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 信息化 发展策略 互联网 创新 商业银行 发展现状 应用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2023-04-06 16:52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黄若虹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行

摘要:本文将围绕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形成原因以及管理方法进行分析讨论,阐述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明确管理取向,打造风险管理文化、健全信用风险把控制度、强化信用风险自动化水平、提高人员专业能力、做好信用风险量化分析、实现信用风险转移、充分运用资本收益法等一系列优化措施,以此推动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升。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量化分析;信用风险管理

一、引言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时间较短,资本金相对充足,受历史包袱影响较低,其在经营过程所面对的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虽然商业银行一直在创新与优化相关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但由于风险本身存在一定的客观性、滞后性、多因性,导致管理效果始终达不到预期标准。为了确保后续提出的一系列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与可行性,需要对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与形成原因进行深入了解。

二、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与形成原因

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受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影响,导致借款人预期收益与收益目标产生偏离,造成借款人无法或不愿到期履行还本付息协议,最终使商业银行自身的贷款本息出现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本身包含贷款风险、证券投资风险以及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中的风险,并且由于银行的存贷款业务一直是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因此信贷风险也是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时的核心对象。

信用风险地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点:客观性,风险本身容易受人的行为与经济环境干扰,而此类不确定性因素会受客观事物变化而改变,但并不会以人的意志完成转移,所以信用风险可以理解为无处不在,如果站在信贷资金周转角度来看,不管是信贷资金转换,还是资金分配转换,都难以避免的会遭受信用风险;强危害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破坏力极强,若风险控制始终达不到预期标准,甚至会引发严重的金融危机;滞后性,信用风险的源头为借款人风险,其演化为银行风险需要经历漫长的传导过程,这种滞后性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通常来说信用风险的形成原因主要为以下两种:内部经营因素,一是企业经营管理效果较差,少数企业决策不够合理,经常出现不科学、盲目生产、高贷款立项,结果造成产品大量积压或是销路不畅通,最终导致严重亏损。二是企业组织形式变动,部分企业为了实现创新发展,提高经济利润收入,会进行经营机制转换,使全部资金重新转入新实体,从而将原企业当作空壳,这就导致银行债务悬空,而新企业则二次投入市场完成竞争。三是企业信用意识薄弱,部分企业领导层人员没有准确认识到企业盈利模式,因此产生对银行贷款的消极态度。同时信用交易信息不够对称,借款人所获取的交易信息更有利,而放款人所收集的信息量不足,同时我国一直缺少统一的企业信用记录体系;外部环境因素,一是经济形式变化,借款人的实际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受宏观经济变化影响。二是金融市场尚未成熟,企业融资渠道相对较少,部分融资未通过银行完成,使信用风险大幅度提升。

三、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种:5C分析法,是指由专家分析5项因素,以此形成主观判断,并在权衡后制定信贷决策,相关评价标准是以借款人能够具备还款意愿以及足够的还款能力为原则。该方法直至今日仍被众多银行作为信贷决策的事实依据,但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一是难以有效保证一致性,二是主观性太强,不同专家对于借款人在5C分析法所运用的主观权重存在一定的不同之处,所以形成的结果便是,任一银行对于相同状况下借款人所做出的信贷决策通常会由于信款管理人员的差异化出现不同的结果;信用等级评定法,是指对影响企业偿付能力的相关因素完成全方位分析与判断,在定性分析以及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受评客户信用风险状况,该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往往要依照概率理论,评估机构的真实违约几率,借助特殊符号标识风险程度,并充分考察目标对象的基本素质、经济实力、财务结构、偿债能力、经营能力、经营效益、信用记录、发展前景。

现代信用风险管理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资产组合管理法,是指将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作为各组成资产收益的加权平均值,借助分散化手段获取降低组合风险的好处,并注意分散化对策无法避免所有的风险,因为全部资产需要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所以资产个体的特有风险才可被有效规避。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充分结合资产组合理论,合理利用资产间的关系,切实改善资产组合收益情况;信用风险模型分析,一是KMV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是指用于量化信用风险的手段,能够有效度量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借助收益计算以风险系数来获取资产组合的预期收益数据。二是CM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大多用于贷款与非交易资产的风险计算,其贷款收益无固定模型计算,该方法是以借款人信用评级、违约贷款回收率作为基础,以此计算个别贷款与贷款组合的在险值;信用衍生工具,是指用来交易信用风险的一种金融工具,本质上属于参与双方所签订的一种金融性合约,允许信用风险从金融工具中分离出来。

四、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可细分为以下几点:一是组织机构不够完善,信用管理本身容易受业务经营目标影响,商业银行制定的融合制度会导致部分贷款审批没有有效落实,且我国商业银行通常会设立信用风险管理部门,导致相关部门缺少独立性。若站在职能部门角度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不够丰富,且分支机构与功能部门缺少良好的信息传递与沟通;信息利用效率过低,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信息口径不统一等问题,一方面股份制商业银行未打造风险测量与贷后风险评估之间的衔接,对客户判断的信息基础不够全面,加剧了信息不对称现象,不利于银行后续的决策制定。另一方面银行的客户信息收集系统不够完善,客户信息渠道较少,在贷款发放完成后,部分信贷部门通常只对难以及时收息的客户进行催缴,而对于其他贷款客户则未做到跟踪检查,导致贷款使用状况难以及时掌握,也无法准确判断企业的实际收益状况;信用风险管理手段落后,商业银行的贷前风险度量大多依靠经验判断,往往通过定性分析进行风险管理,这种方法缺少系统的定量分析,借助专家法进行风险评估也容易出现主观性过强等问题。同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评估体系尚未完善,准确性有待提升,评级标准也不够细致,过于注重定性原则;自动化处理程度较低,虽然许多行业银行打造了信贷管理系统,但此类系统只能完成简单的统计与计算,数据库不够完备,在计量模型的引入上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此外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信息化程度不高,也未充分发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实际作用。

五、优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若想切实提高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便需要打造良好的信用法律体系,组建统一的征信机构以及评级架构,但此类方法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难以凭借商业银行独立完成,因此需要充分借鉴国外银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建立与商业银行相匹配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根据调查分析显示,组建信用风险管理模型的方法应当作为商业银行长期发展与完善的远期目标,无法成为近期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为此,笔者将站在实用性的角度,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来解决以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明确管理取向,打造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确定风险管理取向,根据风险偏好制定差异化战略目标,以及具有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模式。股份制商业银行在经营时容易出现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其中预期损失可以理解为频繁出现的损失,是一种可以预见的损失。而非预期损失是指超出不可预见损失的部分损失。为了降低两者对银行经济利润造成的影响,需要利用定价转移、资本防范等方法实现风险抵御,并借助统计学分析确定容忍程度,明确风险承担量,且尽可能避免激进的风险偏好,优先选择相对稳健的策略。其次要建立适合商业银行的信贷文化,相关人员需要认识到信用风险管理,并非单纯执行技术方法与章程制度,而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背景,使从业人员建立信用风险认知,利用信用风险管理文化帮助人员充分理解信用风险管理手段,通过一系列风险管理模型与资产模型,使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将管理措施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同时还要注意在打造风险管理文化时,商业银行的决策层需要起到带头作用,认识到自身作为文化建设的职责与义务,通过示范、宣传使各部门与人员在事前、事中、事后做好一系列防范、管理与处置工作[1]

(二)健全信用风险把控制度

首先要进一步强化信用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完成信用风险的集中控制,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切实提升对信用业务的集中化处理效果,借助批量化运作,增强信用风险管理效率。同时商业银行也可成立区域性管理中心,由信用风险管理部门人员作为领导者,确保各项控制工作有序开展。其次要采用信用风险垂直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独立运行,使其与业务经营体系能够相互分离,由总行实施派驻制度,用以防止由于各分行不仅要作为经营任务的完成人员,还需要成为控制人员,造成双重角色的业务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有序实施产生影响。除此之外,总行派驻人员要直接负责风险管理部门,在信用业务审批的过程中可以不接受分支机构的引导,自主掌握风险控制标准的决策权,并承担相应审批后果。商业银行本身要推动分行职能的转变,促进各分行完成业务拓展,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使其成为可以销售金融产品的专业机构。最后股份制商业银行还要进一步完善稽核监督体系,落实信用风险管理的监督工作,不仅要加强对事后信用业务的审查,还要对事中信用管理人员的实际执行状况进行审核。为了更好的阐述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优化措施,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案例进行深入探究。

案例一,我国某直辖市发展银行在20198月末总资产大约在2000亿元左右,且该发展银行在17省的网点数量超过230个,员工高达7000名,在2017年度该银行的不良贷款率超过10%,资产充足率根据银监会口径跌至2.1%,而在采取了垂直管理控制后,截止到20199月末,其不良贷款率已低于7%,资本充足率提升至3.5%,该行将垂直管理控制体制贯彻至各个分行,且风险管理执行官直接向总行负责,并对其汇报,使风险管理更加专业化、标准化,进一步提升管理的可控性。

案例二,我国某银行采用了信用风险评审制度,开展垂直管理,并进一步推行独立于经营机构、由总行完成垂直领导的授信评审体系,其主要目标在于解决分散授信的不利局面,这一创新举动不仅有效改善了多级决策状况,将行政权力从信贷评审中剔除,还将支行负责人退出信贷评审环节,进一步保证了信贷评审委员会的公正与独立。同时该行还设立了首席信贷执行官制度,根据实际调查显示,在采用垂直管理后,银行当年的不良资产率仅为1.4%,与成立之初相比降低了9%[2]

案例三,中国建设银行层公开向海外招聘首席风险官,该人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负责风险管理政策的打造,并建立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的风险组织架构,其负责内容并非单纯涵盖某部门或是某方面的信贷风险管理,而是实现银行风险的统筹规划,旨在提高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进一步削弱分支行的信贷业务权限,借助总行的独立优势,完成信用风险分析的集中处理,并不断提升管理部门的自主性。

(三)强化信用风险自动化水平

    若想准确完成模型与数据的分析处理便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系统,进一步减少流程成本,提高作业效率,比如:第一,打造基础数据库,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利用引进国际先进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通过充分把握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实际特点,做好权威性数据的收集工作,之后为信用客户的风险评测提供参照数据。同时商业银行还要设置统一的数据库,用于存放业务信息,实现违约几率与违约损失率等指标的结构分析;第二,要借助管理系统尽可能提高信息的利用价值,我国许多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员处理系统尚未与信贷管理系统产生良好衔接,同时信用风险管理信息过于分散,导致信息传递效果与利用率较差,因此商业银行需要促进风险管理资源的共享,利用风险管理系统进行信息的分门别类储存,完成客户基本信息、授信后管理状况、行业平均财务等数据的收集与录入,并由中台人员进行原始信息的整理与汇总,之后进行核实与审查;第三,要完成银行资产组合管理,以往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主要管理对象为单一信贷资产,此类资产对计算机系统的要求偏低,若采取以往的手工方式同样可以满足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际需要。而当前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实际管理对象以资产组合为主,因此必须要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全程参与,利用系统程序完成信息获取,进行资产组合管理模型变量的收集,之后将历史数据作为依托,通过回归分析方法完成资产组合模型输入值的计算,以此为后续银行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3]

(四)提高人员专业能力

    人力资源始终是各项工作执行状况的决定性因素,若想确保信用风险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便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切实强化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专业能力,而商业银行也要积极引入高水平的经济专家、财务分析师。一方面要加强人才的培养与选拔,组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团队。另一方面要推进风险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分工,打造完善的等级管理制度,合理分配人员工作任务[4]

(五)做好信用风险量化分析

股份制商业银行需要充分参考国外的成功管理案例,加强对风险管理人才的规范化、专业化培养,进一步实现信用风险识的转变,使其从以往的定性分析逐渐演变成定量分析,将单一资产的信用风险识别逐渐转换为资产组合的识别。比如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可充分结合相关分析指标,依照内部评级法,结合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将在险值作为银行强化信用风险定量的主要指标。在险值是指在市场处于正常波动的前提下,某金融资产在一定概率、特定时间内最大可能损失,该指标之所以被多个银行予以重用,究其原因在于它能将银行资产组合风险高度涵盖为简单数字,并以此标识风险管理的潜在亏损。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借助借款人信用评级以及违约贷款挽回率来计算贷款标准差,挖掘个别贷款或者贷款组合的在险值,之后通过信贷资产在险值实现资产信用风险的准确衡量。

在险值的具体作用可细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可以简单描述信用风险大小,即便是无专业背景的投资者也可采用在险值完成风险程度的评估;二是完成事前风险计算,准确分析资产组合的实际风险。在具体使用时需要注意,在险值的计算需要充分结合信用评级、违约挽回率、风险价差等变量,打造完整的基础数据库。虽然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的使用上仍不够成熟,数据积累量较少,但仍要坚持采用通过在险值强化信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定量分析手段,借助可获取的替代变量近似计算在险值。比如:对于信用评级可采用内部信用评级结果代替外部评级数据,直至时机成熟再建立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提出内部信用评级的应用价值,确保VAR计算准确;对于违约挽回率,则可借助银行自身的历史数据计算不同信用等级信贷客户的真实违约回收率;对于信用风险价差,则可采用客户贷款回收率与最高信用等级客户贷款回收率的差额来代替借款人债券实际利率高于国库劵利率的价差,从而计算在险值[5]

(六)实现信用风险转移

    通常来说信用风险并非一定要等到交易对手履约后才可解除,还可以通过主动出售或转移的方式完成消除,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可借助新增业务的方式以及出售存量业务来达到降低信用风险水平的目的。比如:实现资产证券化,是指一种银行向外部转移信用风险的方法,通过资产证券化产品将以往的消化信用风险逐渐向风险经营方向转变,依照自身的资产构成状况,将不愿承担的风险资产以证券化手段卖出,实现信用资产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的研究较为成熟,例如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曾与德意志一行签署协议,将海外运作资产证券化,以此有效避免国内资产证券化匮乏的环境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组建风险隔离机制,将证券化基础资产设定为信托资产,这样即便委托人破产,也不会对受托人的信托财产造成影响;对冲转嫁接技术,是指商业银行对信用风险以转嫁方式进行风险转移,比如在集中产品中,信用衍生工具便是一种对冲转嫁手段。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需要维护好银企关系,切实强化客户忠诚度,保证对大客户信用规模的放大处理,但该方法用难以避免的会造成信用风险的进一步提升,此时便可借助信用衍生工具,将银行自身不愿承担的风险进行转移,并注意在此过程中银行不可与特定贷款客户产生直接联系,且单独卖出的风险也不可作为资产本身[6]

(七)充分运用资本收益法

风险本身具有双面性,虽然可能形成一定经济损失,但也存在带来相应收益的可能,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时不可单纯完成风险规避,还要做好风险的经营管理,有效平衡风险与收益之间的实际联系,确保风险能够控制在掌控范围内,更好地完成收益与价值的创造。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会采用资本收益率作为管理指标,尽可能将风险损失量转化为当期成本,以此达到调整当期收益的目的,更好地完成风险与收益匹配状况的衡量。资本收益率指标不仅可以在单笔资产业务中为银行的业务开展提供依据,还可在资产组合中完成单笔业务与资产组合之间效应的衡量,判断资产组合风险能否与收益相互匹配,以此第一时间利用资产收益率指标体现不利变化趋势,之后采取针对性处理,为效益优良的业务拓展空间。同时资产效益率指标也能在银行总体方向上更好地完成目标设定、资本配置,帮助管理人员确定股份制商业银行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在风险偏正处理后,计算经济资本,进而评价银行资金状况,再将经济资本在各类风险之间完成合理分配,实现银行总体风险的有效把控,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对银行发展的影响[7]

六、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主要内容与形成原因进行分析讨论,阐述当前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对策,以此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的大幅度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提升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兆利,张绍光.我国商业银行隐性知识转化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机理研究——基于四大股份制商业银行支行层面的数据检验[J].常州工学院学报,2021,34(06):63-71.

[2]苑志宏.新时期理财业务助力股份制商业银行跨越式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清华金融评论,2021(10):83-87.

[3]王倩,林逸晗,郭仔文.国有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的主导作用及其风险承担研究[J].经济视角,2021,40(05):11-17.

[4]苑志宏.理财业务如何助力股份制商业银行跨越式发展[J].银行家,2021(09):56-60+6.

[5]黄书玫.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J].中国产经,2021(16):43-45.

[6]刘星,杨立生.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价研究[J].河北金融,2021(08):15-19.

[7]苏虹,谢艳,张同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扎根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4):48-56.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