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跨境电商 构建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 互联网 财务管理 信息化 目录 大数据 现代商业杂志

广角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广角 >

四川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2019-07-12 21:0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李梦莹 成都理工大学

摘要:校企合作是促进教育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川省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发现其主要存在合作层次较浅、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相关保障不完善以及部分高校融入校企合作能力不足等问题,结合本省校企合作的实际情况,笔者提出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建立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互赢机制、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四川;校企合作;创新

一、引言

校企合作是促进教育改革,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它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要举措,又是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面对国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以及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高校培养目标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绝大多数高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开门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在市场的环境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具备相当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既完成了学校使命又满足了企业需求。可见,校企合作对我国教育改革、企业发展、社会稳定以及经济增长都有相当的促进作用。鉴于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对校企合作创新机制展开研究。

二、四川省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有效推进教育改革,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近年来,四川省高校主动出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2015年,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一汽大众签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协力为“成都制造2015”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四川三河职业学院在2016年先后邀请重庆富川机电有限公司、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泸州长江机械有限公司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到校开展主题讲座和专业领域经验交流,深化校企合作。成都理工大学也在2017年与哈里伯顿公司、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四川浩普瑞新能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核工业二〇八大队、深圳市地质局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总的来说,校企合作推动了四川省高校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高效融合,有利于四川省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对提升四川省高校人才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四川省校企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双方合作的层次较浅

从当前来看,四川省多数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主要以订单式合作以及学生顶岗实习为主,这种合作模式尚停留在较低的层次,缺乏深度合作,有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甚至只停留在书面或是口头协议上,基本上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校迫于政府政策的要求,通过订单式与顶岗实习这种浅层次、低水平、表面化的方式完成教育任务,而没有把校企合作提升到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促进教育改革的高度。四川省多数高校在设置课程与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之时,极少会去征求企业的意见,企业对学校的教学过程也缺乏必要的了解。这些均导致学生教学与企业所需无法实现对接甚至是相脱离,学生实践能力较差,能为企业创造的利益与价值较小,一些订单、定向式的培养也只是流于表面。另一方面绝大部分企业均是以追求最大化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这就容易导致部分企业仅仅从自身短期利益出发,忽视了校企合作需要长期投入来获取长期利益,不愿意为校方提供更多的资源,不愿意过早介入学生的培养,而仅仅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对其工作能力的培养和培训重视程度不够。  

(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是提升学生实践工作能力,学以致用的有效途径,既能够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又能够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因此,四川省高校往往会积极主动与企业协商合作事宜,鼓励学生多到企业锻炼。而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些企业碍于情面虽然表面上同意与高校合作,但是合作形式多处于低层次、短期合作上。学校和企业都是利益主体,而在现有的校企合作机制下,获利的主要指学校,因此呈现出“校热企冷”的现象。造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府、企业与高校等多个主体。由于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处在相对过剩的状态,在人才市场交易当中,企业显然处在买方市场,以至于一些企业理所当然的认为即便不花费任何人才培养成本也能够招到所需人才。而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参与学生的培养势必会带来额外的成本。致使一些企业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不仅不能从校企合作中获得相应利益,反而会加重负担,加上长期以来企业不愿意为人才培养付出的思想观念,导致校企合作收效甚微、流于表面。

(三)校企合作相关保障不完善

一方面,四川省校企合作缺乏经费的保障。毋庸置疑的是,校企合作离不开大量经费的投入。近年来尽管各界对于校企合作的呼声较高,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四川省多数高校缺乏校企合作的实践经验与参考标准,用于开展校企合作的管理费、劳务费、差旅费等各项费用与日俱增,以至于校企双方在协商及签订合作协议的过程中花费了大量经费。多数高校在教学经费上本不宽裕,用于校企合作的经费投入往往捉襟见肘。而高校经费投入的不足,往往会对教学硬件设施、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造成影响,进而导致教学与生产实践相脱离,学生的实践与动手能力较差,校企合作的效果往往难以令双方满意。另外,四川省属于内陆省,其经济实力相比于国内其他沿海等经济发达省市较弱,省内的多数企业自身在经费方面本身较为紧张,用于投入到校企合作方面的经费更是受限。

四、创新四川省校企合作机制的建议

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对学生、学校、企业、社会甚至是整个国民经济都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解决四川省高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一)深化校企合作层次

鉴于四川省校企合作存在的合作层次较浅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发挥其办学的主体作用,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融合,创建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一方面可以采取企业注资办学的形式,高校与企业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风险共担以及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按照股份制合作的、权责明确的“双主体”或者是“多主体”的办学实体,即企业学院。这种企业全程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来的模式,是依照现代企业制度所创建的新型办学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模式,探索符合四川省省情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

(二)建立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互赢机制

校企合作并非是一项简单的公益性的教育行为,其对企业而言更是一项事关企业经济利益的商业行为。鉴于四川省校企合作出现的“校热企冷”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建立起校企合作双方利益互赢机制,解决校企双方所存在的利益冲突,以此来充分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促进双方合作的健康、有序发展,这就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的共同努力。首先,四川省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实施财政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利用政策倾斜来保障合作过程中企业的切实利益,为加深校企合作保驾护航。对于本地区校企合作中所出现的难点问题,有关政府部门也应适时做好协调、疏导工作,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其次,高校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宗旨,因地制宜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在合作中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利益,找到更具特色与更加适合学校、企业与学生发展的合作之路。最后,企业应明确树立“互惠互利,双方共赢”的合作目标。一方面企业要改变人才培养仅是高校任务的观念,与高校共同参与教学和管理。企业要从校企合作的配角定位转变为主角定位,全程介入到学校的招生、教学、管理和就业全过程,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企业真正适用的高技能人才,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另一方面在校企合作中,高校为企业培养对口需求的人才,企业也要共享自身资源。企业应该积极接受学生到企实习,并安排资深专业认识进行指导和帮助;支持高校“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派遣企业专家和富有经验的员工到学校教授指导。企业应与校方共同努力降低合作成本,在充分利用双方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双方共赢。

(三)完善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针对四川省高校开展校企合作存在的缺乏经费保障、安全管理保障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的介入,四川省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校企合作政策与制度,以此来推进本省校企合作的深化发展。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加强对本省校企合作的资金支持,鼓励和支持校企双方共同研究新技术与新成果,以此来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其次,政府要完善校企合作相关的法律法法规,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一些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强的实施条例,增加约束和考核制度,加强对校企合作各个主体间权利与义务必要的监督与约束,使校企双方权责明晰,且利益得到有效保护,保障校企合作不流于形式。再次,政府还应该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学校、企业和学生各方面的积极性。例如可以制定和实施“双师型”教师职称评聘制度调度学校教师的积极性;通过对校企合作企业补贴以及税收等优惠调动企业积极性;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最后,政府要充分发挥其组织优势和资源调控优势,统筹高校和企业资源,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企业需求和学校特色为相对应的学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并作为校企双方的中间协调人,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有序开展。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