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研究综述与未来展望
|
马艺杰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摘要: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接纳程度不断加深,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持续深入,企业 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表现逐渐成为各界关注焦点。近年来,各领域学者对 ESG 的研究持续升温,研究成果不断涌现。ESG 理念不仅关注企业财务绩效,更将环境责任、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纳入考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引,是未来全球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之一。然而,目前 ESG 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有广阔的探索空间。本文全面梳理了 ESG 在内涵演变、评价评级、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等方面的研究,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ESG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我国企业更好地践行 ESG 理念,实现经济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ESG、内涵演进、评价评级、影响因素、经济后果 一、引言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企业稳健发展与经济市场稳定的关键动力。在其全球化趋势下,2004年6月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提出ESG理念,与我国“双碳”等可持续发展政策紧密相连。ESG引导企业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将环境、社会、治理全面融入战略决策。在联合国相关机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和国际投资界推动下,ESG从专业术语转变为可持续价值创造范式,形成理论与实践交织的发展格局。2022年,证监会推动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制度建设,规范指标与评价体系,使ESG框架成为全球学术与商业领域关注的重点。 目前国外ESG研究成果颇丰,国内尚处起步阶段。本文系统梳理ESG在内涵演进、评价评级等方面的文献,客观评述现有研究,展望未来方向,为后续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提供思路。 二、ESG内涵演进
1.ESG相关概念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发布《Who Cares Wins》报告,倡导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融入资产管理与投资决策框架。此后,国际组织和投资机构不断深化 ESG 应用,推动企业加强 ESG 行为,完善信息披露规范,方便投资者在决策中纳入 ESG 因素。 ESG 是环境、社会和治理英文首字母组合概念,突破传统对企业财务绩效的片面关注,将企业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表现纳入综合评价[1],是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价值的理念与实践,受资本市场投资者关注[2]。其中,环境维度关注企业经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社会维度评估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关系,治理维度关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规则有效性。 2.ESG内涵演进:从CSR、SRI到ESG 环境、社会和治理(ESG)表现与社会责任投资(SRI)、企业社会责任(CSR)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紧密相连,然而其关注焦点各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理念逐步拓展至更广泛的领域,凸显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平衡关系,其议题延伸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相关范畴。ESG、CSR以及SRI成为该领域的核心要素,各自强调从多样化的视角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CSR是公司自愿将社会责任融入日常运作和利益相关方互动[3],SRI是把道德伦理准则融入金融投资流程[4]。其区别与联系:CSR体现组织对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承诺,ESG侧重评估承诺的量化成果。ESG纳入公司治理考量,CSR间接反映,二者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CSR实践有助于提升ESG表现[5]。SRI通过价值判断和负面筛选做投资决策,ESG全面评估风险与机遇,ESG是SRI的发展与延伸,都致力于通过投资促进积极环境和社会影响[6]。 三、ESG评价评级 随着ESG理念的推广,市场对企业ESG评级的关注度日益提升,相关利益相关方对评级信息的需求也在增加,推动评级体系发展。然而,我国的ESG评价体系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尚未健全,该体系存在结构不完善、定义模糊以及评价标准不统一等缺陷。尽管投资者对ESG表现关注度和信息需求提升,可信息披露薄弱、数据质量不一等问题,让我国ESG评级体系构建面临挑战[7]。 当前,ESG评级体系受到国内外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国际上有彭博、明晟(MSCI)、富时罗素(FTSE Russell)等机构,国内则包括商道融绿、华证、万得等[8]。研究表明,ESG评级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代理问题,促进研发投入,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9],还能抑制过度金融化,提升核心业务业绩,保障企业稳健发展[10]。关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有观点认为能显著改善,也有观点认为二者呈倒“U形”非线性关系。因此,政府有必要构建中国特色ESG评级体系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四、ESG影响因素 1.内部环境对ESG的影响 研究表明,企业并购后,收购方与被收购方的ESG表现均有所提升[11]。此外,翟胜宝等学者指出,媒体关注能够提升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从而促进ESG表现[12]。另有研究发现,在职消费的增加有助于企业ESG表现提升,同时,其与内部薪酬差距在影响ESG表现上具有替代关系[13]。崔清泉等学者研究管理者性别发现,性别因素在提升企业ESG绩效的决策中很关键[14],并且女性高管因更关注他人利益,在经营管理中更注重ESG表现,能提升企业ESG整体水平[15]。 2.外部环境对ESG的影响 陈晓珊与刘洪铎研究发现,外部投资者的关注能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使企业有更多资源用于环保和社会责任,提升ESG表现[16]。Cho和Patten经研究表明,企业所处行业类别对ESG表现影响显著。像一些业务性质特殊、社会影响大的行业,因受公众密切监督,为维护形象,企业会更积极践行ESG理念,提升自身ESG表现[17]。何青和庄朋涛指出,共同机构投资者有强烈治理意愿和卓越能力,凭借独特信息网络优势,在企业运营中发挥治理与协同效应,整合资源、优化流程、促进共享,有力推动企业ESG实践与发展[18]。部分学者研究显示,征收环保税和推进税制绿色化,能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让企业更好地践行ESG理念,在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方面表现更出色,实现ESG表现的有效提升。这些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影响企业ESG表现的因素,为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19]。 五、ESG经济后果 当前学界对ESG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ESG与企业创新的关联、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对企业风险的评估这三个关键领域。研究中,学者对ESG的表述存在差异,虽表述和侧重点不同,但本质都是探究ESG的经济影响,为理解其经济价值和实践意义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 1.企业创新 徐祥兵等人研究显示,企业优异的ESG表现能提升信息透明度,促进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良好互动,并拓宽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从而推动企业创新发展[20]。李井林等人指出,企业出色的ESG表现能通过声誉效应与资源效应,多维度赋能创新活动,提升创新绩效[21]。林炳洪和李秉祥认为,积极提升ESG表现的企业会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核心目标,全面规划发展路径[22]。胡洁等人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市场竞争加剧及制度环境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增强了ESG表现对绿色创新的影响[23]。此外,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的影响并非线性,而是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形”变化趋势[24]。 2.企业绩效 Friede等人梳理对比2200份文献,研究ESG表现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发现约90%文献表明二者并非负相关[25],且这种关系随时间愈发稳固,大多数学者认为二者呈正相关[26]。Griffin等学者2021年研究指出,企业ESG表现突出可提升生产力,降低成本,提供优质产品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与忠诚度,还能提升品牌形象,吸引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现金流,推动企业绩效提升[27]。 部分学者围绕媒体关注度[28]、融资约束[29]、创新能力[30]、企业声誉[31]等因素,研究其在ESG表现与企业绩效关系中的作用机制,但观点不一。有学者发现二者存在负向关系或相关性不显著[32],如王双进等学者2022年研究指出,企业践行ESG理念短期内购置环保设备、投入社会责任项目等成本可能高于收益,导致利润下滑、股东财富减少,这为该领域研究提供了新思考角度[33]。 3.企业风险 关于ESG与企业风险之间的关系,部分学者认为,企业良好的ESG表现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获取利益相关者资源的能力,从而降低企业风险。有研究表明,良好ESG表现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34],提升获取资源能力[35],最终降低企业风险[36]。 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Sassen等人发现,社会责任绩效可降低总风险和特殊风险,而环境绩效仅在环境敏感行业对风险产生影响,公司治理绩效对公司风险影响不明显[37]。此外,一些企业管理层可能利用ESG表现来掩盖负面信息,降低信息透明度,导致捂盘行为加剧,从而显著提升股价崩盘的风险[38]。 六、评述与展望 1.评述 在内涵演进方面,现有研究梳理了ESG与企业社会责任(CSR)、社会责任投资(SRI)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联系与差异,利于理解ESG的地位和价值。不过,因不同国家文化和行业差异,ESG概念理解和应用有所不同,现有研究对此探究不够深入,对其内涵随时间的演变特征研究也不充分。 2.展望 首先,深入研究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ESG内涵的差异,分析其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发展方向。分行业、分阶段研究ESG内涵的演变,为不同行业制定针对性的ESG策略提供依据。其次,系统对比国际主要ESG评级机构的方法,总结经验教训,为我国评级体系建设提供更具操作性的建议。开展实证研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ESG评级指标和权重设置,构建科学合理的评级体系。再次,进一步研究存在争议的影响因素,如数字化转型与ESG表现的关系,明确其作用机制和适用条件。加强对各影响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构建综合影响模型,更准确地预测和解释企业ESG表现。最后,针对研究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开展更多大样本、长时间跨度的实证研究,明确ESG与企业创新、绩效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加强动态研究,跟踪企业ESG实践的长期经济后果,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具前瞻性的决策参考。 七、结语 当前,我国大力推动经济向绿色可持续转型,ESG 作为衡量企业环保、社会责任及内部治理的重要指标,与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相关。近年来,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ESG 研究日益增多。 但现有研究存在局限,主要聚焦于 ESG 评级体系搭建、影响因素剖析和经济后果探讨。评级体系构建对行业特性考量不足,影响因素研究忽视因素间交互关系,经济后果分析缺乏长期动态跟踪。 未来研究应优化 ESG 体系构建,深挖存在分歧的领域,如数字化转型对 ESG 表现的影响机制。同时,加强 ESG 各维度精细化研究,如环境维度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社会维度的员工福利与社区关系维护、治理维度的董事会结构与决策机制优化,为实体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推动经济、环保和社会责任协同共进。 参考文献: [1]陈宁,孙飞.国内外ESG体系发展比较和我国构建ESG体系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9(3):59-64. [2]李思慧,郑素兰.ESG的实施抑制了企业成长吗?[J].经济问题,2022(12):81-89 [3]李淑英.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J].哲学动态,2007(4):41-46. [4]贾洪文,陈洁.基于WOS的社会责任投资研究现状综述[J].金融纵横,2014(5):71-76. [5]钱小军.从CSR到ESG,如何看待责任投资的发展与演进?[J].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2,(Z2):52-54. [6]Ho M.The social construction perspective on ESG issues in SRI indices[J].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 & Investment,2013,3(4):360-373. [7]陈宁,孙飞.国内外ESG体系发展比较和我国构建ESG体系的建议[J].发展研究,2019(3):59-64. [8]聂辉华,林佳妮,崔梦莹.ESG:企业促进共同富裕的可行之道[J].学习与探索,2022(11):107-116. [9]胡洁,于宪荣,韩一鸣.ESG评级能否促进企业绿色转型?: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验证[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23,40(7):90-111. [10]侯聪聪,胡国强,韦琳.ESG评级能抑制企业金融化吗?[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1):53-64. [11]TAMPAKOUDIS I, ANAGNOSTOPOULOU E.The effec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n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performance and market value: evidence from EU acquirers [J]. Business Strategy and the Environment, 2020,29(5):1865-1875. [12]翟胜宝,程妍婷,许浩然,等.媒体关注与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J].会计研究,2022(8):59-71. [13]张曾莲,冯勇杰,张静娴.在职消费、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ESG表现——一个效率观的隐性激励视角[J].财会通讯,2024(2):29-34. [14]崔清泉,黎明媚.高管性别多样性、ESG表现与企业价值[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4,45(3):321-332. [15]周信君,张蓝澜.女性高管比例会影响会计稳健性吗?——基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中介效应检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8-87. [16]陈晓珊,刘洪铎.投资者关注影响上市公司ESG表现吗:来自网络搜索量的经验证据[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23(2):15-27. [17]Cho C.H,Patten D.M.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as tools of legitimacy:A research note[J].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2007(1:)639-647. [18]何青,庄朋涛.共同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J].证券市场导报,2023(3):3-12. [19]冀胜锋,滕忠路.环保费改税与企业ESG表现[J].统计与信息论坛,2024,39(6):74-88. [20]徐祥兵,乔鹏程,黄沁.ESG责任表现能传递更透明的信息吗?[J].产业经济评论,2023(2):5-21. [21]李井林,阳镇,陈劲,等.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9):71-89 [22]林炳洪,李秉祥.ESG责任履行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基于资源获取与资源配置的视角[J].软科学,2023(3):1-12. [23]胡洁,韩一鸣,钟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企业ESG表现——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产业经济评论,2023(1):105-123. [24]李慧云,刘倩颖,李舒怡,等.环境、社会及治理信息披露与企业绿色创新绩效[J].统计研究,2022,39(12):38-54. [25] FRIEDE G, BUSCH T, BASSEN A. ESG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ggregated evidence from more than 2000 empirical studies[J] .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inance&Investment, 2015, 5 (4): 210-233. [26]李井林,阳镇,陈劲,等.ESG促进企业绩效的机制研究——基于企业创新的视角[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21,42(09):71-89 [27]Griffin D.,Guedhami O.,Li K.,et al..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21(1):1-24. [28]牛舒扬.媒体视角下ESG表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4(6):133-135. [29]夏鑫,任佳慧,陈智,等.企业ESG表现、融资约束与财务绩效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3,37(3):1-11. [30]陈会英,李雨倩,周衍平.ESG表现对制造业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基于创新能力的中介作用[J].商业会计,2024(20):16-22. [31]高彤,余冰冰,刘梅娟.ESG表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紫金矿业为例[J].财务管理研究,2024(3):62-69. [32]张耀心,孙美,沈力.ESG、创新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综述[J].投资与创业,2022,33(21):67-69. [33]王双进,田原,党莉莉.工业企业ESG责任履行、竞争战略与财务绩效[J].会计研究,2022(3):77-92. [34]王运陈,杨若熠,贺康,等.数字化转型能提升企业ESG表现吗?——基于合法性理论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23(7):14-25. [35]刘俊海.论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制度设计:保护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新视角[J].法律适用,2023(5):18-31. [36]董小红,孙政汉.化险为夷还是弄巧成拙:ESG表现能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吗?[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23(7):57-67. [37] SASSEN R, HINZE A K, HARDECK I. Impact of ESG factors on firm risk in Europe [J].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2016, 86 (8): 867-904. [38]权小锋,吴世农,尹洪英.企业社会责任与股价崩盘风险:“价值利器”或“自利工具”?[J].经济研究,2015(11):49-64. |





C2M模式驱动的企
企业战略转型中的
小鹏汽车价值链成
数字经济、企业家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
融资约束、科研投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
管理层语调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