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信息化 互联网 发展策略 财务管理 小微企业 发展现状 创新 企业 商业银行

区域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导读 > 区域经济 >

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现状、困境及路径

2024-03-01 13:46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现代商业 阅读:

廖东声   陈美霖   沈宇锋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南宁   5300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字赋能西南边境地区返乡创业帮扶机制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批准号:22XJY003);2021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帮扶动力机制与路径研究》(批准号:21BYJ017);广西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双循环’背景下北部湾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的研究”(批准号:gxun-chxs2021087)。

摘要: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是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根本路径和核心动力。西南边境脱贫地区由于历史地理、资源禀赋等条件的限制,在产业与城镇化、产业与生态化、产业内部发展、产业与产业间、产业发展机制等产业方面存在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通过对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度的测算,剖析其产业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建议: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绿色产业发展、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注重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进而强化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能力,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度;乡村振兴

一、引言

2020年我国消除了区域性整体贫困和绝对贫困,西南边境地区也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但相对贫困问题仍会长期存在[1]。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主要包括广西崇左、百色、防城港3个市8个县(市),云南的怒江、普洱、西双版纳、保山、临沧、红河、德宏、文山8个州(市)25个县(市),现阶段仍然存在着规模性返贫的风险。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产业是脱贫攻坚阶段消除绝对贫困和解决贫困群体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手段,产业仍然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减少相对贫困的根本突破点,要依靠产业的协调发展来解决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相对贫困问题。

二、产业协调发展的现状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利用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借助农业和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个系统来评价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系统主要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主要衡量整个社会宏观经济走势和居民生活水平。指标选取遵从科学性、客观性、易获性和综合性原则,在两个子系统下分别选取5个二级指标。采用西南边境地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数据来源于各省份历年的统计年鉴。

1  产业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表1  产业协调评价指标体系

2.数据标准化

各指标的度量单位不同,为了消除量纲带来的影响,对各指标进行区间为[0,1]的标准化处理。各指标属性存在正负的差异,为了区分指标的正负性,在标准化处理时进行符号转换,统一调整为正向指标。

正向指标处理公式为:

数据标准化
正向指标处理公式

2  耦合协调度水平划分

表2  耦合协调度水平划分

6.结果分析

20102019年西南边境11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代入耦合模型,得到的测算结果如表3和图1所示。可以看出,在测算期内各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水平大都处于0.20.5之间,两个系统之间大多处于失调状态,以农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和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协调度不高,产业融合与社会经济之间不能够协调发展,也就是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度相对较低。在下一节中将从产业与城镇化、产业与生态化、产业内部发展、产业与产业间、产业发展机制五个方面去分析产业协调度相对较低的原因,即分析西南边境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的困境。只有在2019年保山、德宏、红河和西双版纳等地的耦合协调超过0.5,而这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2018年的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往来大幅度增长,同时2019年中国—东盟自贸区不断升级,服务贸易、投资领域等方面的要求不断降低,农业贸易迅速增长,这使得西南边境地区借助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等产业,并且经济社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3  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度测算情况

表3  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度测算情况

1显示了20102019年间西南边境地区子系统发展情况以及耦合协调度的整体情况。可以看出测算期内子系统u1的得分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近年来西南边境地区产业融合情况良好,农业产业链得到延伸,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实现融合、交叉以及重组。但测算期内西南边境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严峻,u2曲线在20122015年间呈现直线下降态势。主要原因是西南地区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由于产业基础薄弱且大都是承接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经济社会效应起到负向影响。经过20122015的过渡阶段,西南地区在20162018年社会经济效应处于稳定发展阶段,且在2019年得到显著改善。

1  20102019年西南边境脱贫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

图1  2010—2019年西南边境脱贫地区整体耦合协调度

三、产业协调发展的困境

1.产业与城镇化:基础设施阻碍产业协调发展

西南边境相对贫困地区处于偏远地带,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化水平低,不能完全契合产业的发展要求。分散化未经加工处理或者经过简单加工的农产品,只能到附近乡镇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售卖,或者面临被附近企业或者零售商低价收购的风险。而附近的中小企业采购经济作物进行加工或者自身是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但由于没有足够的钱财与能力去进行进一步精加工和宣传推广,这样的线下企业会由于实力以及销路原因而受到现代化销售手段的极度冲击。少部分进行网络销售的农户、个人企业以及其他中小企业,同样也面临着交通、物流中心、网络建设等如何通过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发展,以及如何通过产业发展来促进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

2.产业与生态化:产业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合理

西南边境部分脱贫地区在追求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云南省为例,云南省边境地带具有旅游发展的天然优势,然而,由于云南省处于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地带,系统抗干扰能力较弱,旅游资源与酒店、客栈等组合资源的开发,极易破坏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尤其是随着游客数量增多,生活污水和垃圾也不断增多,从而使生态环境质量降低,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同时部分企业是高污染企业,GDP增加的同时给当地带来了严重污染。此外,西南边境地区部分县植被覆盖率极高,是重点生态保护区域,但不可忽略的是个别地区过度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用地指标更加匮乏、工业发展极度缓慢。无论是过度重视产业发展,忽视生态保护,还是过度重视生态保护,忽视产业发展,都是不利于产业协调发展的。

3.产业内部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等发展困难

一是特色农业项目发展与管理模式差异性强。精品农业产品价格波动大,主食品农业依托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获得利润,但对生产工艺与市场推广要求极高。广西靖西盛产葡萄、圣女果、火龙果等,但是此类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产量不大,缺少精深加工,产业链不完整;冷链物流发展不完善,仓储用地指标也匮乏。二是特色农业分散的生产结构导致无序经营。家庭承包责任制体系下,大部分土地以零散方式分包到农户手上,种植管理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生产过程与产品标准化,难以通过统一品牌的管理模式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生鲜农产品和农副产品。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立防城港国际医药开放试验区,但是很多中草药是散户种植,缺乏规模化、标准化的中草药种植、深加工产业基地,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试验区的建设。三是脱贫地区由于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差,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2],存在返贫风险。四是从田间到最终的消费终端,过程相对较为复杂,每一环节都会给农产品增加额外利润,一层层利润叠加导致最终农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五是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相对较少,旅游业的文化内涵等未被充分挖掘且对环境、文物等缺乏保护,同时很多脱贫地区不具备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条件。

4.产业与产业间:产业融合和产业结构不合理

推进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是强化农业基础地位、转变农业发展模式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方式,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3]。西南边境脱贫地区第一产业和二三产业的融合度相对全国而言水平较低,也不能通过密切联系农业生产资料的采购养殖、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环节将农业产业链进行延伸从而提高农副产品的附加值[4]。首先,西南边境旅游产品缺乏与农业、文化等的融合。虽然西南边境地区有很多旅游胜地,但单纯就是观光游览类型的旅游,产品单一、异质性不高,很少能够以当地的农业、文化等为依托,利用脱贫地区原生态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开发休闲农业、文化旅游、生态度假等生态旅游产品。其次,农产品缺乏与生态的融合。西南边境脱贫地区往往有良好的生态资源,但是对于生态资源利用度不够、未能很好地挖掘生态内涵,缺乏凸显当地生态特色的农产品,产品以及服务也不能体现出生态溢价。此外,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占比相对较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工业仍然是弱项,第一二产业有比较大的改进空间。

5.产业发展机制:产业帮扶联结机制不尽完善

近年来,企业在政府的支持下逐渐进入帮扶领域,但是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尚未建立、利益分配不合理,并且相对贫困户处于弱势地位。不少地区的企业帮扶要承担农户是否能够脱贫致富的社会责任,因此很多有实力的龙头企业不愿意去承担此类风险;但是又有部分实力不够但为了得到财政补贴的企业去争取帮扶机会,但带动作用往往有限。还有部分企业以纯逐利为目的进行产业帮扶,但由于相关政府部分缺乏合适有力的监管及评估手段,无法对各利益主体实施实质性的监督以及影响[5]。有学者认为,政府引进的很多龙头企业通过执行国家的要求来获利,并且得到国家的相关补助,其本质是与权力拉关系和挣国家的钱[6]。企业、农民合作社、地方政府官员、村庄帮扶干部等作为理性存在的主体,不可避免地会考虑自身利益,形成政策目标下的行动偏移[7]。就脱贫地区而言,农民还处于相对贫困的境地,思想、知识储备以及能力等各方面虽逐年提高,但和引进的具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相比还是具有一定差距的,甚至是处于劣势状态。同时涉及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企业之间如何进行分工合作以及利益分配,并且在进行利益分配时,彼此之间信息是不对称的。

四、产业协调发展的路径

1.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根据产业协调发展的困境以及需求配套相应的基础设施,将基础设施向郊区、乡镇以及村落等扩展延伸,推动乡镇及村落水电、交通、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首先,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要考虑农产品等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脱贫地区水电、交通、网络等的覆盖率以及可持续性,不仅可以降低农产品的运输成本,而且可以降低农产品在种植过程中的灌溉成本等。其次,推进信息化建设工程以及网络宽带的全覆盖工程,提高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信息网络的畅通性;借助电商平台开展营销,构建“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旅游业”等销售模式,将富有特色的优质生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降低销售成本。此外,尽快将物流网点全面推广到乡镇及村,对于一些不容易储存、时令性强的农产品,要加强食品保鲜仓储、冷链物流的建设,最大程度争取用地指标,提升市场仓储保鲜措施

2.重视绿色产业发展,提升综合帮扶成效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任务之一,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对于西南边境脱贫地区产业的协调发展都必不可少。在地方政府的考核中,要考虑产业对于环境的正面、负面影响以及当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增加对于利于环境发展的绿色产业在所有考核项目中的比重,注重环境和帮扶产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动态调整绿色考核机制,对于重视绿色产业发展的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对致力于绿色产业发展的工作人员给予相关激励,倒逼西南边境脱贫地区的“绿水青山”。

而对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的地区,从农业方面入手把握好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呢。首先,政府部门引进相关的专业人才并结合农民多年的种植经验,引进种植技术等,因地制宜为当地选择合适的经济作物如苹果、蓝莓等,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的植被覆盖率,还可以通过消费帮扶等方式将偏远地区的水果销售出去、持续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推广农家肥、有机肥使用,加强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污染综合防治,提升农作物秸秆及畜禽粪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其次,当地可以大规模合作种植相应经济作物,以合作社形式来规模化经营农作物,再通过有实力、有经验的龙头企业开展生态种植、采摘观光、文化体验、生态民宿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在龙头企业开展以生态农产品为依托的旅游业的同时又可以带动当地一部分相对贫困人员就业。此外,对于存在生态保护红线的地区,要把握好生态保护的度,给予当地适度的用地指标来发展产业。

3.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借鉴已经形成区域特色产品地区的做法,立足当地特有的资源,探索需要大量劳动力的特色农业的种养殖、加工以及销售等,带动相对贫困户持续性的就业增收。“绿色”才是西南边境脱贫地区农村产业的特色所在,由合作社或者企业统一管理,并采取实时监控方式,向当地食品监管部门以及全国人民群众展示慢直播的镜头,保证确实是绿色食品。同时食品监管部门定期去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企业向全社会公布,并采取严格的惩罚措施。鼓励企业去申请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等,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强化特色品牌宣传。其次,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让相对贫困户共同分享农业产业链所带来的收益。由农民合作社或者企业依托乡村旅游资源成片种植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种植采摘加工于一体的体验旅游,游客可以认领相关经济作物,自己动手采摘、加工,也可以委托加工;配套农家乐、休闲观光农业、生态民宿等,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此外,针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将文化和旅游相融合发展文化旅游,将当地特有的民族特色融入其中。如云南省北部纳西族使用象形文字东巴文,未来云南旅游业的发展可以思考如何将东巴文、少数民族服饰、手工制品、故事传说、习俗等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作为文化旅游一大特色。

4.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改善利益联结效果

将产业发展的重点由支持相对贫困户转向支持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更多的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有力的产业政策,为企业开展产业帮扶提供有利支持。同时政府以及独立于政府、企业、农民的第三方出面来协调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在协调好各方利益分配方式的同时以合同方式明确各利益主体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收益的分配方式以及风险的分摊机制,使得三方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合体。第三方需要时刻监督项目资金的来源、去向以及利用情况,对于企业的盈利情况有权知晓以及监督,保证利益分配方式的有效进行,坚决杜绝企业以产业帮扶的名义进行赚取项目资金以及其他利润的情况,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

5.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深化消费帮扶方式

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改善销售方式,深化消费帮扶方式,才能完成产业协调发展的最终环节。对于西南边境脱贫地区散户生产的初级农产品,上下级政府可以通过协调在城市中专门设置相应的绿色产品购买点以及帮扶专柜进行消费帮扶,同时地方政府为每个村根据生产农产品的多少来配置绿色流动公交车,将村民的农产品统一配送到城市绿色产品购买点中售卖,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售卖的价格就是村民当天获得的销售收入。或者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售卖到相邻城镇、城市的批发零售点,减少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提高生产销售效率。如果引进了有实力的帮扶企业,对当地农产品以高于市场价10%20%进行收购,然后进行统一售卖或者二次加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与此同时,各级政府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的食堂等要优先采购脱贫地区的农副产品,并且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积极购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此外,为了减少各种线上店铺、直播的冲击,要引进一批懂网络、懂直播、懂销售的复合型人才,出台政策引进相应的专业人才帮助中小型企业及农民真正逐渐走上网络化平台。

五、结语

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是荷兰的花卉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鲜花拍卖市场,遵循荷兰式拍卖原则,交易速度相对较快。早上拍卖交易成功的鲜花当天就可以到达欧洲各国,当天晚上或者第二天就已经到了全世界各地[8]。销售以及物流是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未来可以探索思考如何将荷兰鲜花交易机制借鉴应用到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的销售以及物流上,为脱贫地区产业协调发展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汪三贵,刘明月.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理论关系、战略转变与政策重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6):18-29+189.

[2]郑宇.当前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与突显问题解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41(03):1-7.

[3]陈池波,李硕,田云.中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与省际比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02):326-334.

[4]王丽英,丁姝羽,刘后平.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民收入增长——基于空间效应与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2133(04):761-776.

[5] 陈天祥,魏国华.实现政府、市场与农户的有机连接: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机制[J].学术研究,2021(03):49-55+177.

[6]黄宗智,龚为纲,高原.“项目制”的运作机制和效果是“合理化”吗?[J].开放时代,2014(05):143-159+8.

[7]黎洁,本清松.产业扶贫缘何难以为继:目标嵌入与行动“脱嵌”——基于一个地方案例[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123(02):86-95.

[8]刘少才.荷兰阿斯米尔—把鲜花送往世界各地[J].南方农业,201610(16):14.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