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商业银行 影响因素 应用 国有企业 一带一路 影响 中小企业 电子商务 上市公司 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人力资源 >

实施青年管技人员到班组挂职锻炼,加快成长步伐

1970-01-01 08:00 来源:xdsyzzs.com 发布:王恰恰 阅读:

王恰恰 开滦集团唐山矿业公司

摘要:为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建立毕业生培养和管理的新模式,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积极谋划、合理分工、认真考核,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可管理性、可选拨性,形成适应企业发展的梯次人才,为百年矿山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下班组 跟班 锻炼  效果

为进一步丰富专业技术人员实践锻炼的载体,引导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生产现场,提高现场操作和组织管理能力,尽快适应公司“五大转型”发展的需要,公司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通过建立毕业生培养和管理的新模式,加快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生涯发展,为公司转型发展提供梯次人才支持。

一、“下班组跟班锻炼”的目的意义

目前在很多国有煤炭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人才梯次不明显和人才接续断档等人才储备问题。其原因一是外部环境,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的扩招与普及后,社会上对煤矿的认识仍不全面,这样造成煤炭院校生源质量下降;二是企业内部,工人和干部身份的界限一直未曾打破,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入企的实习培养。

基于这样的背景和问题,公司在加强毕业生实习期管理和学习的同时,着重提升实习转正后这几年的培养。加大多元化培养力度,引导毕业生深入到生产现场,提高现场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技巧,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当中去;端正毕业生工作态度,加深毕业生与企业的感情,坚定其投身企业的信心和决心,早日适应企业人才队伍梯次配备与接续的要求,因此在公司引进高校毕业生中首先实施“专业技术人员下班组跟班锻炼”的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二、“下班组跟班锻炼”的主要做法

专业技术人员下班组跟班锻炼是一项新的培养思路,是指实习生转正后根据企业安排或所在单位申请,在一定时间内到区科主要班组里进行跟班锻炼和学习,通过深入到生产现场与员工共同从事岗位操作工作,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增强现场管理和组织协调等能力。为此,公司高度重视,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下班组跟班锻炼管理暂行办法”,指导活动的开展。

1.积极谋划,确保活动的可操作性。

本着“坚持以人为本、专业一致,现场操作、班组管理,适时考核、培养为主,注重实绩、提高能力”的原则,组织各基层单位党政正职和技术副职召开“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启动仪式,传达活动要求,制定下班组跟班锻炼的具体方案,方案中明确跟班锻炼人员的锻炼班组、各班组跟班锻炼时间、各班组指导老师以及各班组跟班锻炼内容等,各单位上报的下班组跟班锻炼规划方案,将确保“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的顺利实施。

2.合理分工,确保活动的可管理性。

参加“下班组跟班锻炼”的人员包括一线生产单位、辅助单位等单位的转正毕业生,人力资源部将根据毕业生所在的区科、所学的专业,结合各单位上报的跟班锻炼方案,安排毕业生到本单位基层班组进行跟班锻炼。期间公司负责对各区科组织落实跟班锻炼情况和指导老师的帮带效果进行督导与评价考核,负责组织进行不定期考察、调研、座谈等,并根据工作实际,对跟班锻炼提出调整意见;区科负责跟班锻炼人员的日常管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为跟班锻炼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与锻炼机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负责给跟班锻炼人员办理操作证,进行跟班锻炼考核鉴定等。通过跟班锻炼期间,公司、区科、指导老师和跟班锻炼人员的职责及分工,确保了“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的无缝管理。

3.认真考核,确保活动的可选拨性。

跟班锻炼人员在跟班锻炼中应遵守公司及区科相关规定和制度,接受跟班岗位的相关考核,履行跟班岗位各项基本要求,掌握相应班组操作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提高现场工作能力,服从跟班锻炼指导老师安排的各项工作和培训,积极参加单位班前会、安全会、技术培训会等,每季度进行跟班锻炼工作总结。跟班锻炼的时间为半年,跟班锻炼结束后,由各单位成立由党政正职为组长,技术副职、各跟班锻炼指导老师组成的7-9人的考核鉴定小组,结合跟班锻炼人员日常表现和跟班期间内跟班锻炼完成情况,对跟班锻炼人员进行优秀、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考核鉴定。公司会推荐优秀的跟班锻炼人员进行单位内部挂职或上班队长岗位挂职等,优先进行人才的培养学习。

三、“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的效果

 1.更新培养思路,拓展培养方式。

做好高校毕业生培养工作,必须更新培养理念。“下班组跟班锻炼”活动正是一种开拓思路、更新理念的方法,将转换角色、深入一线实际操作和班组锻炼等元素融入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中,加速催化了高校毕业生的成长。同时在传统培养方式中,它打破了传统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员工分开培养的模式,将打破员工身份界限植入人才培养当中,形成一种“身份互换、实践积累”的方法,方法虽然算不上新颖,但它注重实时的现场经验的积累和实际问题的操作,工作的方式变了,在跟班操作中学管理,在组织协调中长经验,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