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企业 商业银行 影响 大数据 应用 管理会计 创新 方法 中小企业

金融视线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金融视线 >

商业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研究

2023-11-03 17:03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张烨  柏欣萍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名称:金融科技创新对苏州银行业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2381;苏州市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资助项目“财会专业劳动教育创新团队”的阶段性成果(团队带头人:蒋薇薇)

摘要: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是棘手的问题,其中包括融资渠道的有限、金融服务的不足以及繁琐的贷款手续等。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的普惠金融体系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普惠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一项核心业务,其在实施过程中,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但普惠金融服务的监督与管理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文章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商业银行运用普惠金融服务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影响,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数字普惠金融;企业融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但目前中小企业仍然普遍存在融资风险较高的问题。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有限和财务信息披露缺乏规范,信息不对称加大了银行的信用评估难度,也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此外,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根据不同行业及发展阶段各不相同,融资金额小需要审核的细节不亚于大型企业,单位融资金额的操作成本高,中小企业平均违约率高于大型企业,银行需要提高融资利率补偿潜在违约率与更高的单位融资成本,进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更高。数字化背景下,普惠金融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相结合,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数字技术能够缓解这些问题。通过大数据分析,甄别风险,甚至让没有信用历史的客户也能够得到金融服务,其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且风险更低。但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解决信用风险、法律体系、行业监管以及数据安全的问题。

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现状

当前,中国政府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为激发数字普惠金融的市场活力,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在政策支持中,政府提出了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重点支持金融科技的发展。数字化金融体系的建设让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基于信息技术的普惠金融平台和互联网企业获得融资的机会。政府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使中小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融资渠道。

如图 1 所示,数字普惠金融在国内发展排名前 5 位的省市分别是上海市、北京市、浙江省、江苏省和福建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好的主要集中在超一线城市以及东南沿海省份,数字普惠金融表现已成为地区经济金融活力的重要体现。

图1  2020年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省份分布

1  2020年我国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省份分布

数据来源:PKU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如图2所示,2011年至2020年间,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同时可以看出,我国不同省份地区之间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正在逐渐减小。

图2 2011-2020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年均值、中位值和增速

2 2011-2020年省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年均值、中位值和增速

数据来源:PKU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传统商业银行在拓展中小客户方面存在成本高、效益低,风险难以控制的问题;与此相反,互联网金融因其操作便捷、变现能力高、审批门槛低等特点,吸引了大批用户;日益增长的互联网中间业务量已经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业务。从图 3 可以看出,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每年的用户规模稳中有升,未来仍有较强上升空间。此外,经过多年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范围已经渗透各类生活场景,受到长尾市场客户的认可。特别是在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跨境支付等细分领域。在我国支付服务创新、发展普惠金融等方面,互联网支付已经形成了相对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3  2016-2020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

3  2016-2020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中国银行研究院

4显示了我国互联网支付交易情况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这反映了我国互联网支付规模逐步扩大、业务不断壮大的状况。总体来看,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繁荣期,行业规模在全球领先的诸多数字化业务(如网贷、在线投资、第三方支付、数字保险、数字银行等)也在快速发展。这为中国的金融数字化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4  2014-2020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

4  2014-2020中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

数据来源:PKU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中国银行研究院

二、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始终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度大、融资方式不够多样化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制约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会对整个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从融资结构来看,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外部融资渠道单一,自身造血能力不足。中小企业的运营资金多数是以资本金和自身积累为主,外部融资占比较低。同时,中小企业因规模小、利润低等问题,导致留存收益较低,从而内部资本积累能力较差;在对外融资方面,中小企业往往以银行贷款为主,且融资方式单一:借款多需要进行抵押或担保,难以获得无抵押债权资、股权融资等。融资期限大多集中在短期借款,中长期贷款对中小企业来说获取难度较大。

从融资成本来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融资付出的成本也要更高一些。中小企业不仅在利率上无法享受到优惠,而且在浮息上也要比大企业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的平均违约率高于大型企业,银行需要通过较高的利率来获得潜在风险的补偿,同时还需要支付较多的担保费和抵押资产评估费用,通常还需要通过抵押或担保的方式来增强信用,这就造成了更为复杂的程序。此外,没有具有足够信用的第三方组织评级以提供担保,使其成为银行贷款的可靠资金来源。一些中小企业会选择转向民间高利借贷,因为他们无法在银行获得所需的融资额度。

从保障机制上看,贷款风险补偿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未能有效化解。由于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杠杆比例较低,担保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担保机构只愿意承担中小企业一年期以内的贷款连带担保责任,同时,担保机构普遍存在贷前管控和贷后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目前我国的融资担保业务杠杆仍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商业银行现有的风险补偿机制对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消化能力不足,加之银行需要承担较大代偿责任,在现有政府融资担保机制中,大部分担保机构倾向于拓展大中型国有企业和平台公司业务,政策性担保业务发展受到制约。

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型中小企业贷款供给不断发力,政策性融资担保效应持续释放。如图5所示,2021年末普惠型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比2020年同期增加了25%左右;与2020年相比,新发放的普惠型中小企业的贷款平均利率降低了0.2个百分点;平均担保金额从2019年的62.73亿元上升到2021年的83.84亿元,平均增长 15.61%23 个城市的保障金额持续攀升;平均担保利率从2019年的1.56%下降到2021年的1.03%,31 个地级市继续下调担保利率。多项政策举措共同发力,不断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图5  2019-2021年政策性融资担保额及担保费率均值

5  2019-2021年政策性融资担保额及担保费率均值

数据来源:2022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

三、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服务发展现状

2023年是普惠金融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第10个年头。十年来,银行业已成功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通过不断地探索经验、总结规律,各大银行降低金融成本,提供可得、有效的金融服务,为社会各阶层和有理财需求的弱势群体提供有益有效的理财服务,为更多普通民众分享经济增长红利,形成了可供世界各国借鉴的宝贵经验。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各项贷款余额为 64.5万亿元,比10年前增加了4倍多。其中,包括35.19万亿元的普惠金融领域贷款余额和26.16万亿元的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均较2018年首次统计数据以来增长两倍多。新发放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平均为4.42%,比2017年底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确保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助力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进一步促进农村振兴并巩固、扩大脱贫成果的有效衔接。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涉农贷款余额53.04万亿元,同比增长16.2%, 增速比上年末高 2.2个百分点;全国贫困人口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8%,贷款覆盖贫困人口28%以上; 生产经营农户贷款余额 8.5万亿元,较2018年增长80%

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优势

(一)拓宽融资渠道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支持,为中小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获得更加便捷、快捷的融资服务。在全国范围内,银行业积极进行小微金融产品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持续努力开展普惠金融服务,及时识别并满足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的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其贷款信心、愿望、资质和能力,积极推动普惠金融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例如恒丰银行苏州分行持续丰富针对性强的纾困金融产品,充分运用“易抵贷”“好房快贷”“好园快贷”等系列产品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方案。

(二)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往往存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缺乏个性化的融资服务,难以满足中小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而数字普惠金融,运用大数据技术,可以针对中小企业的特点,量身定制融资方案,并提供相应的财务顾问服务,使中小企业的融资更贴近实际需求,弹性更强,品种更丰富。例如,中国建设银行有限公司昆山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小企业业务部)始终致力于提升专业能力和专注度,并不断优化业务流程,以推动普惠融事业高质量、快速发展为目标。截至2022年末,该部门在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总额已超过80亿元,服务的普惠客户数量突破7000家;同时,通过创新方式和高效运作,积极助推科技创新型小微企业的发展,并解决企业在担保方面所面临的问题,累计为530多家科创型小微企业提供“创业者港湾”综合服务,授信客户达180户,资金支持总额超过6亿元;此外,他们还坚持纾困解难,加强金融保障,始终保护并支持企业的稳定发展。尤其在疫情期间,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三)提高融资效率

数字普惠金融的审核流程更为高效,其通过云计算技术对大数据资源池中的信息进行功能分析和储存,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小企业的运营状况、资金流动、偿还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是否履行合同等基本信息,从而实现信贷资金的有效再分配和再利用。

传统金融机构的贷款程序繁琐,往往需要中小企业提供许多材料,审核时间较长。然而,数字普惠金融的融资渠道更加多样化,融资程序更加简便高效,能够缩短中小企业的融资时间,提高融资效率。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与社保、电商消费等相关部门接入,互联网征信体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信息,避免了传统信贷审查繁琐流程,实现了资料的网络传输,从而大大缩短了信贷审核时间,降低了风险评估、线下审核以及风险管理的成本,提升了融资效率。例如交通银行苏州分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打造小微企业线上产品体系。他们陆续推出了多款普惠金融线上融资产品,包括“税融通”、“线上抵押贷”、“普惠e贷”等。通过这些产品,已经为2000多家小微企业提供了近30亿元的融资支持,并且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服务范围,实现了融资规模的增加。线上操作方式简便快捷,额度组合更灵活,并且自动审批过程快速,资金能够及时到账。此外,还提供0手续费和优惠利率,全面提升了小微企业在金融服务方面的体验。

五、数字普惠金融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及原因

(一)信用风险较高

数字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融资,不同于传统的银行借贷依赖抵押、担保等的传统融资模式,是由历史经营分析和中小企业依托大数据形成的良好市场信用背书。商业银行在发展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会面对一些弱势群体,例如小微企业、三农等,常常面临信用风险发生比例比较高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对小微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贷款动机等情况,商业银行难以了解,掌握的情况也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同时,部分小微企业存在隐瞒自身不利信息、希望借此套取贷款的行为,而这必然会使银行承担的风险增加,对普惠金融的健康发展也将产生冲击。此外,由于受限于民营银行征信系统的使用权限,网络交易平台大多缺乏渠道将征信系统链接起来。

(二)欠缺可靠的信用评价

在落实普惠金融业务时,商业银行存在着缺乏完善可靠的信用评价体系的问题,导致对贷款方的信用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由于无法充分获取个人信息,商业银行只能依赖征信系统中已有的资料进行信贷审批。不同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能互通,评分和评价方法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对于同一借款主体来说,在不同商业银行可能得到不同的信用等级,从而影响到他们申请不同额度的普惠金融贷款。需要改进信用评价体系并促进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

(三)法律规范不完善

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各种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出现,金融与信息化的结合也在不断发展。新兴的互联网金融技术的发展,结合数字经济的战略政策方向,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但由于其发展迅速,相关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无法很好地满足实际需求。普惠金融服务在执行过程中存在权责不清等问题,各地普遍存在普惠金融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不仅使得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风险加剧,而且中小企业违规融资增多,行业发展乱象频现,互联网金融平台运营风险日益突出,社会矛盾由此产生。

(四)行业监管不到位

互联网贷款平台在线上平台操作,难以实体监控,对监管技术和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于规范管理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虽然我国已出台相关法律对网络平台进行规范运作,但仍存在不少监管空白。困难的主要是传统监管机构立法滞后,而对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所有涌现,监管机构显然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当前,虚假宣传、诱导借贷、“砍头息”等互联网贷款乱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五)数据安全不容忽视

当中小企业的经营数据和资料进入网络信贷交易平台时,虽然为它们获得融资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贷款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存在着数据泄露和被不法分子滥用的风险。此外,不仅如此,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的,还有大量中小企业在各行业的经营数据泄露。

六、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诚信机制

中小企业的交易记录、客户投诉等都会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产生影响,随着各种信息平台的开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要加强经营行为的规范,使其能够合法合规地开展经营,能够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减少信息不对称对信用的冲击,能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性的活动。

政府推动构建省级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立银企对接、开放共享、客观信用评价体系,以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为基础,打通各部门和银企之间的信息平台壁垒。推动金融业建立和打通行业和地方征信系统、信用体系和统一征信平台,充分利用信息互换共享的新一代通信技术,升级信用信息网络,促进中小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用信息采集、整合和应用,使中小企业的经营数据更多地共享。

(二)优化信用评价体系

商业银行应该对所有层面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普惠金融服务的顺利展开。例如,商业银行可以主动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合作,推动资源和信息共享,进一步拓展普惠金融的规模,立足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供需平衡。应该对信用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整合多个金融机构的信用数据,如农商银行、村镇银行等,强化多方合作,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拓展征信的覆盖范围,针对服务对象的信用情况进行科学评定,以此来避免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引发的风险和问题,推动普惠金融服务的健康发展。

(三)平台定期查漏补缺

中小企业在风险识别和抗风险能力方面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准确评估自身的盈利水平和还本付息能力。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他们应该合理规划融资额度和融资期限,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符合其发展需求的贷款资金。这样有助于保持企业的财务健康,并有效降低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平台监管还存在不少漏洞,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贷款,通常会提供包含大量商业机密的审核资料,如果泄露在平台上,会造成企业无法挽回的损失。

平台需要定期对系统风险和漏洞进行检查,加强各方面的风险防控措施。构建主动防御体系,强化互联网金融安全风险防范能力保障互联网金融的信息数据安全,要立足于我国信息安全行业的安全能力。金融机构运用科技力量,从资产、安全、消费、社交、信誉等多维度对客户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建立客户档案数据库,为风控在资信审核、反欺诈、动态跟踪监控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充分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将金融风控措施与网络平台产生的海量数据进行整合。

(四)完善征信系统

中小企业征信系统不健全,信息共享、数据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在这一阶段暴露出来,对企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要以政府为主导,联合各数据平台,建设完善的征信系统,将中小企业纳入征信系统集中管理,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数据档案,提高信用信息透明度和信息数据供给,减少银企间信息不对称,降低违约风险,降低融资成本,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征信系统建设,提高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金融机构应加强数据系统建设,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搭建有效掌握中小企业相关信息的数据分析平台。

(五)加强数据监管

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和数据平台的安全运营,有关政府部门必须综合考虑系统维护、信息标准、接口设计和网络架构等方面的信息安全技术,制定出多项环节的运维标准,以确保数据的全流程私密性,包括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保护。同时,平台还应该通过严格规定不同界面客户的准入资格、使用渠道和范围等,以防止公共信用信息在连接不同等级的网络后被误用或泄漏。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对企业用户的服务和管理,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切实保障各类企业用户的数据安全和合法权益。对于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以及敏感个人信息的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当采取适当方式予以保密,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不得利用信息系统为自己或他人谋取利益。

(六)提升基础信息整合

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职能,造成中小企业相关基础信息分散在多个政府机构的信息平台上,没有有效地进行信息的归集和整合,导致中小企业相关基础信息不能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基础功能。要对分散在工商、税务、商务、工信等不同政府部门的中小企业基本信息进行统筹整合和公开,为中小企业评级授信提供充分有效的信息基础,为银行业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信息基础。同时,建立失信惩戒制度,当发现企业存在失信行为和恶意违约行为时,一定要让企业受到应有的惩戒,任何经营行为都要以“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为警示,大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夯实市场经济良好秩序运行的制度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琳,陶士贵.互联网金融发展能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吗?——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的检验[J].武汉金融,2019(08):39-43+56.

[2]周德文.中小企业“活下去”是当务之急[J].中国经济评论,2020(01):56-59.

[3]邓珊珊.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37):62+82.

[4]陈燕和,肖丹然.德国中小微企业融资经验及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2021(10):62-67.

[5]陈汝珺.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理论观察,2021(06):73-76.

[6]刘梦伊.大数据下省级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1,42(25):37-39.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