一个完善、优化的课外运动环境,用良好的硬件设施改变本校学生参加课外运动的客观条件,从而增加大学生课外运动的选择、增加参加课外运动的兴趣;同时,学校还应重视本校课外运动氛围的营造,开展或鼓励开展相关课外运动的活动,形成一个热爱运动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同学们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运动氛围,推动大学生对课外运动态度的转变,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健康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课外运动。学校应从增加课外运动的方面,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出一份推动力。

四、结论

通过前面的探讨,要提高大学生对课外运动的重视,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还要关注课外体育。通过减少课 内、增加课外学时,结合体育选修课等措施,将体育课程教学和课余体育均列入大学体育这一大课程体系,实现大学体育全程教育。校方应为大学生合理安排锻炼时间,根据学校特点,在制定学生锻炼计划时,一般是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锻炼周期,以此来确定每周课外的锻炼次数及每次锻炼的时间.学生每天在校应保证有1小时或再多一些的体育锻炼时间,除按时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早操、课间操、体育课和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外,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下午课后,学生还应自行安排锻炼。因此,校方可以做到的努力是主动完善体育设施以及降低成本、强制与鼓励措施并行营造运动氛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改革发展综述[EB/OL].(2014-07-28).

[2]陈锐,汤长发.普通大学生最大摄氧量间接测试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58-61.

[3]胡泯,陈善平,张中江,等.不同锻炼行为阶段锻炼效果认知的比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0(3):82-85

[4]吴莉莉.基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个案[J].科技创新导报,2016(21).

[5]徐伟.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及其育人的内在机理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1):94-99.

[6]崔晓妮.延安大学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课外身体锻炼现状分析及促动策略研究[D].延安大学,2016

[7]景会锋.陕西省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8]杨宋华.基于自主学习的高校公共体育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J].运动,2017(10):7172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