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标签 | 网站地图 现代商业杂志社-国内统一刊号:CN11-5392/F,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3-5889,全国中文流通经济类核心期刊
热门搜索:目录 构建 跨境电商 信息化 财务管理 互联网 发展策略 内部控制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零售

全国流通经济

当前位置:主页 > 全国流通经济 >

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创新创业实践:模式、案例与启示

2025-05-22 16:00 来源:www.xdsyzzs.com 发布:全国流通经济 阅读:

杨文轩  吴勘作者 李开潮

(贺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贺州  542899)

摘要为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本文深入探讨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对创新创业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启示。研究发现,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在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推动技术创新、增加就业和提高居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完善绿色产业链、加强人才培养以及推动产业融合等路径,广西特色富民产业能够有效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关键词:特色富民产业创新创业产业融合技术创新

一、引言

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近年来通过发展特色富民产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创新创业新路径。广西的农业总产值在过去五年中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其中特色农业如芒果、糖料蔗等产业的贡献率超过30%[1]。这些产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还通过绿色生产技术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以广西的芒果产业为例,2022年广西芒果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产量超过100万吨,产值突破100亿元。通过推广有机种植技术和水肥一体化管理,芒果产业的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15%,同时农药使用量减少了20%[1]。这种绿色生产方式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健康、更环保的农产品。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在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广西不仅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还显著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特色富民产业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1.特色富民产业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机遇

一是提供创新创业方向。特色富民产业通常基于当地的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市场需求而发展,为创新创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例如,一些地区拥有独特的农产品、手工艺品或旅游资源,创业者可以围绕这些特色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开发新的产品或服务,满足市场需求。

二是创造创新创业机会。特色富民产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兴起,从而创造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比如,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加工产业发展,会催生农业科技、物流配送、电商平台等相关领域的创新创业需求。

三是提供创新创业资源。特色富民产业的发展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例如,当地的特色产业园区、创业基地等可以为创业者提供办公场地、设备设施等硬件资源,同时,产业发展过程中积累的技术、人才、资金等也可以为创新创业提供支持。

2.创新创业实践推动特色富民产业发展

一是推动产业升级。创新创业实践可以为特色富民产业带来新的技术、理念和管理模式,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例如,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特色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拓展特色产品的市场渠道等。

二是增强产业竞争力。创新创业实践能够培育出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提升特色富民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例如,一些创新型企业通过开发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特色富民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三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创新创业实践可以打破传统产业界限,促进特色富民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比如,特色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创造出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为特色富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广西特色富民产业的现状

1.农业特色产业

广西的农业特色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糖料蔗产业、水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产业尤为突出。糖料蔗产业是广西农业的支柱之一,其产量长期位居全国首位。据统计,2022年广西糖料蔗种植面积达到1100万亩,产量超过6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这一产业不仅为广西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制糖、食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广西的糖业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将蔗渣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2]。

水果产业也是广西农业的一大亮点。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条件优越,适合多种水果的生长。柑橘、芒果、香蕉等水果品种丰富,产量逐年增加。以芒果为例,2022年广西芒果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达到12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之一。广西的水果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还通过跨境电商等渠道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进一步拓展了国际市场。广西的“桂字号”品牌水果在东盟国家的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成为广西农业对外合作的重要名片[3]。

特色养殖产业是广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螺蛳粉作为广西的特色小吃,其配套的螺蛳养殖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22年广西螺蛳养殖面积达到50万亩,产量超过10万吨,为螺蛳粉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料供应[4]。奶水牛养殖作为广西的特色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南宁、柳州等地,2022年奶水牛存栏量达到20万头,年产奶量超过10万吨,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广西的奶水牛养殖企业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高附加值的奶制品,如水牛奶酪和酸奶,进一步提升了产业的竞争力[5]。

2.工业特色产业

广西的工业特色产业中汽车制造业和有色金属产业尤为突出。汽车制造业以柳州为核心,形成了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柳州作为广西汽车工业的龙头,拥有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多个知名品牌,年产汽车超过200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近10%。上汽通用五菱的微型车系列,如五菱宏光,凭借其高性价比和适应性,长期占据国内微型车市场的主导地位。柳州还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50万辆,占全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的15%以上[6]。这一系列成就不仅提升了广西在全国汽车制造业中的地位,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有色金属产业则是广西另一大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广西在铝、锡、锌等有色金属的深加工与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广西铝土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广西形成了以百色为核心的铝产业链,年产氧化铝超过100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7]。百色市的铝产业园区不仅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还推动了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从矿山开采到铝材加工的完整产业链。广西还积极推动有色金属产业的绿色转型,通过技术创新和环保措施,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排放。广西南南铝业通过引进先进的电解铝技术,将单位能耗降低了20%,同时减少了30%的二氧化碳排放[8]。

3.服务业特色产业

广西的服务业特色产业中,旅游业和跨境电商产业尤为突出,二者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也为创新创业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

旅游业方面,广西凭借其独特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据统计,2022年广西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00亿元,占全区GDP的比重超过15%[5]。桂林的漓江、阳朔的山水田园、北海的银滩等自然景观,以及壮族的“三月三”歌圩节、侗族的“多耶节”等民族文化活动,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目的地。以桂林为例,其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繁荣,还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桂林市通过实施漓江生态修复工程,恢复了沿岸植被,提升了水质,形成了“旅游+生态”的良性循环模式[9]。

跨境电商产业则是广西依托其沿边优势,迅速崛起的新兴服务业。广西与越南、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接壤,拥有多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2年,广西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到3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成为推动外贸增长的重要力量。以凭祥市为例,作为中国通往东盟的重要陆路口岸,凭祥通过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了大量电商企业和物流企业入驻,形成了集商品展示、仓储物流、跨境支付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10]。同时,跨境电商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出口,如广西的芒果、螺蛳粉等特色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东盟国家,不仅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农业的绿色化转型。

四、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对创新创业发展的作用

1.提供广阔空间与丰富资源

特色富民产业依托地方独特资源,如特色农产品、传统手工艺、自然风光等。这些资源为创新创业提供丰富素材,像基于地方特色食材可开发特色餐饮、食品加工项目;依托独特景观可开展乡村旅游、特色民宿创业。

2.降低创新创业风险

一是产业集群优势。特色富民产业易形成产业集群。集群内企业可共享基础设施、劳动力市场,降低生产成本[11]。如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创业者能便捷获取原材料、设备及配套服务,降低采购、运输成本,提高创业存活率。

二是成熟市场渠道。发展成熟的特色富民产业,已建立相对稳定市场渠道与客户群体。创新创业者可借助这些渠道推广产品或服务,减少市场开拓成本与风险。例如新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能利用当地已有的农产品销售网络,快速将产品推向市场。

3.激发创新创业灵感

一是需求导向创新。特色富民产业发展中会产生新需求。比如特色农业发展对高效灌溉、智能农机具需求,刺激相关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12]。

二是文化传承创新。传统特色产业蕴含丰富文化内涵,为创新创业提供灵感。如传统刺绣工艺,可创新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家居装饰,使文化传承与创新创业相互促进。

五、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创新创业实践的启示

1.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

广西在特色富民产业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政策引导方面,广西通过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技术支持等多项措施,鼓励企业采用绿色生产技术[13]。广西浦北县在生态环境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中,通过政府补贴和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支持,推动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广西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绿色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广西乐业县在绿色发展与改革试点中,投入了5000万元用于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了当地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产业规划方面,广西注重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差异化的绿色产业发展规划。广西恭城平安康养小镇依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发展康养旅游产业,形成了“康养+农业+旅游”的绿色产业链。2022年该小镇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5亿元,带动了当地3000多户农民增收[9]。

通过这些措施,广西在推动特色富民产业发展的同时,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的发展。广西应继续加强产业规划与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推动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14]。

2.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

广西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科技投入与创新是关键驱动力。近年来,广西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广西农业科学院与多家本地企业合作,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生态肥料,该肥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产量,还显著减少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15]。使用该肥料的农田在2022年实现了平均增产15%,同时化肥使用量减少了20%。

广西柳州汽车制造企业与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出一套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与再利用技术。该技术通过高效的电池拆解和材料提纯工艺,将废旧电池中的贵金属回收率提升至95%以上,大幅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广西有色金属产业通过引进先进的冶炼技术,实现了低能耗、低排放的生产模式,单位产品能耗降低了12%,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了30%[16]。

科技创新不仅提升了产业的绿色化水平,还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以广西的芒果产业为例,通过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开发出一套智能化的芒果种植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芒果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管理,显著提高了芒果的品质和产量。2022年,广西芒果出口量同比增长了25%,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8]。

3.完善绿色产业链

完善绿色产业链条是广西特色富民产业促进创新创业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产业链,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以广西的芒果产业为例,该产业近年来通过优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逐步构建起一条绿色、高效的产业链。根据2023年广西农业部门的统计数据,广西约80%的芒果通过绿色认证,表明广西芒果产业在绿色生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在种植环节,广西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和芒果品质。广西浦北县通过实施“生态农业+科技”模式,成功将芒果的农药使用量减少了30%,同时芒果的甜度和口感显著提升。这种生态种植模式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提高了芒果的市场竞争力。在加工环节,广西积极引进先进的绿色加工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广西某芒果加工企业为例,该企业通过引进节能型烘干设备,将芒果干的生产能耗降低了25%,同时减少了废水排放[17]。这种绿色加工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提升了产品的绿色附加值。

在销售环节,广西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和跨境电商,拓宽了芒果的销售渠道。根据2022年的数据,广西芒果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比例已达到40%,其中跨境电商销售额占比超过10%。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不仅提高了芒果的市场覆盖率,还增强了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方面,广西农业部门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开发出一系列芒果深加工产品,如芒果汁、芒果酱等,进一步延长了产业链条。这种产业链的延伸,不仅提高了芒果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增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广西特色富民产业促进创新创业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尤其是在绿色产业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显得尤为关键。近年来,广西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绿色产业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口约为1.5万人,尤其是在生态农业、环保技术、绿色能源等领域,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广西多所高校已开设与绿色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如广西大学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师范大学的生态学专业等,这些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以广西大学为例,该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5%以上,其中约60%的毕业生进入了绿色产业相关领域。广西还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了多个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基地,如广西浦北县生态环境实践创新基地,该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机会,还为企业输送了大量实用型人才。

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与引进的效果,广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通过联合培养、共建实验室等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18];二是优化人才引进政策,特别是在绿色产业领域,提供更具吸引力的科研经费和生活保障;三是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同参与人才评价,确保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通过这些举措,广西将能够培养和引进更多高素质的绿色产业人才,为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5.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广西特色富民产业在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过程中,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成为关键路径之一。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该县成功打造了“龙胜样本”,为山区多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龙胜县依托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将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以梯田观光、民族节庆和生态农业为核心的产业链。

在农业与旅游业融合方面,龙胜县通过开发梯田景观和农事体验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据统计,2022年龙胜县接待游客数量同比增长25%,旅游收入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农业的多元化发展,还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收入。

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方面,龙胜县充分利用壮、瑶、侗等少数民族的节庆活动,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19]。每年举办的“龙脊梯田文化节”吸引了大量游客,成为当地旅游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这种文化与旅游的协同发展,不仅增强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还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在工业与农业的融合方面,广西浦北县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增值。其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发展了以茶叶、柑橘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同时,将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这种工业与农业的协同发展,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还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

广西特色富民产业通过推动产业融合与协同发展,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绿色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无论是农文旅融合的“龙胜样本”,还是工业与农业协同发展的浦北模式,都展示了产业融合在推动创新创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瑶,杨兆杏,曾玉凤,等.广西芒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24, 52(14):257-260+270.

[2]沈彦.广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学,2022,12(5):429-432.

[3]王转,赵伟,贾铖.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中英文), 2024,32(10):1756-1765.

[4]陈一鑫. 经济后发达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研究——评《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化学教育,2021,42(10):113-113.

[5]赵威.农文旅融合助推特色村寨乡村振兴路径研究——以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村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2022,61(2):143-146.

[6]李国和,文静.广西少数民族节庆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社会科学前沿,2024,13(3):540-545.

[7]黄思佳.珠江西江经济带石漠化地区绿色发展的依据困境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2022,42(9):127-130.

[8]厉新建,曾博伟,张辉,等.新质生产力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旅游学刊,2024,39(5):15-29.

[9]陈幸良.林下经济学的缘起,发展与展望[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2,46(6):105-114.

[10]梅燕,蒋雨清.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 2020(6):56-74.

[11]莫代山,黄大勇,吴冬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发展路径[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3,39(3):100-107.

[12]Tao M , Lin B , Poletti S. From policy to practice: How China's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 shapes ESG greenwashing at the firm level?[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24, 370.DOI:10.1016/j.jenvman.2024.122681.

[13]张广海,董跃蕾,刘二恋.新时代旅游资源协同开发对共同富裕影响的组态路径分析[J]. 自然资源学报,2024,39(2):259-273.

[14]宋昱琼.乡村振兴视域下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路径的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3(17):17-20.

[15]宁方尧,黄凯,雷艳萍,等.基于甘蔗制糖产业链、校企协同建设制糖特色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大众科技,2023,25(9):141-144.

[16]周友爱.创新创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4,41(5):124-128.

[17]荆子桓,韦璐,刘梦姣,等.广西现代特色番茄产业链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智慧农业导刊,2024,4(10):120-123+127.

[18]刘羽熙,荆祥海,王攀,等.面向战略新兴产业特色的材料类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4,44(3):72-76.

[19]屈婷婷,容建波,钟翠,等.县域科技创新—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耦合协调研究——以广西14个县(区)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24,36(7):89-98.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重点课题《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评价及素养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3ZJY1488)

栏目设置
推荐内容
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